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十六章 大腦芯片

字數:5048   加入書籤

A+A-




    二十六世紀

    封閉的觀察室,站在巨大透明玻璃麵前的李思特和吳剛,俯視著下麵他們在明天早上即將進行手術的手術室,兩個人內心波不平靜。

    “醫生,我們真要進行你們口中的大腦芯片嗎?我們就不能慢慢的補充知識嗎?”

    吳剛看著超級現代化的手術室,看著站在他旁邊的機器人醫生問道。

    “不能,裝上大腦芯片,會讓你們猶如神仙一般的感覺。”

    機器人醫生解釋道。

    “那什麽是大腦芯片?”

    李思特問道。

    “大腦芯片是能夠實時模擬人類大腦處理信息的新奇的微芯片。”

    機器人醫生解釋道。

    “有些聽不懂。”

    吳剛說道。

    “能解釋清楚嗎?”

    李思特問道。

    “早就在二十世紀後期的時候,很多科學家一直在訓練電腦,讓電腦能和人腦一樣思考。

    很多高科技都想挑戰科學的實驗,研究人員在講電腦與人腦結合的研究道路上,一步一步的卻得重大的科技進步。

    然後山姆大叔國家的一個高科技攻勢就研製出了兩個芯片原型。

    與以前的pc和超級計算機采用的芯片相比,這些芯片處理數據的方式與人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更為接近。

    這兩個芯片是一項為期6年的項目取得的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大成就。

    當年共有100名研究人員參與這一項目,山姆大叔政府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提供了4100萬美元資金。

    具體數額是多少,我也不知道。”

    機器人醫生一口氣回答道。

    “我們在和楚雲學習變成的時候,大概聽說過一點。還有什麽嗎?”

    李思特看著機器人醫生問道。

    “後來怎麽樣了?”

    吳剛問道。

    “在後來就是二十一世紀初,山姆大叔負責研究的那個公司,他們成功利用一台超級計算機模擬貓的大腦皮層。

    你們都是學醫的,應該知道大腦皮層是進行思考和邏輯推理的部位。

    研究人員,通過模擬貓的大腦皮層和研製新型芯片屬於同一項研究計劃。

    借助於性能更卓越的超級計算機,他們曾於2006年成功模擬老鼠大腦40%的區域,2007年成功模擬整個老鼠大腦,2009年成功模擬人腦大腦皮層1%的區域。”

    機器人醫生說道。

    “他們進行的動物實驗是怎麽樣的?”

    生物學博士的李思特很好奇。

    “我記得那是在2006年的時候,他們完成了一項令人瞠目結舌的實驗,就是將一條角鯊腦中植入一個電子元件,以影響鯊魚的行為。”

    機器人醫生說道。

    “然後發生了什麽?”

    吳剛問道。

    “然後當研究人員操縱遙控器時,鯊魚仿佛聞到了某種根本不存在的氣味。

    例如,按下右鍵,鯊魚大腦中通常處理右鼻孔嗅覺信息的區域就會受到電流刺激,鯊魚就像真的聞到右邊有誘人的食物一樣,其大腦灰質細胞開始運作,並向自己發出吃飯的指令。

    於是鯊魚便真的向右邊遊去。

    他們還但指出,目前自己還不能完全控製鯊魚的大腦,隻能控製鯊魚的左右轉。

    然後,他們還在老鼠身上完成了類似的實驗。”

    機器人醫生說道。

    “我突然很好奇,人類首列人腦芯片出現在什麽年代。”

    李思特問道。

    “很抱歉,首例人腦芯片出現在1950年,科學家多嚐試在人類身上進行此項操作,方法如下:

    他們通過輕微刺激人腦的某一部分而改變人的情緒,甚至控製人的一條胳膊或腿。最終這項實驗因為有悖倫理而終止。

    從此之後,他們用電流刺激大腦的方法被證實可以用來治療某些疾病。

    例如,始於以前的人工耳蝸植入術可以令一些失聰的人恢複部分聽力。”

    機器人醫生說道。

    “還有嗎?”

    李思特問道。

    在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時候,由三個國家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首次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奇的微芯片,能夠實時模擬人類大腦處理信息的過程。

    這項新成果將有助於科學家們製造出能同周圍環境實時交互的認知係統,為神經網絡計算機和高智能機器人的研製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機器人醫生說道。

    “這和以前的有什麽不同?”

    吳剛問道。

    “以前”類似的研究都局限於,在傳統計算機上研製神經網絡模型或在超級計算機上模擬複雜的神經網絡。

    在那時候,他們的新研究的思路是:

    研發在大小、處理速度和能耗方麵都可與真實大腦相媲美的電路。

    他們的目標直接在微芯片上模擬生物神經元和突觸的屬性。”

    機器人醫生解釋道。

    “做到這樣好像很難。”

    李思特說道。

    “有什麽挑戰?”

    吳剛問道。

    “做到這一點麵臨的主要挑戰,是配置由人造神經元組成的網絡,讓其能執行特定的任務。

    研究小組經過幾年努力後,才成功地攻克這一碉堡,他們研發出一種被稱為神經形態芯片的裝置,能夠實時執行複雜的感覺運動任務,並借助這一裝置,演示了一個需要短期記憶力和依賴語境的決策能力的任務,這是認知測試所必需的典型特征。”

    機器人醫生說道。

    “怎麽弄出來的?”

    吳剛問道。

    “研究小組把神經形態神經元與利用神經處理模塊,相當於所謂有限自動機的網絡相結合。”

    機器人醫生說道。

    “什麽是有限自動機?”

    楚雲問道。

    “有限自動機是一個用來描述邏輯過程和計算機程序的數學概念。

    行為可以表示為有限自動機,由此以自動化的方式轉給神經形態硬件。

    有研究人員說網絡連接模式非常類似於在大腦中發現的結構。”

    機器人醫生解釋道。

    “為什麽?”

    吳剛問道。

    “因為神經形態芯片,可以實時處理輸入的信息並作出回應,有關專家認為這項技術將有望走向實用化,從而允許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中,在不受人類遠程遙控的情況下實現自動作業。”

    機器人醫生說道。

    “所以現在實現了?”

    李思特問道。

    “……”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