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開業(下)
字數:4765 加入書籤
ps:居然是光棍節的章數,今日恰好快到光棍節了,咳,最後一個光棍節,祝大家找個對象,別過這節日了!
送走了朱佑樘,於小川走下樓閣,到王富貴旁邊道:“情況如何?”
王富貴擦了一把汗道:“正如賢弟所料,雖然來登記的商人很多,但大多都是中階富庶的商人,京師最富的商人隻有一兩位前來登記成為了我們的會員。”
於小川眉頭一皺道:“大哥,我讓你準備那些東西都製作好了嗎?”
“準備得七七八八了。”
“既然如此,就再等一日吧,對了,招人的告示發出去了嗎?”
王富貴苦笑道:“如今名人坊上下就你還這般閑著了,那告示還沒貼出去呢。”
於小川見王富貴衣衫都快濕透了,說道:“大哥辛苦了,這招人的事交給我來做吧。”於小川拿著一張寫好的招聘啟示快步出了樓閣。
盡管告示上對招聘的人提出了一些嚴格的條件,但是前來應聘的人還是絡繹不絕,但於小川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整個下午隻招聘了十個人,而這十個人年齡都在二十到三十之間,這些人要麽做過賬房先生,要麽學過一些大明法律,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曾經落榜的書生。不過令於小川意外的是,當初在辦名人報時曾出言反駁自己的秀才李幽也在應聘之列。
攀談之下於小川才知李幽今年參加了鄉試,可惜還是落榜了,落榜的打擊令李幽成熟了許多,言辭之間對於小川非常客氣。
放下於小川這邊按計劃進行不提,再說紫禁城某處,數名官員齊聚一處,竊竊私語,神色之間有一絲陰冷。
“武大人怎麽還不來,這都火燒眉毛了,還擺什麽官架子!”
“陶大人,武某因為一些事情耽擱了,抱歉抱歉!”武如豪雖然嘴裏說著抱歉,但自己好歹是刑部右侍郎,區區工部員外郎,自己還不曾放在眼中,不過陶家勢大,多少還是要給點麵子的。
武如豪坐到正位上說道:“諸位大人,最近過得好嗎?”
下麵一片寂靜,武如豪撫摸著杯盞道:“諸位一言不發,看來是遇見麻煩了?”
陶正神色不耐道:“武大人,今日是你召集大家前來,所謂何事大家心裏都明白,武大人,到如今,你不會是讓大家來做冷板凳的吧。”
武如豪有些不悅,但見到下麵的官員都神色一致,隻得說道:“武某今日找大家來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諸位想必知道,今日京師出大事了,這個名人坊居然憑空而起,再這麽下去,要不了多久,大家的碗中的東西都要被搶走了,諸位能忍嗎?”
“武大人,既然你今日傳大家前來商議,想必已有了良策了吧?”
武如豪看著下麵的一群官員,心中有些失望,但想到大家同在一張船上,隻得說道:“我聽說這名人坊的幕後主人是揚州布商對嗎?”
“下官派人打聽過,的確是揚州王氏新當家的人物,叫王富貴,此人原本不過是一市井之徒,不過在半年前似乎轉了性子,接手了王氏的大部分生意。”
“關於這一點,下官卻聽說這王富貴的轉變,與那錦衣衛的於小川有關,武大人,依下官看,這兩人沆瀣一氣,恐怕是兩人合夥開的名人坊。”
“我看未必,你看那名人坊的匾額,乃是李東陽的手筆,下官以為,也許這是李東陽的手段也不一定,畢竟以李東陽的狡詐,這樣的事情還是做得出來的。”
武如豪聽著下麵五花八門的議論,頭有些大,他抬了抬手道:“猜測有什麽用,找人去一試深淺不就知道了嗎?”
下麵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安靜了下來,武如豪在心裏破罵了一聲說道:“既然大家都不願意去試,武某隻好找人去試了,不過大家不出力,總得出錢吧。”
“武大人要找人,不知找誰?”
“你們方才提到於小川此人,武某突然想起來,這名人坊背後也許有錦衣衛支持,而能敢於錦衣衛作對的人除了東廠,還能有誰,不過蕭敬那老狐狸最近因為皇上遇刺一事收斂了許多,想要讓他出手,沒那麽容易。”
“下官倒有一計。”
“哦?陶大人又和計策?”
“東廠和錦衣衛素來不和,此番名人坊又大張旗鼓地開業,東廠自然將這一切都看在眼中,不過他們之所以不敢動名人坊,一是蕭敬最近伏蟄起來,二是因為錦衣衛的存在,不過依下官看來,蕭敬之所以不動手,隻是欠缺一個理由罷了,下官這裏有一個理由,足夠讓蕭敬這隻老狐狸上當。”
“陶大人,你不會告訴本官,你告訴蕭敬那老狐狸的理由是名人坊影響了東廠的利益吧?”
“當然不會,武大人,隻是下官的理由涉及到諸多秘密,不敢明說罷了。”
武如豪麵色不悅道:“陶大人,大家都共事這麽多年了,有什麽不能當著大家說的,還是你是想糊弄大家?”
陶大人猶豫一會,隻得說道:“下官聽說當日皇上遇刺,乃是紅衣教所為,如果這名人坊內出現了紅衣教,蕭敬知道了這個消息,還做得住嗎?”
眾人聽了陶大人言語,麵色一驚道:“紅衣教!陶大人,你從何打聽到的消息?”
“這個,恕陶某不能告之,不過大家以為此計如何?”
武如豪想了一會道:“我看此計可行,不過我等不能光等著東廠去試水,我們要向皇上進諫,彈劾牟斌,彈劾錦衣衛。”
“還是武大人想得周全!”
……
內閣,劉健和謝遷處理完公文,趁著空隙飲茶。
“劉公,賓之昨日回京,可曾拜訪你了?”
劉健喝了一口茶道:“於喬何故有此一問?”
謝遷有些意外道:“看來賓之確實去了劉公那裏了。”
劉健放下杯盞說道:“於喬今日是怎麽了,有事不妨直說,要不然老夫以為你變了性子呢。”
“我聽說皇上欲讓賓之進內閣,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怎麽?於喬不喜賓之入閣嗎?”
“非也,我隻是擔心,賓之雖然資曆尚可,但畢竟年齡太小了一些,再者,此番賓之雖然治理黃河之患功勞很大,但花費的銀兩太過巨大,我怕其他大臣會反對。”
劉健見謝遷神色焦急,微微一笑道:“於喬可知皇上為何要讓負圖(馬文升)做吏部尚書?”
謝遷想也不想說道:“以負圖的能耐和資曆,這吏部尚書一職,除了他還能有誰?對了,若讓賓之來做吏部尚書也是可以的。”謝遷說道這裏,突然明白了什麽,眉毛一緊道:“劉公的意思是皇上之所以不讓賓之做吏部尚書,是打定了主意讓他入閣嗎?”
劉健點了點頭道:“皇上的心思,我等臣子還是不要妄斷才好,不過老夫的確希望賓之入閣,這樣才能為朝廷做更多的事情。”
謝遷想了一會道:“話雖如此,賓之想要入閣,不免受人非議,不知皇上會如何安撫一幹臣子,對了,我聽說皇上今日微服出宮了,此事可是真的?”
劉健點點頭道:“皇上的確在今日午時出去了兩個時辰,不過皇上出宮幹什麽,老夫卻一無所知。”
謝遷有些疑惑,從案上拿起一張報紙看了一會道:“奇怪,今日除了這個名人坊開張之外,其他也沒發生什麽與朝廷又關的事情,皇上出宮幹什麽?”
劉健接過報紙看了一會道:“這‘名人坊’三字不是賓之的手筆嗎?怎麽賓之昨日未曾向我提及此事?難道這其中有什麽貓膩不成?”
謝遷想了想道:“不過是尋常人開店罷了,不過這開店之人怎麽會是於小川這後生,真是意外,上次出了這邸報已經讓人打開眼界了,這次又打著賓之的手筆,不知賣什麽藥。”
“難道皇上今日出宮是去看熱鬧?”
謝遷搖搖頭道:“我聽說這名人坊在京師傳言頗為神秘,皇上畢竟年幼,想去湊湊熱鬧,也不一定的。”
“不會,老夫太了解皇上的性子了,這名人坊即使再神秘有趣,若與皇上無關,皇上斷然不去湊熱鬧的,除非……”劉健有一股不妙的感覺從心中升起來。
p:李東陽是弘治八年入閣的,有悖曆史之處,實乃迫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