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秦熺傳旨
字數:3046 加入書籤
“陛下,張憲率領虎狼之兵侵犯行都!請陛下早做定奪!”秦檜一見皇帝先來一句狠的,把趙構嚇一跳。不過,趙構這人膽小歸膽小、無恥也真夠無恥的,但是他可不是個笨蛋。作為開國之君他也不可能是個笨蛋,並且智力肯定比一般人強。
趙構的眼睛轉了轉,似笑非笑的看著秦檜,“丞相此言有所不實吧?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前段時間不是你讓我又是下聖旨、又是發金牌的,還連發了二十麵金牌調張憲班師回朝。現在他回來了,你怎麽又說人家是領兵侵犯臨安呢?”
秦檜呆了一呆,趕緊往上行禮,“陛下贖罪,確實是臣糊塗了。不過陛下,就算張憲是奉旨還朝,可他不把麾下兵將找地方駐紮,他帶到臨安城外意欲何為?陛下不可不防呀!”
“丞相,張憲從洛陽奉旨領兵還朝,你又沒有提前給他劃定駐區,你讓他把部隊帶到哪兒?哪裏是他的駐區兵營?朝廷沒給他屯兵之地,他不把兵帶到臨安城安城外,他能帶到哪裏?”
秦檜可沒想到趙構會突然向著張憲說話!作為秦檜來說,這麽多年占據丞相寶座不倒,可不光是他心狠手辣能害死嶽飛,而是他真有本事!
秦檜是搞經濟、玩內政的高手。南宋初年經濟能發展這麽快,和秦檜的功勞絕對分不開!另外,秦檜總是能夠和皇帝趙構保持高度一致。皇帝想怎麽樣,他就怎麽樣,讓趙構始終覺得他可信、可靠,這樣才能始終在南宋朝廷中屹立不倒。
現在皇帝向著張憲說話,秦檜心裏就琢磨開了,陛下這是什麽意思呢?難道說,有人在他麵前說張憲的好話了?
要按照一般的慣例,皇帝說了誰的好話,秦檜必定會順著趙構的話音去說,他絕對不會和趙構對著來。但是今天不同。今天話題的焦點是張憲。秦檜和張憲已經背道而馳好久了,兩個人搞將相和的機會早就沒了!他們現在是勢同水火!
“陛下!縱然,張憲能夠戰金兵、收失地,但是他的夫人,可是姓嶽呀!”
就這一句姓嶽,趙構心裏當時就是一翻個。他太明白姓嶽是怎麽回事了。就是他和秦檜這君臣倆合謀把嶽飛給整死了,搞得天下沸騰。嶽飛的一妻一妾都是嶽飛的女兒,這倆平常能不在張憲耳朵邊嘀咕嗎?枕頭風一吹,張憲又怎麽可能跟他趙構一條心?
“依卿之意,又當如何?”趙構自己不拿主意,把問題交給秦檜。
“陛下,張憲率領大軍就在臨安郊外,如果對嶽氏二女開刀的話,恐怕會引起其劇烈反應。不如這樣……”老賊把腦袋往前伸了伸,把聲音放低了,將第二條毒計講給了趙構。
趙構聽完楞了一下,又想了想,這才微微點頭,“好吧,你去安排。朕累了,我要休息了。”趙構這家夥又當了甩手掌櫃,他把事情有全權交給秦檜了。
這就是趙構的聰明之處。包括整死嶽飛,都是秦檜衝在前麵拋頭露麵。天下人恨,也隻是恨秦檜,卻很少有人恨他趙構的。這回也一樣!
秦檜得了皇帝的授意,擬了聖旨,蓋上了中書省的印章,派人拿著去忠國公府。結果去的人到那兒一打聽,忠國公府的女主人們全都不在家,一半去了清河郡王府走親戚、一半去了恩平郡王府走親戚。
傳旨那位嚇得一縮脖子,趕緊跑回去找秦丞相匯報。這可怎麽辦?我們可不敢到那兩位郡王府裏去傳旨。
秦檜一聽,你們不敢去?我找別人去!他找誰呀?找他兒子秦熺呀。秦熺從小就頂著宰相公子的光環在外麵當紈絝惡少,整天惹禍。現在長大了,官也做到了樞密院知事。光享受好處了,不幹活兒怎麽成?
秦熺,自然是不能推脫的。他這輩子的榮華富貴就指望著他幹爹秦檜呢,秦檜指東,他不能往西。不就是去傳旨嘛,你是郡王怎麽了?郡王你還能把我吃了呀?
秦熺先派人打聽清楚了,知道嶽銀瓶、嶽安娘姐妹是到了恩平郡王府。這家夥硬著頭皮就去了。
到了恩平郡王府大門口。別看他是樞密院知事,他也不敢往裏硬闖。告訴大門口的警衛,我是樞密院知事秦熺,來傳聖旨的。
傳旨官來了?警衛們不敢怠慢,立刻有人進去通報。
恩平郡王趙璩聽說來了聖旨,趕緊命令人把傳旨的欽差迎進府中。排擺香案,跪迎聖旨。結果秦熺往那兒一站,卻並沒有宣讀聖旨,他問趙璩:“王爺,請問忠國公的家眷是不是在您的府中?我這聖旨是下給她們的。”
趙璩拍拍衣服站起來,滿臉的不痛快!不是給我下旨你不早說,讓我在這兒跪了半天!你是耍著我玩兒的吧?不過人家手裏拿著聖旨,趙璩也不好翻臉。派王府侍衛去後麵叫人,他自己讓家人給搬了把椅子往那兒一坐,喝著茶等著。
秦熺拿著聖旨在那兒幹站著,人家連個坐也沒讓!秦熺氣的暗中咬牙。
過了老半天,把秦熺站的腰酸腿疼脖子發僵了,後頭才嫋嫋婷婷的來了一大群花枝招展的女人。眾星捧月當中有兩個女人走在最前頭。秦熺看了一眼,眼珠子差點兒沒瞪出來。這倆女人太美了!
尤其是右邊那位,濃妝豔抹、粉麵桃腮,步履輕盈、儀態萬千,真可謂是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淳濃染春煙。秦熺這輩子見過的美女也不少了,但像這種層次的美女,他還真沒見過幾回!
忽然有人叫了一聲:“慶陽公主駕到!忠國公夫人駕到!”
這是慶陽公主!秦熺激靈靈打了個冷顫,趕緊把頭低下了!這女人,豈是他能打主意的?就是張憲真的死了,人家上頭有皇帝當幹爹、底下有郡王做哥哥,本人又是公主,誰敢招惹?反正他秦熺,是隻敢在心裏偷偷想想了。
秦熺再次拿出聖旨,慶陽公主、嶽銀瓶、嶽安娘、冰淩霜,四個女人跪下接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