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搶功

字數:2849   加入書籤

A+A-




    李天養又一次被網絡小說坑了,他以為像瓊州這種孤懸海外的州府在皇帝文人們眼裏就應該是小說裏說的蠻荒之地,沒有一個有身份地位的人會願意來這些地方,那它在文化經濟上麵的差距與內陸地帶是難以丈量的。像很多小說描寫的那樣,隻有犯過罪或不得皇帝高官之心的官員,才會被貶至這種南蠻之地,而被貶的官員也會無時無刻不想著回到大陸去,那麽可想而知這樣一個留不住人才的地方能有多大的發展。

    可在李天養生活在這裏五年的時光裏,總是有意了解瓊州的方方麵麵,才發現事情不是像人們想的那樣。正是因為瓊州孤懸海外,是一個完美的流放罪人、貶官的地方,所以這裏反倒聚集了無數的文人墨客,權臣能吏。而為了能夠盡早脫離這南蠻之地,回歸政治中心,這些罪官,貶官也反倒更加用心治理治下,其中最能出成績,也是當朝最為看重當然是文教之興。

    加上儒家教義本就是有教無類之說,頗重教育這個板塊,故雖然你在經融上麵沒有多大進展,但是文化教育方麵比起江南文興之地也是不遑多讓的。

    鄉親們早就受夠周圍人的譏笑,現在終於做出一件事打一下他們的臉,當然是求之不得了,看以後誰還敢說他們是一群隻長肌肉不長腦的蠻夫。對於吳永康這樣的要求,大家當然是紛紛答應,沒有一個反對的。

    而和吳永康坐在一起的李德、張衝等人一聽吳永康這話頭,不用他再多說下去,就知道這個老狐狸打的什麽主意了,倒也是多少放心了些。鐵公雞還沒要好處就先出血的事,大家可都是吃得不是那麽踏實啊,生怕他給大家下個什麽套子,雖然自家倒未必怕他,但好歹也是鄉裏鄉親,沒有必要傷和氣的。

    吳永康喝完了酒,馬上有斟滿了杯子舉了起來:“當然,如此大事報知父母縣令,總得有一個牽頭之人吧!我也知道,這大道是我們大家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某一個人的成果,在這上麵我出的力也就跟大家一樣仿佛。但是添為裏正,造福鄉裏是我的職責,像這般為我們村裏傳播佳話,載入縣誌的喜事,那是我的分內之事。”

    “故此我在這厚顏相請,在這份具表上添以我為牽頭之人告知父母官大人,正我鄉梓之風,萬望各位鄉親海涵包容,在此以酒為謝。”說完也不等大家說話,一把就將美酒倒進了口中,倒扣了一下海碗。

    聽到吳永康這樣說,原本還熱鬧的場麵慢慢冷了下來,大多數人現在才知道吳永康打的什麽算盤,怪不得會如此反常,拿出眾多酒水款待鄉裏,原來是想著用這美酒堵住大家的嘴啊!

    不過他吳永康作為吳氏的族長,在吳氏一族的地位那是不用多說的,隻是擔心眾多外姓之人和李德一夥的反對罷了。其實這裏在場的人中很多心裏其實也知道,真要說起來,功勞最大的倒是那個正坐在一群婦女當中,正吃得津津有味的那個五歲稚童,要是沒有他的組織和計劃,這一切都是沒影的事。

    於是眾人都把目光轉向了李天養,看看他會如何回答。感受到大家的目光,李天養有些不舍地放下手中碗筷,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畢竟離得太遠,哪裏聽得到他們大人說了些什麽。直到一個婦女在他耳邊細語幾句,他才回過神來,用衣袖擦了擦嘴角的油漬,一臉理所當然的回答:“吳爺爺作為裏正,做這牽頭之人,那是正為合適之選啊!再說,爺爺的付出也不算少啊,這些都是大家看在眼裏的嘛!”

    聽見李天養這麽說,吳永康懸在搬空的心落地了,滿臉的興奮。而和他同桌的李德倒是眉頭一皺,心裏頭有些不虞:“這個小子,這樣不是白白便宜了這個老匹夫了嗎?”甘興誌和吳巨仁等人也是多有不平之色,不過作為軍師的張衝倒是還是那般不動聲色地喝著自己的美酒,仿佛沒聽見大家說些什麽。

    “不過,我倒是沒出什麽大力,可是這路也是鄉親們合力所謂,爺爺一句話就拿走這牽頭之功也肯定心裏過意不去的,要不也不會在這裏跟大家賠罪了!為了免得您老人家心有愧疚,我想要不然爺爺出點錢糧補償一下大家,這就更為妥當了!”李天養一個轉折,一下子讓吳永康潮紅的臉色變得有點發紫,身形搖晃了幾下才重新站穩。

    “那是當然,那是當然!我也正準備說這事情呢,為了犒勞一些大家,我準備按著人頭,一人一錢銀子的工錢補償一下大家!”李天養一句話把他捧到半空中,沒有推脫之法,隻能硬著頭皮應承了下來。

    本來還有些不大服氣的鄉親們看到這樣局麵,也就再沒有反對的理由了。雖然自家也除了大力,但也知道像這種事情,自家是沒有半分機會的,現在能落些好處在手那當然是皆大歡喜啊!答應和感謝的聲音在飯桌間此起彼落,讓本來冷落得場麵有熱鬧了起來。

    本來還有些想法,想要為自家孩子打抱不平的李德現在也不好再說什麽了,自己的兒子都發了話,又拿銀子堵住了鄉親們的口,這事就基本上算是成了。不過再一細想,即使幫助自家兒子搶到這份功勞,好像也沒什麽大用,且不說外人是否相信此事出自一個五歲小兒之手。而且對於自己的家庭來說也是太過招搖了:此時距離倭寇之患被平息也不過數十年,朝中對於海盜之類仍是重點盯防之輩,要是真被官府查到一點蛛絲馬跡,那都是抄家滅族之禍。

    而對於好像無所謂的李天養來說,雖然嘴上是如此的幹脆,其實心裏早就已經悔到腸子都青了!費了自己多少的口舌,花了多少精力在這上麵,千辛萬苦地開了一把金手指,沒成想到頭來自己什麽好處都沒有撈著,還要腆著臉把功勞拱手相讓,隻給鄉親們撈到一點微不足道的銀錢。

    要知道像這樣一項工程,材料加上人工,少了五六百兩紋銀那是想都別想,現在被他吳永康花上百來兩的銀子就博得一個義舉之名,那真是太便宜了。要知道明朝之時,對於造福鄉裏的義舉,官府多有褒獎,更是官員大刷政績的招牌。以他吳永康的歲數,有了這般義舉,再去打點一二,到時候博個“壽官”之位回來基本是板上定釘的事了。

    要不然他吳永康哪裏會為了這點上躥下跳的,他可從來都無利不起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