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技術兵種

字數:6587   加入書籤

A+A-




    這個問題也不是很難解決。

    腦子略略一轉,劉鄖就想好了對策,“以川西目前的飛機產能,每個月可生產一百二十架,嗯,這些年來也存儲了一些,估摸著在未來一兩個月之內,能拿出四百多架戰機”。

    “唯有運輸上麻煩了些,川西鐵路雖然與西安鐵路貫通,但是要繞大半個華夏才能運抵南京”。

    “一是從川西兵工廠發貨,曆經涪城、廣元、西安、洛陽,然後直達南京浦口(還沒有長江鐵路大橋,浦口就是江北鐵路線的終點),二是先從西安運抵武漢,再轉水運直航南京”。

    “至於飛行員的問題,也不是很難”。

    “可以直接在蘇聯,或者美國征召誌願軍,相信隻要能拿出黃金白銀,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何況宋夫人正在美國談判,真想要辦到這一點,相信美國政府應該也不會太過為難”。

    但是當某人提到蘇聯時,老蔣卻心中一動。

    他有些急切的問道,“亦誠,你怎麽肯定蘇聯會同意出動誌願空軍?這幾天蘇聯大使波格莫洛夫,倒是頻繁提出與我私下會麵,這當中莫非還有什麽說法麽?”

    劉司令微微一笑,“日本鬼子敢悍然侵華,與德國人在去年11月,秘密簽署《反蘇協定》,有直接的關係”。

    “但是萬事有利、必有弊”。

    “該協定,也導致蘇聯人對日本鬼子極其防備,他們絕對不願意看到華夏對日妥協的”。

    其他的話就不用詳說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更何況華夏一旦倒下,蘇聯將麵對上千萬的日華聯軍,別的不說,蘇聯在遠東的領土是丟定了,因此若不想遭到日德東西合圍,援助華夏才是唯一的選擇。

    至於坦克問題,難度反而不是太大。

    德國人早將1、2號坦克的製造技術,打包送給了南京政府,金陵兵工廠與漢陽兵工廠,都在加緊製造,向淞滬戰場投入500輛,還是能做到,就是檔次差了些,盡是些十噸不到的小坦克。

    唯一的遺憾就是,偌大的華夏竟然無專業人才可用。

    劉鄖建議向蘇聯借將,比如“坦克專業戶”朱可夫同誌。

    朱可夫,全名“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1943年1月,繼斯大林同誌之後,被授予蘇聯元帥的第二人,此人一生戰功顯赫,被蘇軍稱之為“勝利的象征”,尤其擅長指揮坦克作戰。

    在1937年初,因蘇聯的大清洗,這廝有些被明升暗降的征兆,目前正是很微妙的時候,如果讓延安想法幫幫忙,送來華夏指揮坦克部隊,打擊萬惡的日本鬼子,卻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讓一蘇聯紅軍來指揮華夏的軍隊,怎麽看都覺得不靠譜。

    這樣豈不是讓華夏的所有軍事秘密,都一一的暴露於蘇聯人麵前,今後中蘇一旦翻臉,華夏哪裏還有活路,不但蔣百裏等人麵麵相覷,老蔣自己也有些猶豫了。

    不顧老蔣的躊躇,劉鄖隻用一句話,就打消了所有人疑慮。

    “中蘇是否開戰,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東北三省,已淪陷於日寇之手,就算中蘇真要開戰,也將在收複了東北之後,因此眼下還是以抗日要緊”。

    老蔣等人茅塞頓開。

    對啊,中蘇之間是有領土糾紛,但是現在想什麽都是假的,日本鬼子都快打到南京了,說什麽都晚了,何況正好通過“借將”之事,向蘇聯人表明華夏對“未來和平”的誠意。

    真是一舉多得,妙計。

    至於重炮問題,老蔣等人可就真的傻眼了。

    在幾百萬華夏軍隊之中,連75毫米山炮都還是稀罕貨,除了財大氣粗的中央軍之外,還沒幾家軍閥能夠普及團一級。

    還什麽100毫米以上的口徑,還一千門之多,你當是買大白菜麽?

    還是白崇禧深知聖意,有些自嘲的向劉司令交底,“中央軍都是些75毫米的山炮,而100毫米以上的,目前隻有百來門新炮,其餘全是幾十年前的老爺炮,論真實威力,還不如新銳的75毫米野炮”。

    劉鄖卻將信將疑。

    這廝有些口無遮掩的問道,“不會吧?我記得前些年,南京不是從德國引進了一批重炮麽,難道也是假的?比如炮兵第10團,fh-18 32/毫米重型榴彈炮,最大射程為17400米”。

    問得也太直接了點,你讓老蔣怎麽回答呢?

    還是蔣百裏比較仗義,一聲幹咳,就順勢接過了話題,“亦誠,你常年待在川西,對南京的事根本不清楚”。

    “嗯,這麽說吧,南京、上海等地過於繁華,而且比較容易泄密,在哪裏訓練炮兵都不太合適,隻好將這些寶貴的重炮,運到了武漢與長沙”。

    “何況,總的數量也就四五十門”。

    劉司令頓時就傻眼了。

    難怪在另一個時空,在整個淞滬會戰,都不見德製150毫米重炮的蹤跡,原來早就拉到了武漢和長沙,搞得日本鬼子在發起進攻時,總是提心吊膽,生怕遭到重炮集群的突襲,最後總是徒勞無功。

    後世的網絡水軍們,還以為重炮早被日軍的飛機給炸毀了,原來是這麽回事。

    大炮就是用來殺敵的,像老蔣這樣藏著腋著,究竟圖個啥?

    這批德製重炮,如果能及時加入淞滬戰場,鬼子豈會那麽容易占領上海與南京。

    對於劉鄖的諸多疑問,老蔣也是一頭大汗,有些苦笑的解釋道,“這批重炮的造價到還是其次,關鍵是華夏自己造不出來,而德國人也不會再賣了”。

    劉鄖也心酸不已,堂堂四萬萬同胞,竟然造不出150毫米的重炮。

    另外,老蔣恐怕還少說了一點,因為華夏連150毫米的炮彈,都造不出來,德國的原裝炮彈,是打一發少一發,難怪隻有當國寶一樣深藏起來。

    也罷,劉司令也不再糾纏重炮了。

    他有些急切的問道,“使用重炮的人呢?從德國運回重炮後,我們應該訓練出了不少的炮兵,這些炮兵呢?”

    “因為需要足夠多的炮兵,一千門大炮,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威力”。

    “啊——,你是說?”。

    還是老蔣反應快,即刻把握住了關鍵之處,有些悔不當初的問道,“你們川西兵工廠,就能生產150毫米大炮,而且高達一千門?”

    “亦誠啊,你可壞了大事了”。

    “你幹嘛不早點說呢?若是我們能裝備十多個150毫米的重炮團,又怎會怕他們日本鬼子侵華,現在倒好了,即使有了這些重炮,也沒有足夠的炮兵可用了”。

    劉鄖也無可奈何,他又不是神仙,又怎麽可能算無遺策。

    他隻好將眼睛一翻,直奔主題算了,“校長,你就透過底,假如能生產150毫米重炮,華夏能使用多少門,如果換成122毫米重炮,又能裝備多少?”

    這可將老蔣問懵了,他是民國的大佬不假,還是民國的總裁也不假,卻不是事事皆知,巨細無遺好不好。

    說到重炮兵之事,還是薛嶽將軍最清楚。

    因為老蔣的這點家底,早被這廝給惦記上了,“嗯哼,目前150毫米的重炮炮兵,已經輪訓了三次,可以組建三個重炮團,每團裝備48門重炮,每團轄三個炮兵營,每營轄兩個炮兵連,每連轄四個炮兵班,每個班伺候一門重炮”。

    這個重炮兵怎麽回事,難道實行的不是“三三製”麽,比如三班一排,三排一連,三連一營麽,怎麽到了老蔣的炮兵團,說變就變了呢?

    還沒等劉司令開口,惦記著川西重炮的薛伯陵,就開口解釋了。

    “因為三三製,是步兵部隊常用的編組體製,而炮兵編組卻源於英製,遵循的是二二製,以前習慣用稱之為——炮組、編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和總隊等等”。

    “現在隻是換了種說法,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藥”。

    這麽一說,劉鄖即刻就清楚了,原來炮兵班不該叫炮兵班,而是該叫“炮兵組”,恰恰又容易與彈藥組、運輸組和觀察組混淆,所以才改為炮兵班的。

    同理,一個炮兵編隊才兩門大炮,往戰場一放,都不知道用來幹啥,想定點清除敵方的輕重機槍,好像已被迫擊炮給替代了,日本鬼子就更節約了,已經改由擲彈筒來負責此事了。

    在20世紀初葉,緣於無畏艦與超級無畏艦的興起,各國海軍用“事實”告訴全世界,“全重炮軍艦”的效能,是老式軍艦的三倍以上,而軍艦上所配備的同口徑、同射程的超級重炮,應該必須是八門以上。

    為了提高炮擊的準確率,最好采用齊射或半齊射,若是半齊射的話,應該是四門以上。

    然而,海軍無畏艦的革命,也導致了陸軍炮兵的變革。

    因此一支完整的炮兵部隊,就該擁有八門大炮,為了保險起見,多以十六門為佳,一個半齊射就是八門,剛好是海軍全重炮理論中,對大炮數量的最低要求。

    這樣一來,八門大炮剛好構成炮兵中隊,而倆中隊剛好組成炮兵大隊。

    川西能生產重炮,劉司令就是長官。

    薛嶽上將(中將加上將銜),是民國組建重炮集團的倡導者之一,但凡某人是有疑問的地方,他都會一一的解釋,就連半齊射都作了詳細的解答。

    簡單的來說,半齊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則提高射速,因為隊伍越小射速越快,二來方便觀察炮擊情況,好及時修正彈道諸元。

    劉鄖反正是門外漢,曾在南京陸大軍訓過而已,薛嶽所說的東西太專業了,他聽得似懂非懂。

    不過大體上是聽明白了,以前在研製173毫米大炮時的所有疑惑,他總算是全搞懂了,比如炮彈內的一大堆發射藥包,他就一直都沒鬧明白過,手冊上為什麽標注了0——9號加藥。

    原來0號加藥,就是足額加放發射藥包,比如是十個藥包,就一個不能少,之後每增加一個號碼,就多抽出一個藥包出來,若是需要3號加藥的話,就抽出三個藥包,直到9號加藥,剩下一個藥包為止。

    待一切問題都搞定之後,薛嶽才垂涎三尺的問道,“亦誠老弟,你看在什麽時候合適,將一千門重炮送來南京,嗯,當然武漢也行,走鐵路的話,萬一被日本鬼子的飛機,或間諜給炸毀了,就太可惜了”。

    一千門重炮?

    劉鄖真是懶得理他。

    他坐在沙盤前,足足沉思了好幾分鍾,才換了一個話題問道,“伯陵兄,如果換成122毫米榴彈炮,我們目前能組建幾個炮兵團?嗯,我是指能投入到淞滬戰場的那種”。

    此話將老蔣等人說得老臉一紅。

    不過劉司令有飛機大炮在手,他才是真正的大爺。

    隻好讓白崇禧出來唱大花臉,“亦誠老弟,這玩意說難不難,不過基本原理是一樣的,隻需要整訓幾個月,可以組建十來個炮兵團,當然,在倉促之間想投入使用的話,五六個團就是極限了”。

    劉鄖在心默默的算了一下。

    一個炮兵團,滿打滿算,也就48門重炮,若按十個122毫米重炮團計算,也就500門左右,至於150毫米重炮團,即使是將薛嶽所說的數量加倍,也才5個團,也就250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