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吸引力(1)
字數:3364 加入書籤
這個年代,通遼還叫白音泰賚,僅僅是一個小鎮。整個通遼地區,亦稱哲裏木盟。通遼支隊到達通遼地區後,根據李遠白那半吊子地理知識,迅速地到達通遼北部安下身來。
通遼的地貌,屬於草原與森林的交替地貌,通遼北部,為大興安嶺南麓餘脈山地,海拔400-1300米,正屬於打遊擊的地方。
這個地方,地形是可以,但卻是個草不草,林不林,農不農的地區,物產有限,人煙稀少,在通遼支隊駐地附近,除了幾股小土匪外,幾乎很少大型村落,這讓通遼支隊想要以此為基地擴張,變得十分困難。
好吧,本地無兵,就打出去吧。隻是,當他們向草原上發展之時,卻遇到了蒙古高原“全民皆兵”的牧民騎兵。這些牧民騎兵,來去一陣風,而且慢不畏死,通遼支隊裝備非常好,戰術修養也比這些牧民騎兵高,所以一陣機槍掃射過去,這些家夥要麽留下一片屍體,要麽如風一樣敗退遠遁。
隻是,戰果雖然不錯,但麻煩卻來了。與牧民交戰幾次,對方損失慘重,但卻與通遼支隊結下了深仇大恨。
好吧,結下深仇大恨也不要緊,紅星戰隊戰力強悍,難道還怕了一群由牧民組成的烏合之眾了?
紅星戰隊當然不怕。
隻不過,那些烏合之眾屬於“民”,而紅星戰隊屬於“兵”,民雖然打不過兵,但兵離開了民,卻也是寸步難行。
哪怕像關東軍在滿洲地,有時也是要做做所謂“親民”樣子的,何況整體上弱小得多的紅星戰隊!
隻要你不敢把這些烏合之眾殺完,那麽,你就得重視這些烏合之眾的存在。
重要的是,通遼支隊的目的,並不是與這些牧民為敵,而是想招收一些本地人為兵,一起去打鬼子。
但或許是因為誤會,或許是其他原因,總之通遼支隊就沒碰到能夠正常說說話的草原牧民。
這種情況,讓通遼支隊幾名負責人感覺到頭大。
現在的問題,不是通遼支隊幾名負責人感覺頭大,而是紅星戰隊的李遠白感覺有些頭大。因為,通遼的草原牧民,涉及到敏感的族群問題。李遠白感覺到,現實的族群與曆史和政治書上講的族群有所不同。
而這一問題對於李遠白來說,遠比族群關係更為複雜。
如果說,李遠白想要把根基建在東北,當然是要認真研究族群問題,並與草原或其他族群建立友好合作的關係,共同打擊日寇。
但問題是李遠白的根基並不在東北,李遠白的未來也不在東北,因為李遠白壓根就沒想過在華國大陸上發展神馬力量。
潛意識深處,李遠白還是認為,係統把自己重生、穿越到婆羅洲,並且最初就讓自己確立“陣營”、“友軍”、“敵人”等,就是要讓他在大陸之外擴大華人的勢力圈子。
再說,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華夏,各類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等,實在太多了,少李遠白一個不少,多李遠白一個,怕就多了哈。雖然李遠白自己說是香山人,但他其實也說不清楚自己的父母祖輩的關係。因為他的爺爺現在還是個年輕的紅軍戰士,這個事件本身就充滿玄幻。
所以,李遠白與華國大陸,大體上是沒有直接關係的。李遠白此時到東北抗戰,與其說是可以打愛國主義旗幟,還不如說是可以打國際主義旗幟。
在這一大背景下,李遠白又怎麽可能像其他黨派一樣,提出或踐行一套族群主義。譬如孫大炮的五族共和,說白了是華國處理內部族群關係的一個原則,李遠白從血緣上是這個族群內部的人,但從法理上看他是一個歪果仁,沒權利“幹涉”華國內部的族群關係。
又在這樣一種隱性邏輯的支撐下,李遠白在麵對草原上的少數族群關係時,便顯得非常被動了。
而非常意外的是,當通遼支隊打死草原騎兵時,係統同樣會計算軍功。這說明什麽?這說明這些草原牧民騎兵事實上已經成為李遠白的敵對陣地。
按理說,李遠白把通遼支隊留在這裏掙掙軍功,也是非常不錯的。
隻是李遠白想到後世曆史講到這一段時,可能會引起的麻煩,李遠白隻得放棄。
而通遼支隊的任務序列,第一是發展隊伍,第二是打擊敵人,而不是與之相反。
“把通遼支隊南撤,讓其在通遼與白城一線,沿大興安嶺東南麓活動,可以吸納鬆嫩平原的抵抗分子加入隊伍。”遠在坤甸的上官紫蕪幫李遠白做出了決定。
這個決定,其實就是換個地盤發展罷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啊。
因此,李遠白到達通遼支隊三天之後,通遼支隊開始轉移。
草原牧民們為此據說舉行了活大的慶祝活動,驅趕走了一支凶惡的敵人,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但幾年後,當紅星戰隊再次降臨西伯利亞時,這些草原牧民才進入了真正哭泣的日子。
普通的牧民,在哪個勢力的統治之下,也不過是過日子罷了。真正哭泣的,是今天躲在後麵用武力驅趕通遼支隊的人。
……
一粒石子投進一座池子,總會濺起無數波紋。
紅星戰隊從本溪、前丘嶺、沈陽、鐵嶺一線戰來,殲滅數萬鬼子及數千偽滿洲國軍,一時之間成了東北大地熱帶風暴一般,不但迅速席卷了各大勢力組織,還點燃了一些人心頭的熱望。
這個年代的東北抗戰形勢,不用說都異常艱難。打著各種旗號的抵抗組織,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目的,但他們不滿日本人的統治,這是絕對的。
在這個過程裏,每個人,每個組織都在尋找出路,如果有一條既能打鬼子又能活得更像個人的路子,大多數人都絕對會義無反顧。
過去,雖然摩天嶺基地吸引了很多人,但成建製的組織加入卻十分稀少,哪怕像馮占海那樣的勢力,三五百人,一兩百槍,也還在想著如何不受人製約而獨立發展的可能。
也是在親眼見證了紅星戰隊的神奇力量之後,才心甘情願地接受“整編”,成為紅星戰隊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