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腳步(4)

字數:3115   加入書籤

A+A-




    卡普阿斯河,是婆羅洲西部的一條最重要的河流,發源於加裏曼丹島中部的巴都布羅克山脈的西部山嶺。該河由東向西流,沿赤道流經整個西加裏曼丹省,在入海口附近分兩支流注入南海。全長1010km,流域麵積25.9萬平方公裏,其流域麵積占婆羅洲麵積三分之一強。

    神奇的是,卡普阿斯河的絕大部分河段都可以通航,這便讓上官紫蕪向內陸伸延的計劃得以實現。

    上官紫蕪此舉,顯然是符合“天道”的。一部人類史,說穿了就是一部河流史。人們沿河而居,因為在蒸汽機出現之前,河流是最便捷的交通大道。

    而人類的每一個大城市,幾乎都踞守在河流的入海口,這有如勢力劃分一樣:此河而上,屬於我的地盤。

    真要說起來,李遠白的《西南計劃》,也沒上官紫蕪這個計劃來得自然。

    而且,上官紫蕪這個計劃,不但來得自然,而且還十分“陰險”。因為她派出的人都是身穿“便衣”,另有她殺了人,並不占領那些地方,而是任其荒蕪,相當於是為殺而殺!此時,上官紫蕪正在對此項計劃進行最後的完善,各類物資皆已齊備,隻待一聲號令。

    卡普阿斯河,是一條絕對熱帶的河流,即使後世,這條河的沿岸,也沒得到開發,地圖上的居民點,也少得可憐。據傳,即使到了21世紀,卡普阿斯河上遊叢林,也還生活著真正的食人族。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哪怕在後世,這也是一條被浪費了的河流,在印尼的經濟版圖上,其作用十分低下。

    也因為如此,當上官紫蕪上報這個計劃時,李遠白沒一點心理上的不適,毛筆,你都浪費閑置了一個世紀,還不容許我去開發麽?

    ……

    曆史的腳步終於有了一點微弱的變化。

    紅一方麵軍到達草地一線後,很快便遇到了四方麵軍。原時空,四方麵軍是有著八萬餘人的龐大軍隊,而一方麵軍則不足萬人。但是,因為李遠白的“大禮”,讓一方麵軍突然變得糧彈充足,士兵全是標準配備,比常凱申的軍隊還穿得好吃得好,或許也是受過李遠白的一些話語的影響,自瀘定橋以後,一方麵軍便開始注意招收沿路青壯紅軍加入紅軍,對於抓到的俘虜,也開始采取“改造”政策,再加上這期間正好與胡宗南的49師打了一仗,取得比曆史上更大的勝利,僅俘虜就抓了近五千人,就這樣,一方麵軍到達草地一線時,竟然神奇地達到了近兩萬人的規模。

    重要的是裝備啊,李遠白送給主席一行的,可有81迫100門,60迫200門,勃朗寧重機槍200挺,勃朗寧輕機槍1000挺,而且,基本上屬於彈藥管夠的狀態。

    毛筆,300門火炮,1200輕重機槍,試想,哪怕紅軍在鼎盛時期,有這麽強大的裝備麽?最重要的是主席等人還與這個來自南洋的爆發戶親戚隨時保持著電訊聯係,那意思啊,誰都聽得懂,如果主席他們願意,隻要打電報,就極可能會擁有新的裝備。

    所以,四方麵軍的張政委,雖然心頭酸楚,但卻不敢像曆史上那麽狂妄,動不動要怎麽樣怎麽樣了。

    因為四方麵軍打到此時,雖然機槍還有上百挺,但那彈藥卻沒幾發了,大多成了擺設。再加上與主席等人開小會之時,別個拿出來的根本就不是想像的葉子煙,而是各種洋煙,把一個張政委給懵得不行。

    曆史上,張主席先是主張南下,在雅安一線與川軍血戰,敗退後便向甘孜方向撤退,在這一過程中,主席為了挽救四方麵軍,派出總司令到四方麵軍聯絡。

    但這次,張主席沒敢再提出“南下”了。原因在於,主席及所有中央高級幹部,都知道他們那個富裕的南洋親戚,去了東北打鬼子,而他們的既定目標,就是盡快趕到陝北,因為那裏還有一支紅軍部隊。

    因為他們的那個富裕親戚說過,等紅軍到達陝北後,此後聯係就更方便了。而紅軍,顯然不想放棄這個“方便”。

    張政委不說分家的事兒,但並不表示就沒其他意見了。張主席先說一條,你們那麽多裝備,給四方麵軍撥點槍支彈藥沒問題吧。然後又說一條,當然這條是隱晦的,那就是我們四方麵軍還是兵強馬壯,兩支紅軍會合到一起了,那職務總不能低了吧。

    說白了,此時的那支鐵軍,雖然有了鐵軍的影子,但軍閥思想、山頭主義卻依然不少。這些人走上革命之路,也未必人人都是抱著純潔的想法的。

    相信每個人都很純潔,還不如相信一頭豬一隻狗。真正能把一群人的力量擰成一股繩的,不過是靠鐵的紀律罷了。

    裝備好說,給了40挺輕重機槍,4萬發槍彈,另外給了10門60迫,200發炮彈。千萬別嫌少,此時主席已經感覺到了張的二心,在兩支紅軍部隊沒有徹底整編完成之前,主席可不敢完全放手的。再說,他老人家提出的槍杆子裏出政權,他不可能放棄自己的主張。

    但這職務,卻不太好說。因為中央的職務,並不是與會討論的人能夠決定的,這得由莫斯科方麵的人決定,或者至少得請求莫斯科方麵。

    既然這樣,那就在紅軍職務裏麵打轉轉吧。好在總政委的職務屬於“兼職”,他老人家高風亮節,可以拿出一個職務。決之,職務最後也是給他解決了的。

    但是,張在獲得職務後,卻再次提出“南下”,他的理論為既然紅軍如此兵強馬壯,為何躲到人煙稀少的西北去啊,打下西蜀省,天府之國啊,難道還不夠紅軍發展麽。

    於是,紅軍又隻得在草地上停留,不把內部問題解決好,單方麵北上怕是不行的。曆史上,因為張有解決中央的打算,便是主席帶著先遣支隊先行北上的,但這次,中革軍委卻沒有再派先遣支隊了,因為張並不敢輕易動手。這也說明,要壓製別人的野心,最終還得靠自己強大。一人如此,一國也如此。

    過程之複雜不說。總之,曆史的慣性不是那麽好改變的。紅軍北上的日期,與曆史上差不多同時,惟一的區別,也是最大的區別:原時空隻有一萬人左右翻過了臘子口,而這次是差不多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