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字數:5617 加入書籤
魔王宮裏,三位魔王跟三位人間的來客戰成一團,雖然他們不讓人來幫忙,但是他們戰鬥的消息早就傳了出去。
一時間,魔王宮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離魔王宮最近的逐日城,此時塌掉的那麵城牆口,密密麻麻的站滿了人,他們全部都看向魔王宮方向,雖然這個距離除了那高聳的宮殿什麽都看不到,可他們仍然是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有人想要走進了去一看究竟,不過卻被人給攔了下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他們這些普通民眾去了,被戰鬥餘波掃到,有個傷殘怎麽辦?
這不重要,萬一要是影響到魔王大人的發揮,那才是罪無可恕。
所以一些頭腦發熱的民眾就被攔了下來,說什麽都不讓去。
“可是這能看到什麽啊?”一位魔人有些不滿的說道。
“看什麽?誰讓你們為在這裏看了?回家等結果去唄,真想看隻能在這城裏!”守衛不耐煩的說道。
身為守衛,他們又何嚐不想去觀戰,隻是上麵下了死命令,他也不敢違背,隻好來這裏維持秩序了。
不過這裏的消息,就突然傳到真正的高層那裏去,恐怕最快也要兩天時間,那時候早就打完了。
到那個時候,那些高層肯定是更加鬱悶,所以身為第一批知道這個消息的人,守衛心裏稍微好受了些。
這場爭鬥一有結果就會馬上有人送信過去,到時候兩個消息前後腳到,高層們先是一驚,然後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再來安撫他們,想來那些高齡高層那小心髒也是受不了吧。
守衛認為,甚至所有知道這消息的魔人都認為,魔王必勝無疑,他們實在想不出就三個人間來的家夥怎麽才能打贏魔界第一人?
一年前那頂天立地的巨人留下的震撼,至今仍然鮮明的就在見過那一幕人們的腦海裏,別的不說,就說那個巨人,你怎麽打敗?你那什麽打敗?
所以這些魔人們對自家魔王迷之自信,連蟲母都被魔王消滅了,會打不過區區幾個人間來客?
而且每一個魔人,發自內心的對人間的人都有刻苦銘心的仇恨,所以打敗的可能他們想都不會去想,也不願意去想。
因為,他們能贏!
不得不說,無論哪個世界的人民,在麵對外來強敵的時候一個個都自發的團結起來,從心底為三位魔呐喊助威。
不過相對的,無論哪個世界的人民之中,都不乏一種不希望自己人好過的人,不管他們出於什麽目的,他們這種人有一種統一的稱呼——自己國家的敗類!
這種人就看不得自己國家好,奴性特別重,總是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一個個都是斯得摩爾綜合症的重要患者。
華夏有“精島”“精米”分子,如果站在魔界的角度來看,這些人就是“精人”分子。
誠然,侵略固然不對,但是一味的逆來順受也不是一個民族應該有的。
每個世界都有這種毒瘤,人民們都是欲除之而後快。
這些人還有一個言簡意賅的稱呼——叛徒!
其實早在魔蟲肆虐的時候,這些人就散發一種消極言論,致使魔界眾人人心惶惶。
那魔蟲能夠勢如破竹占據魔界一半的領土,跟這些人散發的言論也不無關係。
這就跟輿論一樣,影響這魔界人民甚至是一些士兵的判斷力。
輿論是公民在某時間與地點,對某行為公開表達的內容,基本趨於一致的信念、意見和態度的總和。它是社會評價的一種,是社會心理的反映給輿論下定義有許多困難。簡單的定義是,輿論是社會中相當數量的人對於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態度和信念的集合體。個人或團體的自我語言,對某一事件發表意見,影響人們的思想,行動。
輿論的定義非常多樣化,人們都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但是對於什麽是輿論卻從來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就和其它社會科學一樣,輿論學對輿論的定義決定了輿論學的發展。一種定義是:輿論是指在一定社會範圍內,消除個人意見差異,反映社會知覺和集合意識的、多數人的共同意見。而也有的學者認為:輿論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裏,公眾對特定的社會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基本一致的意見或態度。在輿論的定義中,最關鍵要討論的是,輿論的本體是“意見”還是“態度”。為了避免在定義上爭論不休,學者開始轉向輿論應該包含的若幹要素:其中“議題”、“公眾”和“共同意見”是學者們提出的眾多要素的交集。由於學者們從各自的學科領域出發,各自的側重點不同,輿論的普遍特性還沒有揭示出來,其定義都具有狹隘性。
無論如何定義輿論,“意見”始終是輿論研究的核心,也就是輿論的本體,輿論傳播所著眼的也是意見的流動問題。意見通常是通過與態度、信念和價值,尤其是和態度相比較來界定自身的,社會心理學家們把意見定義為:對某種態度、信念或者價值的言語表現。通常,學者們從兩個方麵區別態度和意見之間的差別:意見一般來說被認為是對於某個具體刺激(某個問題)所作的語言上的或者其它的明顯反應,而態度是更基本的總體傾向,它對於一般性的刺激作出有利或者不利的反應。意見主要是取決於當時的形勢,而態度對於一個人在多種形勢下更持久地發揮作用。其次,意見被認為具有更多的理性,並且在其構成中多少缺乏情感。態度是一種直接的、直觀的定向,而意見是在一個社會母體裏在各種選擇性方案之間經過慎重考慮後產生的理性抉擇。
輿論觀念有久遠的曆史。在中國,“輿”字的本義為車廂或轎,又可以解釋為眾、眾人或眾人的。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聽輿人之誦”,《晉書·王沈傳》“自古聖賢,樂聞誹謗之言,聽輿人之論”,其中“輿人”均指眾人。“輿論”作為一個詞組,最早見於《三國誌·魏·王朗傳》:“沒其傲狠,殊無入誌,懼彼輿論之未暢者,並懷伊邑”。其後見於《梁書·武帝紀》:“行能臧否,或素定懷抱,或得之輿論”。其中“輿論”即公眾的言論,或公眾的意見。
在歐洲,早在古代社會就有類似輿論的記載,但正式使用public opinion這個詞卻晚得多。18世紀的伏爾泰稱“輿論”是世界之王。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一書中使用了輿論這個概念,並且認為:“在全世界一切民族中,決定人民愛憎取舍的絕不是天性而是輿論”。在現代國家或國際生活中,輿論成為一個常用詞。
雖然到18世紀才使用輿論一詞,但和輿論十分相似的現象已經在許多曆史時期出現。古代埃及最古老的文字記載之一是一首題為《一個厭倦生活的人同他的心靈的爭論》的詩歌,它指出關於一種輿論完全改變方向的激變。關於民眾態度的類似說法亦可以在巴比倫尼亞和亞述的曆史中找到。古代以色列的先知者有時向民眾辯護政府的政策,有時則呼籲民眾反對政府。在這兩種場合,他們都要左右輿論。在古希臘,許多人觀察到每一件事情都仰仗民眾,而民眾則依靠言語。通過說服人民大眾,財富,名聲和尊嚴既可以取得,也可以被剝奪。
廣泛地傳布消息是形成輿論的必要手段,這已見之於古羅馬。消息的傳布多是通過人對人的渠道。公元前51年,當羅馬政治家西塞羅在西利西亞時,他要求他的朋友凱基利烏斯隨時告訴他首都正在發生的一切事。羅馬已有牆報,它由羅馬官員編寫並在公共場所張貼,告知公眾關於政府的活動和當地的大事。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民群眾生活在傳統的農村社會中,多數的活動和態度決定於個人的生活地位,但是類似輿論的現象可以在宗教人士,知識分子和政界人物中觀察到。宗教爭論,教皇月神聖羅馬帝國間的鬥爭以及王子繼位的野心都牽涉到努力進行說服工作去爭取追隨者和同意支持者的意見。皇帝們和教皇間的宣傳戰主要是通過布道進行的,但手寫作品也起到了一部分作用。
從13世紀末開始,可以被卷入時事爭論的人群迅速擴大。在世俗人口中,教育不斷發展。意大利文藝複興導致一批作家和評論員的出現,一些需要鞏固自己民族國家的王公急切地要求他們效勞,一些作家被邀請擔任顧問和外交使節;其他人則被聘為評論員因為他們有能力左右觀點。
15世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16世紀的新教改革進一步增加了能夠對當代問題形成意見的人數。馬丁·路德通過放棄使用隻有受教育者看得懂的古拉丁文,同人文主義者決裂,直接轉向人民大眾。在三十年戰爭期間曾經有人試圖廣泛的製造和影響輿論。兩方都散發大批宣傳品,許多有木刻插圖。還通過講演、布道和麵對麵的討論,左右了觀點。政府和宗教當局都通過愈來愈嚴的檢查製度來控製不受歡迎的思想的傳布並不為怪教皇保羅四世於1559年擬定了第一批**名單。法國查理九世與1563年頒布法令,非經國王特許,任何作品均不得印刷。更不顯眼但更為重要的是,報紙和新聞業已在發展中。1500年時,已經可以在歐洲許多主要城市買到專門的新聞報紙。大約1600年出現了第一批定期出版的報紙,此後迅速發展,雖然經常受到檢查製度規定的騷擾。常設的郵政服務於1464年始於法國,奧地利帝國則於1490年推行,它大大地促進了信息的傳布。
輿論形成的過程輿論的形成,有兩個相反相成的過程。一是來源於群眾自發,二是來源於有目的引導。當社會出現某一新問題時,社會群體中的個人,基於自己的物質利益和文化素養,自發地、分散地表示出對這一問題的態度。持有類似態度的人逐漸增多,並相互傳播,相互影響,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社會輿論。政治領導集團或權威人物,按照人們的意願,提出某種主張或號召,並引起廣泛共鳴,也可轉化為社會輿論。這兩類輿論形成過程,實際上在相互轉化,或先從群眾中來,然後經權威方麵傳播到群眾中去;或經過權威方麵的組織和動員,然後再傳播到群眾中去。
相對於傳統傳播環境,網絡時代更易爆發政府輿論危機。網絡空間的自由言論機製為非理性言論流行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信息爆炸的網絡世界裏,人們不僅可以便捷地獲取各種信息,而且可以自主過濾與自己見解相反、興趣不一致的信息。後者增加了“群體極化”的可能性。偏頗的情感容易被無限製地宣泄,與極端意見相左的觀點卻因為畏懼粗暴攻擊不得已選擇沉默。有關政府的負麵輿論一旦在網絡中傳播,回應者要麽選擇順應,要麽選擇沉默,在政府公信力低的社會裏更是如此。
網絡時代容易爆發輿論危機與網絡信息傳播結構有很大關係,扁平的非線性的網絡傳播關係是滋生謠言的“溫床”。網絡中海量的信息使得信息消費者核實信息的真偽成本太大,這就使得網絡媒介相比傳統媒介信息“著燃點”更低。有關政府的負麵輿論更是如此,一旦出現馬上就能吸引網民的注意力,並通過微博、跟帖、網絡聊天等形式迅速傳播。傳播的麵越廣,信息的真實性就越沒有人去質疑;最後哪怕是謠言,在網絡中也被認為是真實的。
好在魔界的網絡不發達,這些人的的言論也隻能通過口耳相傳或者紙筆傳播,成效太慢。
而且魔界可不是人間那一樣的法治社會,他們要是被抓住,以一個妖言惑眾的罪名砍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章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