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為謀(上)

字數:3293   加入書籤

A+A-




    “沒見過。 ”楚天行不假思索的道。

    趙桓樞嘖了聲,正色道:“老頭,你可想好了,我說的這刀,便是上古三邪刀中的龍牙……”

    “什!”楚天行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驚恐,這種表情從他得道之後,就沒有出現過。

    “你的意思是,這把刀現世了?”楚天行聽出了趙桓樞的意思,而現在,他必須仔細了解一下。

    趙桓樞也不繞彎,他知道要是自己不出現在這個世界,那麽楚天行便是這世界中暗話,我來到這裏,就是為了尋找邪刀將其封印,再把它送到該送的地方去。”趙桓樞言道。

    楚天行頓了頓,眯起眼睛盯著趙桓樞,仿佛想把他看透似的,良久吐了口氣道:“昊雛道友,老夫知道你的為人,也能看到你身上沒有一絲的邪氣,哪怕你的術法是控製陰鬼,但你這人並沒有與陰鬼為伍。”

    接著,楚天行繼續道:“如你所說,明人不說暗話,我似乎有龍牙的線索,不過在這之前我希望你告訴我,你究竟是什麽人?”

    趙桓樞笑道:“那你覺得我是什麽人呢?”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修行至今,也懂得這宇宙間,必有其他世界,而也有高人,能穿梭在這無限世界之中。”楚天行說到這兒歎了口氣:“奈何我修行一生,仍未達到此等境界,可你卻達到了。”

    “你不是這世界的人,可你所在的世界,卻與我們這兒,有著相似的曆史。”楚天行說這些話的時候,顯得很淡定,畢竟他的心境和常人不同。

    趙桓樞點了點頭,既然楚天行有這樣的覺悟,自己也不需要浪費多餘的口舌去解釋一些東西:“你所言不假,那邪刀其實本是我那世界的東西,而你們的世界雖然也有邪刀傳說,但事實上是沒有這東西的,至於再多的東西,我不能透露。”

    趙桓樞確實不能透露更多的東西了,他要是把全部實情說出,不知道楚天行會做何感想。

    要知道,楚天行的世界,包括他本人在內,都是猛鬼故事中的一個小短篇,這個世界的世界觀設計,和趙桓樞所在的世界一樣。

    但並不代表楚天行的這個故事世界就很完善,隻要故事結束,整個世界的時間就會回溯至故事開頭,重新再來。

    這就好像一個人寫,裏的世界在宇宙某處,因為某種力量而形成,那麽那個世界的開始和結束,就分別對應的開篇和結尾。

    有人讀完了結尾,想重溫一遍,那麽,書中的時間線也會回溯。

    而趙桓樞所在的這個世界,以高冬的死為結束,以高冬上京趕考,遇見樵夫為開篇。

    那麽在這段劇情之中,作者沒有描述到的地方,其實也在運行和存在,就比如趙桓樞現在和楚天行的對話,原本的故事裏是沒有的。

    而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因為趙桓樞有能力讓書中世界,變得完善。

    楚天行長長吐了口氣,對趙桓樞的態度開始轉變:“昊雛兄,老朽在這世界中,原本無論是修道之人,還是天下的陰鬼,已經不存在我的對手,可第一次我感覺到你的時刻,便知這世間,似乎發生了我從未料到的變化。”

    “而我感覺到你的時候,正是那高冬遇見夏威之際……”楚天行慢慢言道。

    楚天行在這篇故事中,作者將其寫成了覺過去未來,通曉宇宙陰陽的存在,所以隻要趙桓樞一提點,他就能領悟到一切的一切。

    “我剛才隻是確認,現在我確認了,而且,你不能說的東西,我也清楚了。”楚天行歎了口氣:“那麽,我們來說說邪刀的事情罷。”

    “那邪刀以我的估計,和當朝宰相有關,可是具體的事物我未能查明,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阻撓我這方麵的意識。”楚天行慢慢言道。

    趙桓樞知道,阻撓楚天行關於龍牙方麵意識的,是窮奇和杌設下的封印,這封印異常詭異,隻能通過正常的手段,去一點一點尋找龍牙,如果楚天行,或者趙桓樞自己,運用道術或者鬼力,去探查邪刀,那麽這個世界便會崩塌,一切從故事開頭重來,這其中包括趙桓樞的記憶。

    “當朝宰相做的事情,我心中已經知曉,於是隻能將其所做之事,寫在信中,威脅他永遠不許對高冬下手。”趙桓樞捏了捏鼻梁,對楚天行道:“我知道宰相遲早會對高冬下手,因為此人在未來,會查清他所做之事,而提醒高冬的人,也就是你。”

    “但高冬一死,這世界便會回溯……”楚天行已經完全明白了趙桓樞的意思:“我之前錯怪你了,還以為你是宰相那廝找來的邪道高人。”

    “總之,龍牙不能留在你們這兒,一對你們世界有很多潛在的威脅,要是落入惡人手中,後果不堪設想。”趙桓樞接著道:“所以我們必須用人世的方法,將宰相手中的龍牙,‘逼迫’出來。”

    “那要怎麽做呢?”楚天行臉上泛出為難之色。

    可趙桓樞似乎已經有了辦法,對楚天行笑道:“這個嘛,就得你我配合幫忙了。”

    接著,趙桓樞用內心傳音的方式,把自己的計劃給楚天行說了一次,楚天行最後無奈的搖了搖頭:“呃……好吧,就按你說的做。”

    在趙桓樞拿定注意以後,時間很快過去了兩年。

    這一年的某天,京城皇宮的早朝。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金鑾殿上,皇帝身邊的太監扯著嗓子喊道。

    “啟稟聖上,臣有事上奏!”一名年輕的官員,恭敬的呈上一本奏折,遞給了太監。

    這官員便是這兩年來,從一個地方知府,而後因為各種功勞連連升遷,至今官至尚書,朝中議論能力極強的:楚天行!

    龍椅上的皇帝看完楚天行的奏折忽然站了起來,將奏折重重扔了出去:“大膽!你竟敢汙蔑當朝宰相,其罪難容!來啊!給我廷杖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