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笨港
字數:3134 加入書籤
笨港,這是大員土著平埔族人音譯過來的地名,也是這幾日李天養他們一個個觀察營地下來的最後一站。
一條笨港溪自東向西而來,而在它的上遊,則是大員最大的河流,濁水河。當然,這一切,如今的李天養他們是不知道的,除了從當地土著和早已融入土著當中的大陸移民當中,了解到這幾個有限的名字之外,其他的都還需要李天養他們自己去發現和發掘。
前兩天才從曾文溪入海口那過來,看到有些渾濁的笨港溪,站在船上的一眾小夥子們和女孩子,眉頭皺了幾下,覺得比起清澈的曾文溪來說,這濁水溪的河水有些不盡如人意。隻有李天養,卻看著入海口邊上,那一片片衝刷中暴露出來的黑色土壤,心裏就覺得是上天的恩賜。
雖然沒有辦法測試出這些黑土地裏蘊藏的養分,但是前世被小學課本裏那一篇有關於東北黑土地的課文所荼毒,總覺得黑色的土壤就是要比其他的土壤要肥沃的多。這是一個迷信前世知識的定論,李天養看到這些土地的第一眼,就想著,把營地建立在這裏了。
或許他不知道,就是他這一個決定,提前幾年的時間,把未來開台王顏思齊的地盤給搶了個先。
英雄所見略同,中國古人為什麽都喜歡把城市建立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即使在後世,那些農業、甚至經濟最為發達的低端,總是離不開大江大河。而其中的翹楚,則是出海口周圍,那長年累月被河水衝刷形成的平原地帶,比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等。這些都是有科學依據的,而古人雖不懂得什麽科學,卻能從大自然中自然而然的學會這些知識。
當然,其中的原因除了種植方麵的需求以外,也少不了其他方麵的追求。古人造船,其中原材料,十之八九都是木材,這些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可大家不太了解的是,遠洋貿易,木船長時間漂流在大海之上,總會在船底附著上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被海邊的水手稱之為海虱子。如果長時間不去清理船底的話,越來越的的寄生蟲附著在船底,不但會影響海船的航行速度,增加海船的重量,更是會不斷侵蝕船底的木質材料,最後讓一艘海船提前報廢。
本來造船的成本就頗高,如果因為這些討厭的寄生物減少了船隻的使用年限的話,每一個不傻的水手都不介意親手除掉這些禍害。可問題在於,海船的噸位在那裏擺著,你不可能時常都要勞師動眾地,把海船從水裏撈出來吧!至於派人潛遊到海底,慢慢清理的話,費時費力不說,還容易造成勞工們溺水。
所以說,古人的智慧總是在這些小處方麵充分體現了出來。隻要把一艘海船停靠在入海口的附近,用不了多久,這些海洋寄生物們,就會因為水分中,鹽堿度的不同,自然死亡,從而達到了清除禍患的效果。而這,也是古代為什麽很多大港都建立在河海交匯之處的原因。
李天養他們的隊伍,選擇營地的標準,也是有這一方麵考慮的。
“找個地方靠岸,大家一起下去看看吧!”李天養瞧了瞧大家的神色,回收指揮著大家停船靠岸。
還別說,這笨港還真是適合建立營地呢,天然的深海良港,未來如果李天養他們真的在這裏建立營地的話,那麽他們隻要隨意修真一下海岸,建立一個碼頭,就能讓幾百料、上千料的海船安全靠岸,而不虞有擱淺的可能。
“算了吧,天養,這幾天看下來的地點,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比起那曾文溪的河水,這濁水溪的河水實在是不大方便我們大家的日常生活吧。”誰說男子不愛幹淨,如果有所選擇的話,是人其實都會選擇一個對生活質量有好處的地方。這不,吳傑這個大老粗就給我們充分展示了一番這個道理。
“來都來了,不看一下就離去,是不是有些不負責任啊!”李天養心裏已經決定了的事情,麵上雖然不說,但是不容置疑的話語,讓幾個熟悉他的人,從他的話語裏聽出了他的意思,不約而同的閉上準備辯解的口舌。
上了岸邊,踩在這片黝黑的土地之上,李天養蹲下身子來,捧起一捧鬆散的泥土,嗅著土地的芬芳,他心曠神怡。這裏,將是他李天養未來幾十年的落腳之地,也是他的發展資本。
而當見到李天養的神色之後,更多的人肯定了他們心中的猜想,恐怕未來不短的日子裏,這裏將是大家生活居住的場地了。雖然並不知道,為什麽李天養會放棄西部幾十裏外那方清澈的河水,反而選擇了這片渾濁不堪,用來洗衣都有怕未必洗的幹淨的河水。不過長時間的接觸,讓大家知道,如果李天養下定了的決心,他們大家除非集體反對,否則的話還真的沒有辦法把他的念頭給掰過來。
集體反對,可能嗎?不說大家彼此如此了解,李天養的聲望又是如此之高,從小到大,他的決定從來沒有出過差錯,哪怕當時不明白這個決定的益處,但是長久之後,總會讓大家眼前一亮,陡然發現這個決定的好出來。
半天的時間,足夠大家在這笨港方圓幾裏地走上一圈,除了遇到這幾日下午,總是不期而至的暴雨之外。放眼四周,由河水衝刷形成的廣闊平原,依稀可見零散的一些樹木,和茁壯成長、遍野皆是的茫茫野草,讓李天養更加堅信這是一方寶貴的沃土,也是他未來的起家之地。
“大家看著我手上的這捧泥土,知道它意味著什麽嗎?”雨後的泥土,總是顯得有些粘稠,讓人感覺不大舒服。可是李天養卻一點都不介意這點,就跟抓著一把黃金白銀一般,神情專注的看著它們。
“它們,意味著我們大家的未來,這一片一望無際的黑土地,就是我們未來一片片肥沃的耕田。不用我們深耕施肥,隻要稍加打理,就比家鄉那些耕耘培育了多年的熟地要來的肥沃的多。”李天養一片神往,幻想著未來不遠的日子裏,這方沃土變成一望無際的田野。
幾年辛勤耕耘,在場的每一個少年都是動手下過地,親手栽過秧的人,不是那十指不沾泥的富家子弟,哪裏不清楚,李天養這番話語其中的含金量。譚門村緊挨著海岸,每年裏,為了治理土地鹽堿的問題,不知道要花費周圍鄉親們多少的精力,才能在成片的土壤裏種植出養家糊口的糧食來。要是李天養的這番話語屬實的話,那麽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在他們大家的努力下,這裏會變成一副怎樣的模樣。
雖然還是半信半疑,少年們還是選擇了相信李天養,這些年,他就從來沒有讓大家失望過。至於這片渾濁的河水,如今在大家眼裏瞧來,卻是分外的可愛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