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字數:4336 加入書籤
戀上你看書網 a ,最快更新影視搬運工最新章節!
阿飛和鍾楚虹在電話裏膩歪了好長時間,直到鍾楚虹那邊喊她拍戲,兩人才依依不舍的掛了電話。
阿飛看了看時間還早,打開電視,裏麵播放的全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節目,例如什麽嘉賓挑戰、冒險,還有活吃蜘蛛的,看的阿飛差點吐出來,趕忙關了電視。
這些白頭鷹為了收視率還真是拚命呀!也不知道給了那些嘉賓多少錢,才能讓他們那麽折騰,感覺這麽和後麵大陸山寨電視台的什麽逗比歡樂多差不多。
拿起酒店提供的報紙,上麵的內容正是關於伊狼的事情,裏麵把伊狼現在的情況描寫成了一個地獄,什麽新政府去廁所不衝馬桶、隨地吐痰等等,總之就是說伊狼的政府是獨裁的政府,伊狼人民沒有自由、民主,伊狼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反倒是河對岸的老薩同誌,白頭鷹現在對它的感覺很好,絲毫看不出會在二十幾年後直接把老薩一手掐死的樣子。
報紙後麵是一堆的專家、學者,什麽曆史學家、宗教學家、戰爭研究專家、社會學家,他們在報紙上發表各自的見解,雖然一些觀點有時候會衝突,但最後的觀點還是一致的,都認為兩國的矛盾還沒有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戰爭不會爆發。
再接下來就是白頭鷹石油期貨價格再創新高,和大陸未來的股市差不多,股票價格一般都是政府降溫的時候恰好是股價暴漲的時候,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展應該是金融大鱷在把手裏的籌碼高價仍光以後,價格跳水式的下跌。
可阿飛清楚的直到,在石油期貨最後交割的當天晚上,老薩同誌的老薩同學本著撿便宜的心裏,乘著伊狼政局不穩定的機會,大舉出兵老薩同誌,結果弄得整個世界都措手不及,第二天石油期貨價格就像是猴子上樹一樣,直線上漲,直接殺到了42綠幣,白頭鷹雖然前期做好了預防工作,也支持老薩同誌的計劃,可不知道是不是和那些金融炒家做好了勾結工作,一周後才和其它的石油出口國達成了增加石油產量的協議,開始向市場投放事先準備的石油庫存,就這樣,石油價格最後也從原來的14多綠幣上漲到了36塊多的綠幣。
阿飛仔細回想著兩伊戰爭的發生和經過,希望可以從中找出一些能讓自己賺錢的機會。記得前世網上有一篇介紹這場戰爭的論文,寫的非常中肯,當然立場還是站在兔子上的,分析的主要還是著點於白頭鷹在這場戰爭中獲得的收獲。
1979年1月中旬,伊狼君主傻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因為反對伊狼君主體製的大規模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而被迫流亡海外。結果在他流亡海外期間,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每尼回到德黑蘭,受到數百萬伊狼人的歡迎。
在霍每尼回國後不久,伊狼的遊擊隊和叛軍在巷戰裏擊敗了忠於伊狼君主傻阿的部隊,導致皇室政權的崩坍。經過了全國公投後,伊狼成為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的伊狼伊斯蘭共和國憲法。霍每尼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
這一次異乎尋常的革命使全世界感到錯愕,它的發生沒有那些引起革命的慣常因素;革命很快使國家發生了徹底的轉變;革命獲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持;耗費大量資金建立的軍隊及保安部門保護下的原政權仍能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以法基赫的監護(伊斯蘭法理學家的管治)之下的現代化神權性君主政體,即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在一位來自庫姆的80歲流亡宗教學者監護下,伊斯蘭共和國需要進一步證明它的價值。
從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的那天起,世界各國的石油價格都開始了上漲,因為伊狼是世界第二大產油國,每年出產的石油占全世界出產石油的5。每年的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0。阿飛今天在購入石油期貨的時候,價格超出他的心裏預計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伊狼在伊斯蘭革命以後,白頭鷹對伊狼采取敵視政策,所以在兩伊戰爭中,白頭鷹支持老薩同誌。但白頭鷹隻想借老薩同誌之手削弱伊狼,卻並不想讓老薩同誌成為唯一地區大國。因此在戰爭後期伊狼處於劣勢之時,白頭鷹政府秘密的向伊狼提供武器(伊狼的武器基本是白頭鷹造,絕對的禁運將會使伊狼的武器係統癱瘓。這就是震驚白頭鷹的伊狼門事件,白頭鷹民眾不理解政府為什麽會暗中支持敵人,但白頭鷹政府確實是在維護白頭鷹的利益。
戰爭的直接起因是由於老薩同誌總統老薩同誌意圖完全控製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白頭鷹為老薩同誌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製剛剛通過政變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狼政權。
當然白頭鷹的目的世界上的人民都知道,因為在1975年,白頭鷹的國務卿雞辛格曾支持伊狼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老薩同誌控製下的水道發動進攻。
當然戰爭是兩方的事情,兩伊戰爭能打成世界公認的,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大了一場最美水平的戰爭。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狼宗教領袖霍每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狼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麵的嚐試還十分有限。對老薩同誌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老薩同誌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狼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老薩同誌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製石油貿易。
軍隊內部整肅和白頭鷹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狼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狼防禦也很薄弱。
老薩同誌與伊狼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曆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係一直緊張,小的邊界衝突不斷。
1978年伊狼發生內亂,老薩同誌支持伊狼國王八列維,並將僑居在老薩同誌的霍每尼驅逐出境。
伊狼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每尼上台執政,煽動老薩同誌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老薩同誌的政權。
1980年9月下旬,老薩同誌趁伊狼在霍每尼上台後政局動蕩,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狼與白頭鷹斷交的時機。利用伊狼支持的對當時老薩同誌外長阿齊子的刺殺企圖為借口,對伊狼發動了旨在收複失地、打擊霍每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戰爭經曆了三個時期。第一時期,戰爭在伊狼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淩晨,老薩同誌調集大量飛機對伊狼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進行空襲。23日淩晨,出動地麵部隊5個師又2個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狼發起進攻。到10月底,伊狼擋住了老薩同誌軍隊的全麵進攻。從1982年3月起,伊狼軍隊又轉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老薩同誌宣布已將其軍隊撤出所占伊狼領土,兩國邊界又恢複戰前狀態。
第二時期,戰爭在老薩同誌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狼集中10萬軍隊,向老薩同誌南部巴士拉地區發動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狼軍隊控製了老薩同誌境內麵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狼又出動5萬軍隊向老薩同誌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老薩同誌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老薩同誌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狼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狼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係列攻勢。老薩同誌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狼的攻勢基本停止。
第三時期,從1984年4月開始的4年多時間裏,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至1988年7月,伊狼所占老薩同誌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為使兩伊戰爭盡快結束,白頭鷹掌控下的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決議。次日,老薩同誌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狼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伊狼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決議。兩伊戰爭停火後,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老薩同誌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狼利用危機逼使老薩同誌最終接受了伊狼的和平條件,承認伊狼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狼領土撤出了軍隊。
曆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老薩同誌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伊狼傷亡和被俘10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
兩伊戰爭前後曆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馬拉鬆"式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雙方經濟損失慘重,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6000多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這場戰爭前,老薩同誌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可謂是一夜回到解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