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大義
字數:3160 加入書籤
就在秦風和袁紹都在準備進入山越之地,都想要弄死孫權這個罪魁禍首的時候。
長安城中。
曹操在渭南,在長安中自己的勢力撤出,往涼州隴縣而去之後,也率領大軍回到長安之中。
就連司馬懿也讓大軍撤往街亭,本人趕回到長安。
他們的人還沒有撤到隴縣,曹操也不能率領大軍一下子離去,防備秦軍追擊上來,隻能一步一步的退去,把損失降到最低。
皇宮之中,曹操坐在龍椅之上,心中也是非常的無奈,這有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坐在長安城皇宮中的龍椅之上,除非他有重新回來的實力。
說退到涼州,整合實力再打回來,那隻是說說而已,掌管一州之地,隻會跟掌控數州之地的秦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一次是他真正的敗了,敗在秦風的手中,不會再有反擊的機會。
不過令他更加無奈的是,秦風在最後的關頭,卻突然的收手,沒有任何的動作,好像放任他一樣,讓曹操心中一點都不好受,如同他輸不起一般。
他曹操也是一方的霸主,何時需要別人去施舍他,不了解清楚的話,這會成為他一直的心結,就算輸也要輸的轟轟烈烈的。
這時,戲誌才和司馬懿從殿外走了進來。
“如何,打探清楚了沒有?”看到兩人進來,曹操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沒有等兩人開口,便已經開口。
戲誌才和司馬懿對視一眼,也明白曹操為何會如此,就算他們也感到有點不屈,雖然是敗,可是這樣不明不白的,可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才加派探報出去打探,到底發生了什麽的事情,得到消息後,才第一時間趕過來,想要跟曹操匯報。
最後還是由戲誌才開口,說道:“回陛下,據探報得知,揚州和交州都有戰事發生,是退到山越的孫權,不知道從何處找來一支外邦之兵,同時向兩州之地發起攻擊,在兩州境內燒殺搶掠,大量殘殺百姓。”
頓了頓,繼續道:“因此,秦國才停止攻擊的步伐,益州之兵去交州支援袁紹,秦風親自率領潼關全部騎兵趕往揚州。”
“什麽,孫權小兒居然敢勾結外邦之人!”曹操大怒,眼睛瞪得大大的,說道:“怪不得秦風會突然的停止進攻,也對,要是發生如此大事,秦風要是沒有停止進攻,去支援兩州之地,那才是怪事,現在兩州之地的情況如何?”
“回陛下,揚州的戰況最為慘烈,留守揚州的的兵馬就剩下十餘將士,要不是呂布率兵過去支援,揚州已經淪陷,孫策等人都會戰死,不過就算呂布率領一萬騎兵過去支援,最後等到秦風率領騎兵趕到,也就剩下數百人而已!”
司馬懿頓了頓,繼續道:“交州之地雖然有袁紹在,還有五萬兵馬,隻是能夠穩定一下局勢,卻沒有多大的轉變,也就比揚州好上許多,最後也是諸葛亮和周瑜率兵趕到,才把浪人大軍打敗。”
“還有就是,秦風在揚州把數萬外邦之人俘虜,全部活...活埋!”司馬懿咽了咽口水,說道。
“哈哈,好,就應該如此,這些外邦之人居然敢來中原之地作亂,活埋他們那都是輕的了,可惜朕知道消息太遲了,不然朕也一定會與秦風停戰,率軍過去看看這些外邦之人是不是長著三頭六臂的,居然敢來中原之地作亂。”曹操激動的說道。
隻是活埋而已,要是他來做的話,肯定會讓那些外邦之人受盡折磨之後,再把他們全部活埋,中原之地是他們想來就來的嗎,而且還是在中原作亂,根本就不能饒恕。
戲誌才也是不以為然,根本就不認為秦風把那數萬浪人活埋有什麽的錯,俘虜又怎麽樣,敢在中原之地殘殺百姓,就要考慮到後果。
“陛下,如今秦國的大軍全部都趕到揚州和交州支援,除了潼關留下十萬步兵駐守,可益州之中就剩下兩萬兵馬駐守,其餘兵馬都趕到交州,這也是我們的機會!”司馬懿不假思索的說道。
聞言,戲誌才眉頭一皺,正想要反駁。
“仲達,你這是什麽的想法,秦風是為了兩州之地的百姓,才放棄進攻的步伐,他完全可以不用理會兩州之地,可以先消滅魏國,再反身殺回,他能夠為了大義,朕也不會去拖他的後腿,一切隻能按照原本的計劃進行,退到涼州!”曹操怒目而視。
“臣有罪!”司馬懿跪拜下去,有點惶恐,他也知道說錯話了,這可不是小事,要隻是孫權攻打揚州和交州,沒有外邦之人的話,說這話還行,可多了外邦之人的存在,這話就有問題了。
“哼,念你是無心之過,朕饒恕你一回,要是再有下次,一並論罪!”曹操平複了一下怒氣,說道:“你等要記住,朕雖然手中也沾滿鮮血,可那也是在戰場上的,從來沒有妄殺過一個人,而且中原之爭,用什麽的手段都可以,唯一不行的,那就是聯合外邦之人,來侵占中原,這乃是大義,孫權的行為,乃是中原的恥辱,中原的罪人,朕不屑與之!”
“臣等明白!”
戲誌才和司馬懿拱手道。
特別是戲誌才,他根本就沒有借此機會去攻擊益州的想法,和曹操一樣,他也是輸的起的人,在知道秦軍突然停止的原因後,他更加的心服。
要不是這件事情,他們想要撤退都難,要是還借此機會,反擊回去,那麽他們的行為,跟孫權的又有什麽兩樣,就算打下來,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還會被百姓唾棄。
“最終,朕還是比不上秦子炎啊,要是遇到同樣的情況,可能都不會有這麽的抉擇,說放棄就放棄,完全沒有理會即將得到的天下。”曹操突然的自嘲一句。
司馬懿也是有點認同,換做他,也不會如此選擇,要不然剛才就不會生出那樣想法,在這一點上,他的確是心服。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