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字數:2616 加入書籤
阿爾泰山脈(altaymountains)亞洲宏偉山係之一,北西—南東走向,斜跨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境,綿延2000餘公裏;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屬中段南坡,山體長達500餘公裏,南鄰準噶爾盆地。
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北部的最高峰為友誼峰,海拔4374米;西部的山體最寬,愈向東南愈狹窄,高度亦漸低下;從東北部國境線,向南西逐漸下降到額爾齊斯河穀地,呈4級階梯,山地輪廓呈塊狀和層狀;隻在高山地區有冰蝕地形並有現代冰川;除沿北西向斷裂作串珠狀分布有斷陷盆地外,無大型縱向穀地;阿爾泰山堪稱典型的斷塊山。
亞洲中部大山係。蒙古語意為
“金山”。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部在哈薩克斯坦境內。
西北-東南走向。屬褶皺斷塊山。延伸2000千米以上。主峰友誼峰海拔4374米,發育有現代冰川。
自西北向東南山勢逐漸降低到3000~3500米左右。山前有西北大斷裂。
發源於山地的河流出山後受斷裂控製,匯入額爾齊斯河流向西北,成為鄂畢河上遊,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1931年發生8級地震,並伴隨產生近南北向的斷層,延續40~60千米。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顯。1100米以下為山麓草原帶;1100~2300米為森林帶,生長西伯利亞鬆、西伯利亞冷杉、雲杉等;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帶與亞高山草甸帶,為良好的夏季牧場。
低處山間盆地有少量農業。山地富藏有色金屬(包括金礦)。地質地質構造上屬阿爾泰地槽褶皺帶。
山體最早出現於加裏東運動,華力西末期形成基本輪廓,此後山體被基本夷為準平原;喜馬拉雅運動使山體沿襲北西向斷裂發生斷塊位移上升,才形成了現今阿爾泰山麵貌。
地貌阿爾泰山山體渾圓,山坡廣布冰磧石,u形穀套u形穀,古冰鬥成層排列,羊背石、側磧、中磧、終磧等清晰可見。
阿爾泰山有多級夷平麵,一般公認有4級,海拔分別為2900~3000米,2600~2700米,1800~2000米及1400~1600米。
地貌垂直分帶明顯,由高而低有:現代冰雪作用帶,海拔3200米以上,以友誼峰和奎屯峰為中心,發育了山穀冰川、冰鬥冰川、懸冰川。
此外,阿克庫裏湖周圍,阿克土爾滾與阿庫裏滾河上源也有現代冰川;霜凍作用帶,2400~3200米,古冰蝕地形清晰,積雪長達8個月,以寒凍風化為主;侵蝕作用帶,1500~2400米,以流水切割為主;幹燥剝蝕作用帶,1500米以下。
喀納斯綜合自然景觀保護區位於本帶邊緣。氣候阿爾泰山聳立於亞洲腹部的幹旱荒漠和幹旱半荒漠地帶,西風環流帶來大西洋水汽,順額爾齊斯河穀地和哈薩克斯坦齋桑穀地長驅直入,向北遇阿爾泰山,受逼抬升降水。
降水隨高度遞增和由西而東遞減,冬夏多,春秋少,低山年降水量200~300毫米,高山可達600毫米以上;降雪多於降雨,且積雪時間隨高度增加而延長,中高山積雪長達6~8個月,低山僅5~6個月;氣溫變化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阿爾泰山區氣候垂直梯度變化明顯,具有冬長夏短而春秋不顯的特征。
水文阿爾泰山徑流較豐富,發育了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河。兩河皆構成典型不對稱的梳狀水係。
額爾齊斯河是新疆境內唯一外流河,國境內流域麵積5萬平方公裏,全長546公裏;河水補給來源主要為降水、積雪融水和冰川等,多年平均徑流量100多億立方米,占阿爾泰地區總徑流量89%,注入齋桑泊,最後流入北冰洋。
烏倫古河,支流在山區,山前為散失區,全長573公裏,最後歸宿於烏倫古湖(布倫托海、福海),在二台站以上,流域麵積為2.2萬平方公裏,補給來源亦以冬季積雪為主,多年平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
兩河上遊多峽穀和斷陷盆地,落差大,水流清澈,含泥沙少,水力蘊藏量約50萬千瓦,目前開發利用較低。
植被與土壤3000~3500米以上植被為苔蘚類墊狀植物;2600~3500米為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原;1300~2600米為森林草原帶;800~1300米是灌木草原;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東升高,如森林下限為1200~1900米,灌木草原下限為500~1500米,荒漠上限則為500~1100米。
土壤由高到低,主要分布有冰沼土、高山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生草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鈣土、栗鈣土、棕鈣土等。
阿爾泰山的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有多種礦藏和優良牧場,尤以森林資源中的優質木材在全疆占有重要地位,水力資源亦蘊藏充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