第195章 道、醫、武

字數:4165   加入書籤

A+A-




    在一段時間過去後,王府因為嫡親少爺的娶親而帶上的喜慶氛圍也慢慢褪去。日子再次恢複平淡。

    大家該幹啥還是幹啥。

    唯一的區別是,王逸的興趣從道經上麵延伸到醫藥學之上。

    俗稱道、醫、武不分家,王逸喜歡上醫學好像沒什麽不妥,雖然醫生在此時不過一個中九流的職業。

    但是王逸會在乎麽?他隻在乎的是,他搜集來的那些亂七八糟、數目眾多的道經中的說法是否正確,所以他想通過自己的能力來驗證一下。

    作為一個郎中,要驗證道經裏的一些東西還是可以完成的。

    即使,王逸並不知道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解讀道經,那麽到底是不是創作者的本意。

    同出而異名,因為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同一句話每個人看到的意思都不一樣。

    誰對誰錯,尤未可知。

    或許聖賢在最初的本意,便是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複製者。

    但大部分人無法找到自己的路,他們都因為執念的原因給走歪了。

    ……………………

    王逸的手裏拿著一本泛黃的書籍認真的著,書的封皮上,有“黃帝內經”幾個篆體字。

    這正是中原地區現有存在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據說為黃帝所著。裏麵是黃帝與其他人的各種論證,純理論的知識,對於王逸這樣初次接觸醫理的人來說還是很有用的,雖然他不一定看得懂。

    老中醫、老中醫,中醫越老,火候越足,中醫之道很少有天才,年紀輕輕就是一代大家,畢竟其中包涵的東西真的是浩瀚如煙。

    既然決定鑽研中醫,那麽一些基礎的東西王逸還是要先了解的。

    中醫理論融會了精氣學說、五行學說、陰陽學說等等內容,重視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對人體的影響,辨證論治,重預防、治未病,藥食同源。

    …………………………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穀之多少,脈之長短給,血之清濁……皆有大數。”

    書屋中,響起王逸的朗誦聲。

    “原來,醫道包涵這麽多的東西。我們人體的各種髒腑也被先人解剖仔細研究過。

    中醫學真是博大精深。”

    王逸看著手中的《黃帝內經》其中一卷《經水》,“我要更努力了,這麽多的東西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完的。

    不過書本上的終究是書本上的,人體這些內髒的知識或許我還是要通過實踐的解剖屍體,才能完全了解到人體中的奧妙。”

    將手中的醫書放下,王逸又重新拿起來另外一本醫書,仔細的看著。

    “這些多餘的話我也不多說了,繼續看醫書吧。”王逸看了一眼一旁堆滿書架的醫書,不再言語。

    中醫的辯證論治,分為辯證和論治兩個方麵。

    辨證:辨別確立證候,以四診之法(望、聞、問、切),先辨病因,再辨病位,接著辨病性,最後辨病勢。

    論治:即施治,共三個步驟、因證立法、隨法選方和遣方用藥。

    在中醫學中,病、證、症、征是四種完全不同的含義。

    病即疾病的簡稱,指有特定病因、發病形式、病機、發展規律和轉歸的一個完整的的病理過程。

    證即證候,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根據。包括了病變的原因、部位、性質以及邪正盛衰情況。一般由一組相對固定的、有內在聯係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病變本質的症狀和體征構成。

    症即症狀,是病者的主觀異常感受或者某些病態變化。

    征即體征,病者身上被醫者診察到的客觀表現。

    同時,病與證二者均能反映出疾病的本質,在時間上有所側重,故病由不同的證組成,同一證又可見於不同的病,這也是中醫學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說法的由來。

    ………………

    “一氣能變曰精。”

    精氣是存在於天地中的運行不息的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也是構成自然萬物的本原。

    精是人體生命之本原,氣是人體生命之維係。精氣藏於髒腑,分遺傳於父母的先天之精和飲食水穀所得的後天之精。

    人體中精氣的運動被稱為氣機,可以歸納為四種:升、降、出、入。

    升,即由上向下的趨勢和運動;降,即由上向下的趨勢和運動;出,即由內向外的趨勢和運動;入,即由外向內的趨勢和運動。

    氣機運動,生生不息,以人體自身協調的規律,始終保持升與降、出與入的相對的、動態的平衡,這便是天道之平衡。

    精氣運動,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即氣化。

    無形之氣變為有質之形,有質之形化為無形之氣,無形再變為另一種無形,有形再變為另一種有形,這便是氣化的表現形式,稱為“氣與形”、“氣與氣”、“形與形”、“形自變”。

    氣化過程又分兩種不同類型“化”與“變”。化指氣緩和的運動所促成的某些改變;變指氣劇烈的運動所促成的顯著變化。

    …………

    “陰陽者,一分為二也。”

    陰陽是天地之中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

    陰陽二氣相互寓含和相互作用,促成了天地之中萬事萬物的發生,推動和調控著萬事萬物的發展和變化。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五行者,木火水金土五者之變化也。

    木曰曲直,主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火曰炎上,主溫熱、升騰、光明。土爰稼穡(讀se色),主生化、承載、受納。金曰從革,主沉降、肅殺、收斂、清潔。水曰潤下,主寒冷、滋潤、向下、閉藏。

    五行相克、相乘相侮,;陰陽製約,互根互用。

    精氣、陰陽、五行,是中醫學中涉獵最多的三種學說。中醫學者,欲學好中醫,那麽這三種學說必須要明白。

    為何常人皆言中醫玄,隻因這三種學說在久遠的過去中,總是被人們蒙上一層神秘的麵紗,它們代表著世界不為人知的神秘麵。

    總是有人不敢正視神秘,而欲蓋彌彰。

    好奇怪,係統不同意我太監……

    沒辦法,有空的時候慢慢寫吧,反正我無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