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傳道受業

字數:1735   加入書籤

A+A-


    自從張至霖收了胡國慶為徒,張至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沒事就帶著小國慶去各處湊熱鬧,但凡紅白喜事,婚喪嫁娶的,必去隨個份子,沒事了還會去村口下下棋,吹牛呀啥的,尤其會聊天,把村子裏的小老頭聊的五迷三道的,什麽玄學風水,周易八卦,麻衣神相,吹的是昏天黑地。

    每日裏也會對張至霖教授幾句口訣,什麽心若冰清,天塌不驚,萬變猶定,神尤氣靜……道家的清心訣就這樣一天一點被小國慶記在了腦子裏。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嗚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嗽津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輸鱸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扳足頻……口訣加修習心法門,每一步都悉心教導,生怕出什麽叉子,活脫脫一個保姆的角色。

    再說小國慶練這清心訣,按著師傅的引導,每日裏打坐兩小時,正午的時候,一口大缸,裏麵都是些山上常見的藥材,大冬天裏,一缸的藥材水,煮沸,晾到合適的溫度,胡國慶脫得光溜溜的在泡兩個小時,得虧是放寒假,不然還真沒有這個時間。

    泡藥浴的檔口,張至霖也會講自己以前的過往。

    原來張至霖自幼父母雙亡,約摸七八歲的時候村子裏又鬧饑荒,清光緒三十年隨村裏沒餓死的鄰裏,一路討飯過了潼關來到渭城,正巧遇見了雲遊的龍門派第19代掌門耕雲道長,到站見到張至霖頗有幾分靈氣,便動了惻隱之心,征得隨行相鄰許可,便將其帶到了帶於身旁,一路遊曆,輾轉來到gd紫雲觀的時候時光以過三年,三年中,張至霖追隨在耕雲道長左右,見慣了道長扶危救困,救人於危難時所施展的各式神仙手段,什麽金針度魂,寶丹續命,風水堪輿,讓張至霖我大開眼界。

    在gd紫雲觀張至霖成為了龍門派的弟子,拜於第二時代掌門雲溪真人坐下,交代完所有,安頓好張至霖,耕雲道長又雲遊天下去了。

    張至霖每天同師兄弟們早課晚課的倒還自在,道冠裏香火也很鼎盛,偶爾還能隨師父去做道場,日子倒也過得安逸自在。

    直至辛亥革命的之後,軍閥混戰,老百姓過日子都成問題,哪裏還有精力參道,道觀香火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直至1922年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叛離革命軍,引起之後的各地軍閥混戰,道觀也在土匪軍閥幾次洗劫之後難以為繼,雲溪真人便遣散了弟子,唯獨將張至霖帶在身邊踏上了雲遊之路。

    廣州三天時間,雲溪道長獨自一人,重創陳炯明部隊,滅了洗劫道觀的土匪頭子之後,帶著張智霖從廣州出發,到長沙,武漢,南京,之後到sh,一路上雲溪真人屢次出手就萬民於水火,也將一身的武藝傳給了張至霖。

    一九三七年之後,國家更是動蕩不安,倭國忍者肆意挑釁我國武者,以較技之名,行辱殺之實,自此師徒二人便滿中國的誅殺犯竟的忍者,累了赫赫凶名,一度讓倭國忍者談及色變,抗日勝利後,國共僵持,雲溪不認見同袍相殘,便帶了年近四十的張至霖隱姓埋名於秦嶺山麓的一個村子裏,89歲的雲溪真人無疾而終時,張智霖也以結婚,且育有一子,後因文革,張至霖之子張滿福響應號召搞串聯,起初還有音信,後來不知什麽原因也沒了消息,張至霖妻子因思子心切,積鬱成疾,也早早病逝了,張至霖也曾為兒子起過一卦,卦象顯示兒子於北方紫氣環繞。

    張至因霖生氣此子不肖,便也沒有去尋找,棄了村中住所,一人來到林縣,本想著度完餘生,不想卻遇見了天賦卓絕的胡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