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鬼
字數:2877 加入書籤
羅峰毅夫妻聽了趙桓樞的話連連稱是,又問趙桓樞這樣是不是就能和傳說的那樣,能見到自己的女兒了。
趙桓樞慢慢說道:“見到見不到,就要看二位是否心誠,凡事心誠則靈,而且你們供奉小鬼以後,可以向他提要求,他都可以盡量為二位完成,但是千萬不要過分也不要違法,到時候雖然能成功,可你們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龐詩雅聽了趙桓樞的說連連稱是,於是邀請趙桓樞今天傍晚就去家裏施法。
來到龐詩雅和羅峰毅的家,這裏是雖然接近城郊,但是附近交通卻很發達,而且是別墅區,加上兩人院子裏養著的花鳥和自己種的菜,趙桓樞覺得這對夫婦真有閑情逸致,自己以前當語文老師的時候,就是夢想著能有套別墅,自己養養鳥,種種花,栽點水果自己吃,可惜的是這在當時僅僅隻能是夢想,不過以趙桓樞現在的收入看來,要實現這個已經不能說是白日夢了。
進到家裏以後,因為時間才有六點半,趙桓樞決定先禁錮小鬼,於是羅峰毅打開了家裏的冰箱,趙桓樞清楚的看到,冰箱的一個塑料袋裏,裝著一個凍得青紫的胎兒;重要的是,冰箱的冷藏裏,居然還放著一切魚肉之類的食材,這讓趙桓樞說什麽今晚也不吃這家人冰箱裏的冷凍食品。
抱出胎兒以後,趙桓樞讓兩人把死胎放在桌上,然後說自己將會施法,不過施法過程中,兩個人會睡著,這屬於正常現象,因為自己的術法不能被外人看到。
夫妻兩連連點頭,說是沒有問題。
施法的過程很簡單,趙桓樞先讓讓陰鬼讓夫妻兩睡著,再用育鬼係統裏的幾隻黑衣枉死鬼,再使用陰鬼狂暴以後變成藍衣級別的它們,講羅峰毅別墅裏隱藏著的藍衣小鬼製服,強行塞進它的屍體裏,用陰氣和怨氣牢牢禁錮住,趙桓樞還給小鬼打了招呼,說你的父母會供養你,希望你不要做出殘害他們的事情,不然我對你不客氣。
小鬼嘴上答應,但趙桓樞知道,陰鬼的脾氣不想人類,要是真的發生什麽對小鬼不敬的事,難免這隻嬰靈會憤怒。
等羅峰毅還有龐詩雅醒來之後,趙桓樞指著桌子上,因為陰氣影響已經變成幹屍的胎兒說道:“你們把小鬼的本尊找個房間,或者是隱蔽的地方放起來即刻,不髒不亂就行,然後供奉的方法從你們兩個人各滴血十滴開始。”
為了確認趙桓樞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夫妻兩人在滴血,以及給它放了事先回家時候準備好的漂亮嬰兒衣服供奉,兩個人都感覺身上發冷,然後感覺家裏好像還有另一個人以後,這才真正相信了趙桓樞。
別過夫妻兩,第二天一大早趙桓樞就接到了龐詩雅的電話,她在電話裏很激動的說:“趙大師!您真的是大師啊!昨天晚上我夢到了,我夢到我們的孩子,一個小姑娘,躺在我和丈夫的中間,喊我們爸爸,媽媽,還說以後會好好照顧爸爸媽媽!顯靈了,我的孩子顯靈了!”
趙桓樞說這是正常現象,從現在起,你回家或者是在外麵的時候,可能會看到穿著你供奉衣服的小孩子,別人卻看不到,這種時候不要慌張,屬於正常現象,因為你們的孩子會一直在身邊保護你們,另外,供奉的方法千萬不要出錯。
龐女士聽了連連稱是,說她一定注意,而且家裏的經濟條件好,就算每天給孩子換新衣服都沒什麽問題。
趙桓樞說那就好,主要還是你們夫妻兩個人的血液,每個月一定要滴在小鬼的身上,而且如果它有想要血要求,不管有沒有過一個月,都一定要給她。
龐女士聽了又是說自己一定會注意,而且這次的尾款已經打到趙桓樞賬上了。
趙桓樞查了查,連上之前五萬的定金,龐女士果然又打來了五萬塊錢,這單生意給李德龍兩成的聯係客戶費用以後,自己轉了八萬,說起來,今年到現在,趙桓樞通過驅鬼以及旺運生意,賺的錢加上每個月的財運,僅僅十個月已經弄了近百萬,這種收入趙桓樞原來想都不敢想。
對於錢的處理方式,趙桓樞因為沒時間投資,或者是炒股,所以最省心穩妥的方式就是買房,這年頭的錢一年比一年不值錢,還是買房來的劃算。
在老家又弄了一套房子以後,現在趙桓樞已經有三處房產,過段時間趙桓樞想學車,自己一個快三十的人,還不會開車,這讓趙桓樞平時打車總打不到的時候感覺很尷尬。
這段時間裏,龐女士還有她老公羅峰毅總是會給趙桓樞打電話,最好的消息是兩個人居然在短時間內又升職了,尤其是羅峰毅,已經是下一任副行長的候選人之一,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個位置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了。
對於這種結果趙桓樞一點都不意外,自己曾今在這段時間裏搜查過,以及通過李德龍打聽過小鬼的知識,讓趙桓樞驚訝的是,以前某幾個香港明星都養過小鬼,而且這幾個明星,趙桓樞沒少看過他們拍過的電影。
就連大家熟悉的甄子丹,脖子上都掛著一塊報平安防止意外的雙刀坤平佛牌,據說是有陰鬼護佑。
但可惜的是,趙桓樞查到養小鬼的明星,最近混的都不太好,雖然他們曾今大紅大紫;也許是因為小鬼的反噬,也也許是因為養小鬼本來就在透支自己下半輩子的福報,這些人在火了以後就開始各種遭殃,這樣大家結合新聞其實就能猜想到是哪幾個。
這讓趙桓樞有些擔心羅峰毅夫婦,畢竟小鬼始終是陰鬼,有怨氣和陰氣,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不過這對夫妻似乎很滿意,尤其是龐詩雅,她偶爾會給趙桓樞打電話感謝,說自己經常會看到自己的孩子,聽見孩子在和自己說話,每次在家裏吃飯的時候多備一副碗筷,就好像孩子確實活在身邊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