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修仙
字數:5897 加入書籤
“其實公子要找護院的話,青舞可以的。”青舞說道。
“你?”李堪表示懷疑的看著她,青舞看上去柔柔弱弱的,怎麽看也不像是能打的人。
李堪突然想起她剛醒的時候就要偷襲自己樣子,隻是她當時身體虛弱,自己又非一般人,才失敗了。
這樣想來,青舞也是深藏不露的高手?這麽些天愣是沒有看出來啊。
青舞也知道李堪不信,揮動粉拳就打在了李堪臉上。
“哢嚓!”
“哎呀~”青舞捂著手,驚訝的看著李堪,沒想到他的臉皮這麽厚,自己的拳頭差點骨折。
“呃~”李堪無辜的摸著自己的臉問道:“你沒事吧?”
“沒……沒事,公子你的臉皮……真厚。”青舞嘟嘟囔囔的說道。
“哈哈,你打我想說明什麽?”李堪笑道。
“我很厲害的。我做鬼的那段日子,莫名秦浩就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我發現我上輩子很可能是個女俠啊。我被公子救回來之後,許多東西就無師自通了。”青舞說道。
“真的?”李堪奇道,沒想到經曆了那種事情還能看到前世的東西,難道說青舞做鬼的時候真的跟人死之後的狀況一樣嗎?能夠看到自己前世。
不過現在對青舞來說這反而是好事了,知道了自己熄滅前世的事情,還學會了前世的本領。
李堪跟青舞一起來到院子裏,青舞拿起一根樹枝耍了一套劍法,看上去似模似樣的。
耍玩劍法,青舞縱身一躍,身體輕飄飄的落在房頂上。
這就有些扯,即使你知道自己前世是個高手,那這輕功你練都沒練過就能用了?看來事情不是青舞說得那麽簡單的。
既然青舞用劍,李堪就帶著她準備去買一把好劍,不說削鐵如泥,最起碼要比一般貨色要好吧。
李堪找到當地的鐵匠一問才知道,好東西是要現做的,如果沒有材料他會幫忙買,但是出的錢要多一些。
李堪隻好先付了定金,鐵匠告訴他們三天之後來取。
李堪就讓青舞先回去了,他則轉道去了林府,他要去找夏大師鑒定一下從秦鷹手裏拿得那把長弓。
“這弓上麵有些許靈氣,使得使用他的人能夠發出更大的威力,但是上麵的殘留靈氣已經不多了,已經用不了幾次了。”夏大師坐在椅子上,手裏拿著長弓說道。
“那靈氣消耗完了是不是就成了普通的長弓了。”李堪問道。
“不,靈氣消耗完了這弓也就廢了。”夏大師說道。
“這東西你哪兒弄來的?”夏大師好奇的問道。
“從強盜手裏搶的,看著奇怪,就找你來鑒定一下。”李堪說道。
“拿回家裏放起來吧,沒什麽大用。”夏大師把弓交給李堪道。
“大師剛剛說到靈氣,有沒有那種吸收天地精華強大自身的人啊?”李堪問道。
“有啊!我就是啊。”夏大師笑道,“隻是學藝不精,讓李兄笑話了。”
“沒有,我聽說像夏大師這樣的,練到一定境界就能飛天遁地,移山填海,甚至是破碎虛空?”李堪故意說道。
沒想到夏大師一臉驚奇的看著李堪說道:“你這是聽誰說的?我身為修道之人我都不知道,還破碎虛空?太誇張了吧?話說破碎虛空啥意思?第一次聽到這個詞,破開空間嗎?”
“沒錯,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李堪說道。
“傳出這話的人,看來也是位想象力天馬行空的人才啊,我們修道之人,修煉到一定境界,飛天遁地不敢說,飛簷走壁還是可以的,就連一些武林高手也會這個,不過他們練得是外在,我們修的是內在,也有內外兼修的,這樣的人還不少,但是高手就很少見了。”夏大師說道。
“那大師知不知道,哪裏有這種高手呢?我想去拜訪一下。”李堪說道。
夏大師也不問他緣由,直接說道:“自古奇人高手,脾氣大多古怪刁鑽,我可以告訴你幾個地方,但是你到了能不能找到他們,我可就不保證了。”
“大師隻管提供地址我就感激不盡了。”李堪說道。
夏大師點點頭,就告訴了他幾個地方,全都路途遙遠,這個世界沒有汽車高鐵飛機,靠人力是要跑斷腿的,騎馬也得中途休息,要麽換乘。
夏大師說的這些地方,無一不是秦國的名山大川,傳說都是仙山,是仙人成仙得道的地方,那些奇人異士就在那裏修行天道,不止是李堪,每年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話說誰不想成仙啊?
修仙修煉源自古代養生思想,氣功的修煉在魏晉時期已然盛行,是人們在自我意識的覺悟之上,對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種修持方式,也是修仙的方式之一。即是人的潛意識最深層處理性與感性的覺悟,對人命運的根本改變,由之長生久視,與道合真為最終極的追求與向往。或以安神養性,或以修真悟道,以求達到長生不死的境界。
修道,即非修道,隻是假名為修道。因為不是我做主而修道,而是我無為而道自為之。任道自然運化於身中名為修道。《悟真篇》曰:“謾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入藥境》曰:“產在坤,種在乾,但至誠,法自然。“《道德經》曰:“天地所以能長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修道是人在入定中見性直至打成一片的過程。
綜觀華夏修道曆史,上千年前自然衍生,修道源於對生命意義的渴望,它是一種通過修正自己行為的方式,來達到提升精神或神識力量的目的。古代道家通過修道方式,期望實現超脫生死,斬斷痛苦不以物累,最終實現不老不死,長生不死與天地同在,返璞歸真的境界。
修道,至春秋時期形成了儒家和道家兩大派。以孔子為首的儒家繼承和發揚堯舜禹湯文武之道,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入世之法。其門徒曾子所著的《大學》,子思所著的《中庸》,闡述儒家的養生修身心法。曾子謂:“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子思稱:“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曾子的“止於至善”和子思的“致中和”都是要求調適性情,使之處於中和、至善之地,有益於心身的健康。又如孟子所說的:“人有雞犬放,而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儒家養生之道要懂得“收放心”,“養吾浩然之氣”。修道是古人希望長生久視,通過對生命理解和平常對自己身體的觀察,總結出的修煉方法。
在這個世界,修道極為修仙,兩個可以混為一談,因為入道者,首先修的就是道心,道心穩固,再談修仙。所以每年去尋仙訪道的人猶如過江之鯽,但是真正收入門下的卻寥寥無幾。
俗人修仙,皆是為了一己私欲,想憑借修仙之力為所欲為,這是大部分求道者的想法。雖然有些人並不這麽想,但是他們道心不堅定,以後難免被紅塵世俗中的酒色財氣所迷惑,淪落其中,百年修行毀於一旦。
這個世界,無論是和尚還是道士,進了這個圈子就注定與世俗無緣了。
《家語》曰:“不食者,不死而神。”《說文解字》:“仙:長生仙去。從人從山。”《釋名》“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其製字人旁作山也。”葛洪著有《抱樸子》一書,認為山林是道者避隱合藥之處,強調說:“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為道者必入山林,誠欲遠彼腥膻,而即此清淨也。”(《抱樸子內篇·卷十,明本》)又說:“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藥,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為此也。”(《抱樸子內篇·卷四·金丹》)他認為歸隱山林是一件很莊重,很神秘的事情,“名山為合藥之所”,是他選擇煉丹地的主要外部條件。他認為宗教是神聖的作業,還“宜入名山”,遠離俗人。為道之士“莫不飄渺絕跡幽隱山林。”
問世間誰人無憂,唯神仙逍遙無憂。大羅金仙居於大羅天,不老不死永生不滅,仙境極樂無所憂愁。紅塵凡人居於地界,順生應死繁衍不息,得失苦樂**交熾。對修仙者而言,世間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在時間長河中不過轉眼雲煙,隻有飛升紫府位列仙班,才是永恒的追求。“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聞道有先後,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神仙隻有對道的理解深淺之分,而沒有等級地位之別,皆濟世度人為宗旨。不過修仙長生是奪造化之能的逆天舉動,會受到天劫的製衡考驗,飛升之路極為崎嶇難行。
天劫是自然界對強橫生命的一種製約,隻有經曆過天劫的洗禮蛻變,才能煉就神體超然物外,渡不過者則化為劫灰重歸天地本源。早期的修仙者並沒有這種煩惱,生命不到一定年限,天劫並不會降臨。但當修仙功法不斷完善,有效的修煉法門大量普及,長生變得輕而易舉後,如何抵禦天劫就成了蓧關修仙者生死的頭等大事。修煉,成為絕大部分修仙者的主要日常事務。
為了飛升天界或抗劫保命,無論正邪旁門都極為重視修煉。正道偏重內煉自身精元,旁門喜好借助自然能量,邪派流行采補奪元煉魂,各派修煉的方式途徑不同,但飛升上界都需要經曆各種天劫考驗。浩瀚天威是檢驗修仙者修煉成果的試金石,即使借助法寶主動舍棄肉身“兵解”逃脫,遲早還是要重新麵對考驗。
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層次之分。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之不足也。”晉葛洪《抱樸子內篇.論仙》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地仙、屍解仙。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而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說明南北朝時已有“鬼仙”的說法。唐時的《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宋張君房《雲笈七簽`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真、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這與《太真科》的分類方法大致相同。總之,關於仙品的分類方法很多,後來《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這些都是李堪在自己世界通過網絡還有小說看到的理論,說得神乎其神的,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的。
(本章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