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敵人身份
字數:6439 加入書籤
聽到蔣師仁的詢問句句都直奔敵情細節,山塔努頓時收起輕視的念頭,俗話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同樣領兵作戰多年的山哈努聽到蔣師仁詢問內容,知道蔣師仁也是領軍作戰的內行,也就一收剛才傲慢的神態,手也停下不吃水果了,肅容對蔣師仁道:“副使所言極是,且容末將把了解到的情況,向各位大人一一通報。”
山塔努喝了口茶水,清了清嗓子,把自己這一趟邊境之行了解到的敵情娓娓道來。
山塔努出發前,泥婆羅國王城已經收到八封邊境被盜賊劫掠的匯報文書,其中有四次是三五十人的小規模盜賊團打劫邊境村鎮,另外有三次是一百餘人的盜賊團打劫來往商旅,這八次劫掠事件中,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事件,就是有三百多人的盜賊團到佛誕聖地藍毗尼附近欲圖搶劫當地佛教寺院及寺院下麵的田莊。所幸藍比尼的佛教寺院也有兩百多護院僧兵,浴血奮戰下,擊退了這三百餘人盜賊團的進攻,但是護院僧兵也死傷慘重,隻有不到一百僧兵,寺院下麵的田莊也慘遭劫掠,田莊內剛收好的糧食等財物及田莊的農民被擄掠一空,損失極大。
藍毗尼做為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在泥婆羅西南和中天竺交界的邊境地帶,距離泥婆羅國首都帕坦城五百多裏。泥婆羅國當前的李查維王朝的各任國王,包括現任國王納倫德拉雖然信仰婆羅門教的濕婆派,但是對佛教也大力支持,各任國王陸陸續續地賞賜給藍毗尼佛寺大量土地田產作為佛寺供養,每年天竺乃至大唐、吐蕃、西域各地都有佛教徒前來藍毗尼佛誕之地朝聖,也向寺廟捐贈了大量的金銀錢財作為香火供奉寺廟,多年積累下來,藍毗尼佛寺在天竺說是富可敵國一點也不誇張,比天竺一些小邦領主還要富裕得多。
因為泥婆羅國李查維王朝對佛教的支持和庇護,藍毗尼佛寺這一百多年都平平安安,而且作為佛教聖地,也沒有豢養多少武裝力量,隻有兩百多僧兵負責佛寺的日常安全。這就好比一個沒有多少自保能力的孩子,懷裏卻捧著一大堆金元寶在鬧市中行走,招惹來盜賊的眼紅搶奪也是可以想象的。
但是沒想到這群盜賊在進攻藍毗尼佛寺,在僧兵的奮勇抵抗下,眼看攻打佛寺無望,撤退途中還窮凶極惡地殺死了不少前來藍毗尼朝聖的佛教信徒。這次劫掠和屠殺事件直接發生在佛誕聖地藍毗尼,造成的影響非常惡劣,引發了泥婆羅國內大量佛教徒的極大不滿。
帕坦王城內的各大佛教寺廟的主持和長老,在聽到佛誕聖地藍毗尼被盜賊劫掠屠殺的消息,震驚之餘,群情激奮,各佛教寺廟的主持和長老,不斷地給泥婆羅王施加壓力,要求泥婆羅王盡快剿滅盜賊,絕對避免再次發生類似佛誕聖地被攻擊的事情發生。這也是泥婆羅王納倫德拉下定決定,讓山塔努盡早剿滅盜賊團的原因之一。
山塔努這次出去了解情況第一站就是藍毗尼,在藍毗尼佛寺,山塔努拜見了佛寺的主持法明長老,法明長老今年已經七十多歲,平時都是在佛寺中燒香禮佛,鑽研佛經,有時候也會給前來佛誕聖地的佛教信徒開課講經,極得泥婆羅和天竺各地佛教信徒的尊崇。這次盜賊侵犯藍毗尼佛寺,屠殺了大量前來佛誕聖地朝聖的信徒,法明長老心痛欲裂,在佛寺已經連續三天三夜不吃不眠,為不幸被屠殺的信徒做法事,為這些被屠殺的信徒念經祈福。
山塔努從法明長老這裏了解到這次進犯藍毗尼佛寺的盜賊團,清一色的全部是騎兵,而且是一人雙騎,身披黑袍,麵上全部蒙著黑巾,讓人看不清他們的麵容和身份。
這群盜賊是在淩晨時分,突然從中天竺邊境之地突襲藍毗尼,欲打佛寺一個措手不及。辛虧守門的僧兵頗為機警,在盜賊騎兵突入寺廟內之前,護院僧兵及時關閉了寺廟大門。這群盜賊騎兵,個個都佩戴弓箭,並且拿著短刀和騎兵小圓盾。可能他們本來想突然襲擊寺廟,所以沒有攜帶笨重的攻城器械。
藍毗尼佛寺的兩百多名護院僧兵,依靠寺院的圍牆拚死抵抗下,這群盜賊在跟僧兵箭來箭往對射不久,眼看突襲失敗,無法順利攻入佛寺,就留下一百多人繼續攻打佛寺,另外兩百多人分散到佛寺周邊的各個田莊劫掠財物,把田莊裏種田的農夫也一並掠走,擄掠的財物和人口就用空著的馬匹直接帶走。
從進攻佛寺,到擄掠田莊財物人口,總共攻擊持續時間不到半天功夫,擄掠得手後,又快速呼嘯向中天竺邊境線逃竄而去。在護院僧兵們的拚死抵抗下,護寺僧兵在死亡一百多人的情況下,也殺死殺傷盜賊團三十多人。盜賊團在撤退時候,把受傷的盜賊成員全部帶走,死亡的盜賊屍體,卻放了一把大火全部燒掉。山塔努到了藍毗尼後,隻看到幾十具燒焦的屍體,卻無法從這些屍體上查看到任何線索。
山塔努又到了其他幾處匯報被劫掠襲擊的村鎮,實地過去了解情況。不管來襲的盜賊人數多少,也都是清一色一人雙騎的騎兵,這些騎馬的盜賊也都是身著黑袍、臉蒙黑巾,也是把村鎮人口和糧食財物一起擄掠而空,受傷的盜賊,同樣被帶走,戰鬥死亡的盜賊,就一把火燒掉。
抓不到受傷的盜賊活口,也無法檢查死亡盜賊的屍體,這讓山塔努了解敵人身份變得更加困難。幸運的是,這幾起被打劫的商團,有位商團的管事,在當晚盜賊來襲的時候,被一刀砍在肩膀上昏死過去,盜賊離開後,搶救及時,才保住一條性命。山塔努找到這個幸存的商團管事,親自詢問事發當時的情況。
這個商團管事介紹道他們是從南天竺遮樓其王國的橋薩羅城出發,經過中天竺來到泥婆羅國邊境,準備經泥婆羅國,最後到吐蕃行商。這剛離開中天竺摩揭陀王國,進入泥婆羅國境還不足一天行程,就遇到了盜賊。這個商團人數也不少,有十多輛滿載香料的馬車,每個馬車都有趕車的車夫一名,還有二十多個隨行的護衛。
在進入泥婆羅國境內第一天夜裏,他們就住宿在泥婆羅國邊境旁的一個小村莊內,商團隊伍眾人吃完晚飯就早早休息。沒想到剛睡到半夜,就聽見震耳欲聾的馬蹄聲轟鳴而來,先是一陣火箭覆蓋了他們住宿的房子,他們房子被燒著了,車夫和護衛慌亂之中,來不及拿武器就往房門外麵跑,到了外麵,隻見一百多名身著黑袍、臉上蒙著黑巾的強盜正在用弓箭向他們住宿的地方密集射箭。車夫和護衛當場就被射殺大半。這個商團管事被剩餘護衛保護著,想衝到馬廄所在地,奪馬逃跑。隻見對方盜賊團裏衝出幾十個人,手起刀落,隻用了片刻功夫,把剩餘的十幾名護衛和車夫砍殺殆盡。這商團管事也被一刀砍中肩膀,昏死過去。不過還好他命大,這一刀沒中要害,在盜賊擄掠完財物,把裝著香料的滿滿十幾輛大車也都搶走之後,被當地人救起來,撿了一條性命。這商團管事說這群盜賊紀律嚴明、來去如風,殺伐果斷殘忍,殺人的手法又快又狠,根本不像一般的盜賊團。
聽完山塔努講完這次去邊境幾個受到襲擊的地方的實地調查情況,王玄策、蔣師仁和拉金德拉都陷入了沉思。蔣師仁心想:“這群盜賊無論是突襲的時間選擇,還是嚴明的作戰紀律和嫻熟的殺人本領,以及一擊不中、迅速轉變目標,來去如風的作戰風格都頗為讓人驚訝。這哪裏是一群烏合之眾的盜賊?分明是紀律嚴明的正規軍隊才是。”
想到這裏,蔣師仁開口道:“依山塔努將軍閣下所看,這幾起盜賊劫掠事件是否同一個盜賊團所為?”
山塔努早在調查完情況之後,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此時他心中已有定論。山塔努沉聲說道:“從這幾起劫掠事件來看,雖然這些盜賊每次人數不一,有多有少,少則三五十人,多則三百多人,盡管他們都身著黑衣,黑巾蒙麵,可是不難發現這些盜賊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一是都是騎兵,而且一人雙騎,行動迅捷,一擊得手,迅速遠遁;二是他們殺人的手法殘忍嫻熟,可以判斷一定是經過訓練的專業戰鬥人士;三是他們目標明確,選擇的襲擊目標要麽是沒什麽防衛能力的村鎮,要麽是財物豐厚的商旅,之所以針對藍毗尼進行攻擊,目的也都是為了掠奪財物和人口。第四,一般的盜賊團隻取財貨,很少傷人性命和擄掠人口,而這些人不但擄掠財物,還擄掠人口。從上麵四點來看,這些盜賊應該是同一個團夥,而且我個人判斷,這些不是普通的強盜馬賊,而是正規軍隊所為!”
蔣師仁聽山塔努和自己的判斷不謀而合,不禁點頭同意道:“我的看法和將軍一致,我個人也覺得這不是普通盜賊,而是有預謀、有組織的正規部隊的劫掠行動。隻是不知道到底是哪裏的正規部隊?”
拉金德拉見山塔努和蔣師仁兩個專業的軍事將領都做如此判斷,不由得臉色大變。如果是普通的盜賊劫掠還好,隻需要派兵剿滅即可。萬一要是正規的專業軍隊所為,那泥婆羅國則萬分危險了。
泥婆羅國本身軍力也就一萬餘人,而中天竺摩揭陀王國戒日王卻有五萬多正規部隊,還有兩萬多象兵部隊,還不算中天竺、北天竺及東天竺各地向戒日王稱臣的大小城邦領主的軍隊,如果全部算起來,中天竺戒日王可以動員足足超過十萬的大軍。
如果中天竺要向泥婆羅國宣戰,那泥婆羅國無論如何也阻擋不住中天竺的侵略。可是戒日王一直與泥婆羅國和平相處,而且泥婆羅國依靠吐蕃這個強大的宗主國,天竺各國這麽多年也不敢輕易侵犯,怎麽這突然之間,中天竺就向泥婆羅國發動侵略戰爭了呢?
拉金德拉沉聲對山塔努和蔣師仁問道:“兩位將軍,你們確定這是正規軍隊,而不是普通盜賊所為?”拉金德拉語調非常嚴肅,幾乎是一字一頓地從嘴中蹦出來。
蔣師仁和山塔努對視了一眼,都沒有說話,隻是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
看到蔣師仁和山塔努的反映,拉金德拉臉沉如水,一顆心不由得沉了下去。這時卻聽王玄策道:“丞相大人無需多慮,這些盜賊部隊雖然劫掠之後,是向中天竺方向遁入,但未必是戒日王所派軍隊。據我所知,中天竺戒日王手下分封了大大小小不少領主,這些領主名義上都是戒日王的屬下,但是都有自己獨立的城堡和軍隊,會不會是哪個領主私自派軍隊化裝成強盜侵犯貴國?”
王玄策一語驚醒夢中人,拉金德拉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到:“貴使說的是,我國和戒日王摩揭陀王國一向交好,想來戒日王也不會無緣無故就派兵侵犯我國。可是如果一些地方領主,私自派軍隊劫掠我國,雖然化裝成強盜,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紙裏終究保不住火,他們如此膽大妄為,難道就不怕我國向戒日王申訴要求嚴懲他們嗎?相信戒日王英明神武,知道此事,定會嚴懲這些膽大妄為私自侵犯我國的領主。”
說道這裏,拉金德拉站起身來,躬身向王玄策深施一禮,正色道:“如果經過查證,確實是中天竺戒日王手下領主私自派軍侵犯我國領土,劫掠我國居民和商旅,還請使者大人在出使中天竺,麵見到戒日王後,為我泥婆羅國主持公道,向戒日王討要個說法。”
王玄策也連忙起身回禮道:“丞相大人何需多禮!真是折煞下官了。下官到了中天竺,見到戒日王後,一定會把此事稟報戒日王,讓他徹查此事。看到底是哪個領主膽敢做下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違的暴行!下官一定竭盡全力,為貴國討個公道!”
蔣師仁在旁邊補充道:“可是,事到如今,這些都是我們的猜測,現在首要之事就是抓住這些盜賊的活口,證實到底是中天竺戒日王下令還是手下領主私自出兵,如此貴國才好安排下一步對策。”
拉金德拉聽蔣師仁如此說,點頭同意道:“副使所言極是,眼下還是要抓住這些盜賊活口,取得口供,才好決策我們下一步如何應對。”說罷,對山塔努將軍說道:“如此抓住盜賊活口的事情就要拜托將軍了。”
山塔努慨然應諾道:“丞相大人放心,我這就點齊兵馬,去邊境巡邏,遇到這群殺千刀的盜賊,一定把他們一網打盡,剿滅幹淨!”
蔣師仁卻搖頭道:“將軍大人如果明著出兵到邊境,我怕是遇不到這些分散的盜賊。從將軍大人剛才說的情況來看,這些盜賊如果真是正規部隊所化裝而成,那麽他們在泥婆羅國一定有內線,將軍大人一出兵,我怕他們就知道了,如此一來,將軍大人想抓住他們卻是千難萬難了。”
山塔努聽蔣師仁如此說,也不禁感覺頗為犯難道:“是呀,如果真是中天竺正規軍化裝成盜賊所為,我這邊一出兵,對方就不會這樣小規模分散進犯劫掠我國了。那我想抓住這群盜賊活口就很困難了。如果不能抓住盜賊取得口供,證實我們的猜測,我們也沒有證據,這可如何是好?”
藍毗尼作為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之地,位於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西南僻壤魯潘德希縣境內,距加德滿都280公裏。兩千年來它一直是全世界佛教徒心中聖地,但是在曆史的長河中,藍毗尼很多古跡已經湮沒。
藍毗尼在我國古代史籍中早有記載,《法顯傳》上所稱的“論民國”,玄奘《大唐西域記上說的“臘伐尼林”指的就是這個地方。近代常譯為“洛明達”。
公元前三世紀,印度孔雀王朝國君阿育王親自來蘭毗尼朝聖,並建造了尼加裏瓦石柱和畢波羅瓦塔。尼加裏瓦石柱上刻有用巴利文寫的禱詞和日期。1898年還曾在畢波羅瓦塔中發現一些真正的佛舍利。公元635年,玄奘在藍毗尼取經時,根據他的《大唐西域記》記載,還親眼目睹到阿育王石柱。尼泊爾考古局於1967年至1972年間,在蘭毗尼附近的蒂勞拉特村發掘出古代釋迦時期的廢墟,發現了陶製頭像、佛像、石雕、錢幣等一批珍貴文物,另外還發掘出神龕、佛院遺址及殘磚斷瓦等。
為了保護佛教聖地的古跡,尼泊爾王國政府在聯合國開發屬的資助下從1968年開始了對蘭毗尼的複興建設,國際佛教研討會也在這裏多次召開。中國政府也在蘭毗尼投資,建造兩座規模宏大的佛寺,一座為喇嘛教寺,一座為漢式佛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