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節 潛艇史話

字數:5058   加入書籤

A+A-


    閱兵第二天,李德、戈林、鮑曼、約德爾、施佩爾等帝國領導,在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和潛艇部隊指揮官鄧尼茨引領下,乘坐大轎車前往不來梅的戴斯奇馬格造船廠。 (請

    記住)

    戰爭突然爆發,德國海軍沒有一支像樣的水麵艦隊,隻能像上次大戰那樣用潛艇作戰。在輝煌的開頭之後,今年以來,德國潛艇受到英美艦隊的打壓。德國潛艇的潛望鏡剛伸出水麵,就被英國新式雷達發現。德國迫切需要一種能在水下時間更長、隱蔽‘性’更好的潛艇。

    元首此去,就是向元首現場專題匯報改良‘性’潛艇方案。應邀出席了閱兵的u108號潛艇的舒爾茨艇長作為第一線軍官,陪同元首出席新潛艇論證會。

    幾個月前,李德乘坐帝森豪森的u331潛艇穿越地中海,到達克裏特島,這是他生平第一次乘坐潛艇。潛艇狹窄‘陰’濕的空間、難聞的氣味,尤其是中途擱淺,讓他受驚不輕。

    在前往不來梅的長達三個小時的路途上,元首如饑似渴地了解潛艇曆史,舒爾茨艇長也向李德講述了潛艇作戰的一些奇聞軼事。李德對潛艇有了進一步了解。

    美麗的海洋寬廣浩瀚,藍‘色’的海水‘波’濤起伏,海洋這個孕育了生命的神秘世界,千百年來一直在招喚著人們。那深不見底的海底世界,更是吸引著人類去探尋、去征服。多少年來,潛入海洋深處一直是人類的夢想。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曆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曆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麵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此後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綠‘色’--後,頭腦開放的英國首相威廉?皮特支持他繼續進行試驗。

    但是“鸚鵡螺”也太不爭氣了:在表演中擊沉了雙桅戰艦“多羅西”號,但在實戰中依然如故、派不上用場,隻在海裏打轉轉。不久皮特死了,靠山倒了,他也沒戲唱了,隻得又一次卷起鋪蓋灰溜溜地離開英國。可歎富爾頓嘔心瀝血大半輩子,最終被別人授予這樣的美名:“江湖騙子”。不過,後人記住了他的功勞。他就像一塊墊腳石一樣,為後人完美潛艇技術打下了基礎。

    現在輪到德國人粉墨登場了。十九世紀中葉,德國人威廉?鮑爾根據富爾頓的設計改進製成了“火焰“號潛艇,其動力裝置與自行車很相似,是用腳踏輪來帶動螺旋槳轉動。在一次試驗中,由於‘操’縱裝置失靈,“火焰”號一頭紮向海底。

    鮑爾沒有驚慌失措,他告訴同伴,在海水灌滿艙室後,艇內的空氣壓力就會上升,等到與艇外海水壓力相同時,我們再打開艙蓋逃生。結果,鮑爾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麵,開創了潛艇曆史上艇員逃生並且獲得成功的先例。

    但是把潛艇成功用於實戰的還是美國人。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為了打破北軍對南軍的封鎖,亞拉巴馬州的霍勒斯?亨萊於1963年和工程師麥克林、沃森一起研製出了“亨萊”號潛艇。

    “亨萊”號由一台鐵鍋爐改裝而成,長約18.29米,如同一支細長的雪茄。它的推進裝置是一種象轆轤似的手搖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揮官的統一口令下同時搖動曲柄來推動潛艇,速度每小時可達到4海裏,這是人力所能達到的最高速度。

    “亨萊”號裝有壓載物和壓載水艙控製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的空氣可供艇員們短時間呼吸,等到實再憋不住時,潛艇隻能冒險上浮到水麵上。“亨萊”號的武器為一枚水雷,用一根61米長的引線拖在艇體的後麵。

    1864年2月17日夜,“亨萊”號在燈光的指引下向北軍輕巡洋艦“休斯敦”號駛去。9點左右,“亨萊”號到達了離“休斯敦”號僅10米的地方,指揮官狄克遜海軍上尉下達了攻擊命令。“亨萊”號上的撐杆把水雷慢慢地送到“休斯敦”號的彈‘藥’艙旁邊,

    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後,水雷轟然爆炸,引爆了彈‘藥’,傳來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休斯敦”號輕巡洋艦被擊沉,230人喪命,人類有史以來的潛艇攻擊成功了,不過“休斯敦”號也沒有放過它:“亨萊”號被“休斯敦”號炸開的舷部大‘洞’急湍的水流緊緊吸住,最終被卷進大‘洞’裏,釀成了同歸於盡的悲劇。

    如果“休斯敦”號輕巡洋艦會說話的話,他一定這樣講:“你不讓我好過,我也拉你殉葬,咱們一塊到‘陰’間作伴。”

    戰爭的目的是攻擊敵人、保存自己。人們製造潛艇是用來攻擊敵人的,如果同歸於盡的話,可以選擇比潛艇更好的武器。為了避免“亨萊”號悲劇的重演,人們又進行了反複試驗和改良,法國人天真地把蒸汽機搬進潛艇,但鍋爐燃燒時需要空氣,潛艇一到水裏就憋火了。

    人們又把目光盯上了剛剛出現的電推進裝置上。1866年,英國建造了“鸚鵡螺”號潛艇,使用蓄電池作動力,航速6節,續航力80海裏。1893,法國海軍“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下水,它長45.8米,排水量266噸,采用電動機帶動螺旋槳推動潛艇前進,這是當時各國潛艇中最先進的一艘。

    雖然以電動裝置方式推進是潛艇動力的革命‘性’進展,但在當時,電動潛艇存在著無法在海中充電的缺陷,並且潛艇的穩定‘性’普遍不好,所以潛艇仍然處於研究階段,無法投入實用。

    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潛艇終於在19世紀末登上了曆史舞台,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霍蘭”號全長10米,裝一台功率15馬力的內燃機,排水量19噸,首次安裝了使潛艇能在前進中下潛而保持縱向穩定的升降舵。當它下潛時,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潛和保持深度;當潛艇上浮時,又可提供少量貯備浮力上浮,這是一項重要技術成果。

    1893年,在美國海軍的資助下,霍蘭建成了“潛水者”號潛艇,它使用了所謂的“雙推進裝置”,也就是在水麵航行時使用蒸汽推進裝置,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推進裝置。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作為新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潛艇的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共擁有九百餘艘潛艇,其中美國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這些潛艇無論在噸位、航速、航程、潛深上,還是在武器裝備、水聲設備、電子設備以及動力裝置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它的潛艇作戰成就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對潛艇的威力認識最深,對潛艇的作戰理論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戰的大西洋戰場上,德國潛艇占據了主導地位,其凶惡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潛艇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戰結束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不得建造潛艇,不得發動無限製潛艇戰。但德國一方麵在國內秘密研究潛艇,一方麵又先後向國外訂購了8艘潛艇。1935年3月16日,德國公然撕毀了《凡爾賽和約》;僅僅三個月之後,德國戰後製造的第一艘潛艇——u1號艇便於6月15日下水。到這年9月,德國共建造了9艘潛艇,並成立了一支潛艇部隊——“威迪根”潛艇隊,其指揮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鄧尼茨。到1935年底,德國潛艇部隊已經擁有了24艘潛艇,其中10艘是u2型。

    u艇為耐壓艇殼構造,艇身為細長的鋼鐵製造的圓筒,設有防水設施。耐壓艇殼外側設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門’。將空氣充到槽中,潛艇的浮力加大,潛艇就會上浮。如果打開海水活‘門’及空氣活‘門’,海水就會進入槽中,空氣被擠出,潛艇就可下潛。設在艇體外側的燃料庫構造巧妙,既不會因為燃料被消耗而出現空隙產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會在潛航時因壓力過大而塌毀。

    u艇采用兩種推進裝置。兩台狄塞爾柴油機在水上高速航行時使用,水下則使用由二次電池帶動的電動機。二次電池重達數噸,充電時間為3小時,它可以使潛艇在水中達到8節的航速。如果采用巡航速度,u艇可連續潛航24小時,航程100千米。

    該型艇共有5具魚雷發‘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載魚雷12-14枚。其水下‘操’縱‘性’能良好,潛航速度為每0秒內迅速潛入水中,它的續航力為11500千米,改進後可達到16100千米。

    盡管德國潛艇創造了驚世駭俗的戰果,但從以上可以看出,德國潛艇的數量在列強中是最少的,甚至還沒有日本的多。從中可以看出希特勒貿然發動的戰爭多麽冒險啊。德國潛艇取得成就,多虧了狼群戰術。

    說起二戰德國潛艇作戰,離不開首創“狼群”戰術的創始人。鄧尼茨在一戰時就是潛艇指揮官,他經反複研究後得出結論,護航艦艇僅能對付單艇攻擊,而無法對付協同一致的潛艇群發起的攻擊。

    在進一步的探索中,鄧尼茨認為最好的作戰方法就是將潛艇部隊組成一個寬闊的凹麵,讓敵方的船隊進入。最先發現敵船的潛艇一邊與敵保持接觸一邊後撤,並把敵船的位置通知指揮部,指揮部將命令陣內各艇從敵方船隊的翼側和後麵象收口袋一樣向敵船靠近,待夜幕降臨之時,集中起來的潛艇會象“狼群”一樣向目標發起攻擊,使敵護航兵力顧此失彼,從而給運輸船隊以毀滅‘性’打擊,這就是著名的“狼群”戰術。

    二戰爆發前,德國已經將17艘潛艇布署在大西洋上。開戰之後,這些潛艇立即投入了戰鬥,先後擊沉了英國海軍的“勇敢”號航空母艦和“皇家橡樹”號戰列艦。隨著戰事的發展,德國潛艇全麵投入戰鬥。截止到1939年底,在短短數月之中,德國潛艇已經擊沉盟國和中立國船隻114艘,總噸位達42萬噸。到1940年11月之後,德國潛艇需要整修,其戰果開始急劇下降,也正是從這年9月開始,德國潛艇進入了“狼群”作戰。

    。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

    ,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夕陽西下的時候寫的《奮鬥之第三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