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漫漫長夜(三)
字數:6533 加入書籤
李堪仗義出手救了厲清平一家,他們自然是感激不盡,極盡報恩之事自不必說。
先說這吳景龍帶著手下回到了觀雲山腳下的府邸中,向自己少爺回複自己的辦事不利。
吳景龍家的少爺,衣著華貴,風度翩翩的樣子,叫做嶽淩,家事顯赫,但是誰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做什麽的。
這嶽淩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比起攬仙鎮的林家,還有厲清平家的一畝三分地不知道要強到哪裏去了。
觀雲山幾乎是屬於觀雲真人的私人財產,而嶽淩聽說了“觀雲山上觀雲仙”之後的傳說之後,就把觀雲山腳周圍百裏的土地全都買了下來,平日裏就住在山腳,有事沒事就往山上跑,希望能夠被觀雲真人收入門下。
隻是觀雲真人一直沒有收徒的打算,每次嶽淩都無功而返,但是他不氣餒,後來幹脆變成每天早上都上山給觀雲真人請安。
可是沒想到最近一段日子觀雲真人卻放出了要收弟子的消息。
兩個名額,一個真人內定,一個是從嶽淩還有厲清平兩人之中選一個。
這下嶽淩就不高興了,內定一個就內定一個吧,可是這厲清平是何許人也?憑什麽要自己跟他爭?他也配?
於是嶽淩就著人調查,很容易就查到了念晶居這裏,發現不過這一家人樂善好施罷了,厲清平更是一位仁義之人。
嶽淩在觀雲山腳下也生活了一段時間了,根本就沒聽說過什麽厲清平,也沒見他做過什麽好事。
倒是嶽淩自己,照顧自己周邊的人,給他們工作讓他們有錢掙,有地方住,正是他的努力,讓觀雲山腳下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小村落。
可是那什麽厲清平呢?他做了什麽?樂善好施?他們家住在荒郊野外,半年也見不到一個人影,施誰去啊?
厲清平也不是什麽優秀的人,考了兩次功名沒中,武功也稀鬆平常。經商頭腦也沒有,可以說是一無是處了。
這樣的人也配跟自己爭修仙的名額?
雖然也不確定能不能在觀雲真人門下學得仙道,但是最起碼厲清平這樣的人不配跟他爭!
越想越有氣,於是嶽淩就派人去把厲清平一家給滅了。
修仙之路,慈悲要不得,一切在前麵的阻礙,都要鏟除!滅門也在所不惜。
可是吳景龍一回來卻跟他說任務失敗了,半路殺出來一個人,救了他們一家,而且看樣子他也是要來觀雲山這裏的。
“看來這成仙的誘惑誰都擋不住啊,也不知道他是怎麽知道的。”嶽淩淡淡的說道。
然後他看向跪著的吳景龍,尋思著他任務失敗,該怎麽懲罰他。
吳景龍一直低著頭,似乎感受到了嶽淩的目光,他渾身發抖,片刻之後終於忍不住了,不住的磕頭道:“公子!饒了我吧!求公子饒命啊!”
“咚咚咚!”頭磕得山響,幾下就把頭皮磕破了,鮮血直流。
“停下!”吳景龍不知道磕了多久,嶽淩才讓他停下。
此時吳景龍已經是血流滿麵了,意識都有些模糊了。
嶽淩走過來,用手輕輕擦去一些吳景龍臉上的血跡,輕聲說道:“人嘛~難免有犯錯的時候,知錯能改就好了。”
聽話裏的意思好像是要原諒他了,但是嶽淩的手指輕輕地按在了他額頭的傷口上。
“但是嘞~有些錯誤是不可原諒的,還好你沒有到達到那種地步,不過你可要牢記這次的教訓啊,否則就不是頭疼這麽簡單了,到時候你會脖子疼的。”嶽淩一邊說,一邊手指重力,使勁的按揉他的傷口。
吳景龍疼得滿麵猙獰,即便如此他也跪在那裏不好動,真要惹怒了少爺,就去他說的那樣,脖子真的會痛的。
“聽你的意思,那個厲清平明天就會帶著那人來觀雲山?”嶽淩問道。
“是,那人很急的樣子,明天一定會來這裏的。”吳景龍確定的說道。
嶽淩聽了笑道:“那好,就把他們就在這裏吧,你們去準備吧。”
“是!”吳景龍起身領命,急匆匆地走了。
吳景龍覺得,那個人恐怕不是他們偷襲能夠得手的,不過既然少爺吩咐了,他照辦就是了。
此時在念晶居,厲清平家中,李堪正問著他關於觀雲山的事。
“哦?這麽近?可是我在這裏也沒看到什麽山啊?”李堪聽了厲清平的介紹疑惑的說道。
厲清平聽了解釋道:“恩人有所不知,這觀雲山乃是仙山,觀雲真人不知道用了什麽仙家手段,把觀雲山整個藏了起來,隻有來到山腳下的人才能看到這座山。”
“原來如此。”李堪點點頭,把手裏的屍體放在了一旁的屍體堆上。
那吳景龍下手真是狠,念晶居上下一百多號人,被他殺得隻剩下八個。
除了厲清平一家四口之外,就剩下四個老仆人了。
李堪一開始還納悶怎麽一家四口,他看到厲夫人的大肚子之後才恍然大悟,感情肚子裏還有一個啊,這厲飛還真是老當益壯。
現在這一家是有老人還有孕婦,唯一的青壯年隻有李堪跟厲清平,於是他就讓他們去休息,其它的就有他們兩個人來收拾了。
厲飛他們當然不願意,李堪見此隻好說道:“那你們就再做一頓飯吧,老實說,剛才那一桌沒吃飽。”
“好!問題!”厲飛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
這些屍體,最終決定火化,至於他們的親人家眷,自有厲飛去接濟,倒是不用李堪操心,他也管不著。
更重要的是,現在雖然天氣寒冷,但是這麽多屍體堆在一起,也有可能發生瘟疫的,這個世界,雖然醫學昌明,但是一旦發生瘟疫,那也是很棘手的事情。
首先肯定會有大批大批的人死去,這個世界沒有什麽防疫疫苗,完全看人,肯定感染的人不在少數。
所以,還是燒了他們是最穩妥的辦法,讓他們塵歸塵土歸土,消散在天地之間。
在華夏,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特別嚴重,對人類後代的影響巨大的有:**、鼠疫、天花、流感等。總的來說,瘟疫是由於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一般是自然災害後,環境衛生不好引起的。
瘟疫在華夏史料中早有記載。如《周禮·天官·塚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呂氏春秋·季春紀》記載:“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說明當時對瘟疫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認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原因之一是由於時令之氣的不正常,是由“非時之氣”造成的。
現存最早的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也有記載。如《素問·刺法論》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素問·本能病》篇:“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疵廢。風生,民病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幹引飲。”指出溫疫具有傳染性、流行性、臨床表現相似、發病與氣候有關等特點,並認為隻要“正氣存內”,就能“避其毒氣”。
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的序言中說“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公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文中的“傷寒”,除了指外感熱病外,還包括了當時的烈性傳染病,可見當時瘟疫流行之猖獗。
曹植《說疫氣》記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描繪了當疫病流行的慘狀,並明確指出:“癘氣流行”,並非“鬼神所作”,而是“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所致。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詩》中也記載:“……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是當時淒涼情景的真實寫照。據史料記載,從漢桓帝劉誌,至漢獻帝劉協的七十餘年中,記載有疫病流行17次。疫情連年,民不聊生,即使是士大夫們也未能幸免。如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也一時俱逝。其慘狀可見一斑。
晉朝葛洪《肘後備急方》對溫疫也有論述,認為“傷寒、時行、溫疫,三名同一種。……其年歲中有癘氣兼挾鬼毒相注,名為溫病。”並立“治瘴氣疫癘溫毒諸方”一章,記載了辟瘟疫藥幹散、老君神明白散、度瘴散、辟溫病散等治療、預防溫疫的方劑。
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疫癘病諸候》認為疫癘病“其病與時氣、溫、熱等病相類,皆有一歲之內,節氣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風疾雨,霧露不散,則民多疾疫。病無長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厲之氣,故雲疫癘病。”並認為嶺南地區的青草瘴、黃芒瘴等瘴氣也屬疫癘病範圍。並進一步指出:“此病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延及外人,故須預服藥及為法術以防之。”
唐朝孫思邈《千金要方·卷九·傷寒》立“辟溫”一章,記載治療溫疫的方劑。
出於唐朝王冰以後的《素問》遺篇,認為溫疫與五運六氣變化異常有一定的關係,故有金疫、木疫、水疫、火疫、土疫“五疫”及“五癘”之稱。說明古人已經意識到溫疫的致病原因不同於一般的六淫外邪,而是一種疫毒之氣。
宋代醫家張從正《儒門事親·卷一·立諸時氣解利禁忌式三》:指出“又如正二三月,人氣在上,瘟疫大作,必先頭痛或骨節疼,與傷寒、時氣、冒暑、風濕及中酒之人其狀皆相類。慎勿便用巴豆大毒之藥治之。……夫瘟疫在表不可下,況巴豆之丸乎。”對瘟疫的臨床表現、治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明朝醫家吳又可目睹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在前人有關論述的基礎上,對溫疫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探討。其所著的《溫疫論》是我國論述溫疫的專著,對溫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認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指出溫疫的致病因子是“異氣”,又稱“疫氣”、“癘氣”“戾氣”等,是對溫疫病因的創見。
吳氏認為戾氣是物質性的,可采用藥物製服。雖然戾氣“無形可求,無象可見,況無聲複無臭,何能得睹得聞”,但它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又進一步指出“物之可以製氣者藥物也。”
戾氣是通過口鼻侵犯體內的。認為“邪從口鼻而入”,又感染戾氣的方式,“有天受,有傳染,所感雖殊,其病則一”。
而人體感受戾氣之後,是否致病則決定於戾氣的量、毒力與人體的抵抗力。指出“其感之深者,中而即發,感之淺者,而不勝正,未能頓發”;“其年氣來之厲,不論強弱,正氣稍衰者,觸之即病”;“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
戾氣引起的疫病,有大流行性與散發性的不同表現。而戾氣致病又有地區性與時間性的不同情況。此外,由於戾氣的種類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也不同,侵犯的髒器部位也不一。認為“……為病種種,是知氣之不一也”。並且還指出人類的疫病和禽獸的瘟疫是由不同的戾氣所引起的。
吳又可在《溫疫論》中,還創製了不少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疫方劑。《溫疫論》是華夏醫學文獻中論述急性傳染病的一部劃時代著作,至今仍可用來指導臨床,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華夏史上,諸如此類的事件數不勝數。
厲清平沒有讓李堪幫他們報仇,李堪自己也沒有義務去幫忙,畢竟他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在這裏惹太多的因果不是什麽好事。
(本章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