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3966 加入書籤
碧雲城是座小城,一向還算平靜。
可是四月二十四這天卻發生了一件蹊蹺事,以至於鬧的滿城風雨,大街小巷,人人都在議論。
“老林,聽說了嗎?”
“是聽說了,怎麽總覺得不大可能呢?”
“我開始也不相信,可是,我家小子剛剛去看過,衙門前真的擠滿了人。”
“你說那幫家夥,整日橫行霸道,誰敢招惹他們。平日裏都是被他們欺負的人到衙門報官,還從來沒見他們組織起來,前往衙門請願的事情。難道今天的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嗎?”
“那幫畜生也真該有這樣一個人收拾他們。不然,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什麽時候熬出頭啊?”
“是啊,也該讓他們嚐嚐被欺負的滋味。”
這兩位做了三十多年鄰居,都已年近花甲的老人所議論的,正是發生在碧雲城,讓任何人都沒想到的一幕——全城的痞子流氓,各型各色的小混混們組織起來,二十四一大早,都到衙門前請願去了。
這一天,可能是碧雲城曆史上最熱鬧的一天了。最初抱著懷疑態度的平頭百姓,跑到衙門前親眼看見之後,才開始相信他們聽到的並非流言蜚語,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剛過辰時,整個碧雲城就轟動了。甚至有些人家爭相去雜貨鋪購買隻有逢年過節,或者婚嫁之時才買的鞭炮,如同過年般燃放起來。
別說碧雲城的老百姓沒有見過,這件事若是傳出去,恐怕會轟動全郡乃至整個洪雲洲。要知道,請願的主體可是無法無天的痞子流氓。最讓老百姓感到既解氣又滑稽的是,那些痞子不知從哪裏學來的,竟然還扛著寫有各種要求的牌子。
“求青天大老爺為我們做主。”
“嚴懲危害碧雲城的罪魁禍首!”
“保護百姓是縣衙義不容辭的職責!”
“還我公道!”
此時,縣衙內的大堂上,包括縣太爺洪興在內,大大小小的十來名官吏無不麵麵相覷。
尤其是做了多年捕頭,沒少與外麵正在請願的痞子們打交道的崔毅既想笑,又有些不知所從。
“老爺?”崔毅見縣太爺洪興若有所思地看著自己,於是又轉頭看向主管刑獄的典史王繼東問道:“王大人,怎麽辦?”
“能怎麽辦?他們既沒有擊鼓鳴冤,也沒有進衙告狀,隨他們鬧去就是了。”王繼東頓了頓又補充一句道:“再者,保一方平安是你們捕頭和捕快的事。”
“可他們不打不罵,並沒有哪條王法規定不許他們這樣啊?”
的確沒有哪條王法規定不允許百姓到縣衙前請願。可是,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隻要捕頭崔毅願意,完全可以用“聚眾滋事”驅散,或者拘捕其中為首之人即可。
可問題的關鍵是,不僅是崔毅和典史王繼東,就是縣太爺平時也沒少從衙門外的痞子身上撈錢。當然,他們都清楚,痞子們向他們行賄的錢也都是來自被欺淩的平民百姓。
尤其是,碧雲城還是朝廷王禦史的鄉梓之地,典史王繼東正是出自王禦史的門第。而且,衙門外的痞子中就有幾個是與王繼東有著共同的出身。
良久之後,最終還是縣太爺洪興發話道:“任此等人如此鬧下去,萬一傳到郡衙或者州府,難保沒有人會借機參我等素餐屍位。”
“洪大人所言甚是。”典史王繼東聽到這裏馬上問捕頭崔毅:“此事因何而起?”
“回各位大人,五天前縣城內突然出現了一名十四五歲的少年。終日無所事事,專一與衙門外的一幹痞子過不去。隻要在街上遇到,不論那些人有沒有招惹百姓,少年如同長了第三隻專門辨識痞子的眼睛,上前二話不說就動手。”
“難道他們就任憑十四五歲的少年動手不成?”
“不是不還手,問題是根本不是少年的對手?”捕頭崔毅解釋說:“別說單打獨鬥,就是一哄而上,手拿刀槍也打不過赤手空拳的少年。”
“少年來自何方,姓甚名誰?”
“老爺,不是小的失職。經多方打聽,少年如同從天上掉下來一般。沒有人知道他來自哪裏,又姓甚名誰。即便小人上前盤問,少年也隻是說自己記不清了。”
“有這等事?”
就在這時,突然有名衙役慌慌張張跑進來說:“老爺,不好了,打起來了。”
“誰和誰打起來了?”
“那個無名少年和衙門外請願的痞子們打起來了。”
“老爺,王大人,我去看看。”
隨著捕頭崔毅離開,縣太爺洪興等人的好奇心也頓時被勾了起來。他們也很想看看平日裏,在城內作威作福的痞子們是如何被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打到走投無路,不得不聚集在衙門前請願的。
於是,尾隨在崔毅身後也來到了衙門口。
隻見,此時衙門前的街道上已經躺了不少被打倒的人。而一個身穿青灰色長袍,非俗非儒的少年,正在痛打那幫請願的痞子。那些人也不是不還手,隻是沒有誰能夠靠近少年身體一尺之內。少年在那幫痞子中輪拳踢腿,就像閑庭信步般揮灑自如。
更要命的是,那幫痞子想躲都躲不開。少年如同影子一樣穿行於眾人之間,不論是誰挨上他的一拳一腳,再也休想還能站在那裏。
許是看見捕頭崔毅,以及縣太爺、典史大人等都出來的緣故,還沒有被少年打倒的十數名痞子發聲喊,一起把少年圍起來,大有想把少年拿下的意思。
不這樣還好,把少年圍在核心的痞子,如同驅羊入虎口般,別說把少年拿下了,連人家的衣角都沒碰到,已經人仰馬翻地倒下了。
“青天大老爺給我們做主啊!”
“典史大人為我們做主啊!”
“崔捕頭,快救救我們。”
眼見被少年一拳一腳,輕描淡寫打倒在地的痞子們的喊叫聲都變得有氣無力,崔毅與一眾捕快和衙役卻沒有一個上前的。並非在等待縣太爺的命令,而是他們心中有數。
對眼前這幫痞子他們太熟悉了,尤其是其中為首的三五人。平日裏若不是忌憚王法,就是身為捕頭的崔毅,單打獨鬥也不是對手。如今,他們二十多人卻在無名少年麵前毫無還手之力,可見少年身手之高。
若是貿然上前,豈不是自討苦吃?
縣太爺洪興也好,典史王繼東也罷,還有跟隨而來的其他幾位官吏,無不是在官場混了多年的人精。雖然都不懂武功,可憑借他們對城內眾痞子的了解,對捕頭崔毅等人的了解,麵對發生在眼前的一幕他們同樣是心中有數。
——即便把縣衙所有的捕快和衙役都派上場,若是少年置王法於不顧而還手的話,肯定是自找沒趣,被少年痛打一頓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