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揚名 盆景藝術大博覽
字數:5184 加入書籤
就是這一次的聚會,讓郭靖的名字在北京的古玩圈子裏麵成了名人。在十幾位古玩行的老前輩的眼皮子地下撿了漏,這讓這十幾個人的麵子上都不好受。但是他們的心中雖然不好受,但是不得不心服口服。
當時買那個木雕娃娃的錢是不多,但是誰都沒有去想那是一個漏,都不想去花那個冤枉錢,丟那個份。可是郭靖就是看到了其中的價值,這不是說郭靖年輕,可以放得下那個臉麵,而是郭靖的眼光確實很獨特、很毒辣。就憑著郭靖把木雕娃娃買到手之後仔細研究木雕中的古怪,甚至不惜把木雕碎成兩半,就可看出他確實是看出了其中的問題所在。
隕石鑽石夜明珠,世界上僅有三塊的珍寶,那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一個大漏啊,也是絕大多數古玩行的人一輩子都檢不到的天漏,就這樣在眼皮底下溜走了,這讓眾多的老先生們都心痛不已。看來什麽時候輝煌都是屬於年輕人的,他們這些老東西們都已經有點過時了。
送走了李玉林,回到家中的郭靖看著空空蕩蕩的別墅,心中不由的有著一絲挫敗感。要說起來,能夠擁有一棟這樣的別墅,已經是一般人一輩子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可是,見識過別人的別墅,特別是那個洪叔的別墅之後,郭靖這才發覺自己真的像是一個俗人,完完全全的俗人,即使自己在古玩行中掙的錢再多也是俗人一個。因為看一個人有沒有品味,首先看的就是你的穿著配飾,第二看的就是你開的什麽車子,第三看的就是你是什麽樣的房子,裝修的怎麽樣。
沒錯,現在的郭靖車子、房子、票子一樣都不缺。可是其中的裝飾就蒼白的多了,沒有一點生活的氣息。可以這樣說,郭靖現在叫做愉快的活著,而不是在享受生活。
說實話,郭靖還是很羨慕那種鳥語花香般的生活的,並不喜歡自己住的地方他過於奢華。想來想去,郭靖覺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房子裝飾的想一個花園一般,自己生活在其中,才能體會那種有別於一般都市人家的生活。
今天已經是國慶節的最後一天,郭靖一大早起來,運動一番之後,開著車向玉泉營的方向開去。
雖然已經是假日的最後一天,而且是早上九點多鍾,可是路上的車卻是早早的排起了長龍。就是這短短的路程,開車竟然用了半個多小時才到。
進了花卉大觀園,一圈的聆聽和觀賞下來,郭靖首先對盆景倒是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盆景藝術主要分為五老派和五少派。
五老派分別是:
川派盆景
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山石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鬆、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鵑等;山石盆景以砂片石、鍾乳石、雲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品種為製作石材。
揚派樹樁盆景
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兩彎半”又稱“獅式”盆景,製作獅式有5個要點:一提根、二頓節、三拿彎、四做片、五收頂。前二者表現古雅,後三者妙在傳神。頂要大而圓,切忌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獅頭韻味。“疙瘩式”是揚派盆景在樹樁造型上的又一種形式,製作必須從樹木幼小時開始,即在主幹基部打一個死結,或繞一個圓圈,成疙瘩狀,顯得奇特別致,可分為“單疙瘩”、“雙疙瘩”和“多疙瘩”。楊派的山石盆景以平遠式為主,蘊涵著“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江南情致。揚派樹樁盆景的常用樹種有:鬆、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鬆、羅漢鬆、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山石盆景除用本地出產的斧劈石外,還使用外省的沙積石、蘆管石、英德石等。
蘇派樹樁盆景
蘇派樹樁盆景分為規則(即川派之規律)、自然兩大類。傳統的規則類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頂”,將樹幹蟠成6個彎,在每個彎的部位留一側枝,左、右、背三個方向各3枝,紮成9個圓形枝片,左右對稱的6片即“六台”,背麵的3片即“三托”,然後在樹頂紮成一個大枝片,即“一頂”,參差有趣,層次分明。陳放時一般都兩盆對稱,意為“十全十美”,蘇派盆景的山石盆景也頗多古人畫意,富有濃鬱的詩情,布局簡練,章法嚴謹,生動地再現了江南風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有鬆、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海派盆景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製,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因勢利導,隨類賦彩,按照國畫理論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備。雖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樣,講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數量較多,沒有固定規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疏密相間,聚散自由,以欣欣向榮為首要目標。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徑,紮剪並重,不用棕絲而用金屬絲纏繞枝幹進行彎曲造型,而後細修細剪,以保持優美形態:剛柔相濟,流暢自然。
現在海派山石盆景有兩大類型:其一是用硬質山石表現近景,盆內奇峰峻峭,林木蔥蘢;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軟質石材,細致雕琢出山紋石理,種上小樹(小草),以表現平遠、深遠的意境。不過,這兩種類型的山石盆景,就其總的風格而言,都比較遼闊。
就總的藝術風格言,可以概括為8個字:雄渾蒼勁,流暢自然。
嶺南派
嶺南派風格創始人之一的孔泰初,從19歲起就致力於盆景藝術事業,首創“蓄枝截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樹木的第一節枝(即主幹上的側枝)長到所需要的粗度時,進行強度剪截;同時選留角度、位置適合的第二節枝(或芽),待第二節枝蓄養到所需要的粗度時,又加剪截,以下第三節、第四節……都按此法進行。一般每一節枝上留兩個左右的小枝(或芽)一長一短,經多年修剪後,枝幹的比例勻稱,曲折有力,其枝托“上翹如鹿角,下垂如雞爪”,古拙入畫,有躍枝、飄枝、攤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層的枝爪,要求逐漸減細,分部均勻。枝托(相當於北派的枝盤、雲片、枝片)是嶺南派造型的基本技法,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山石盆景雖非嶺南派所長,但也有相當的成就,主要表現南國山明秀麗的自然風光,不乏危岩奇峰,高峽深穀,富於嶺南畫風。常用石材有英德石、砂積石、蘆管石、浮石、海母石(珊瑚石)、鍾乳石等。
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主要有:九裏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黃楊、羅漢鬆、五針鬆、杜鵑、水桅子、梅、銀杏等
五少派及其藝術風格
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括績溪、休寧、黟縣等廣大地區。
徽派盆景風格獨特,形式多種多樣,造型技法受揚、蘇、滬諸派影響,以古傲蒼勁、奇峭多姿為主要特色,尤以梅樁最為著名,稱為“徽梅”,品種有紅梅、二紅、骨裏紅、綠萼、玉蝶、素白、台閣;台閣又分為銀紅閣與香花台閣等等。在造型上分規則類與自然類,規則類主要有“遊龍式”(多見於梅樁)、“扭旋式”、“三台式”、“屏風式”、“疙瘩式”等。自然類則師法造化和表現畫意,不拘一格,匠心獨運,具有鮮明的地域個性。改革開放以來,徽派樹樁盆景,尤為梅樁盆景在造型上更趨自然。其山石盆景以平遠式為基調,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闊,白帆點點,波光粼粼,好一幅“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江南圖畫。
浙派盆景
以浙江省杭州、溫州兩地為中心的浙派盆景。
按傳統劃分,杭州一帶的盆景屬江南派,采用棕絲和金屬絲蟠紮與細修剪相結合的造型技法,逐步形成有別於江南其他各派的藝術風格:以鬆、柏為主,尤其是五針鬆,繼承宋、明以來“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的寫意傳統,薄片結紮,層次分明。擅長直幹或三五株栽於一盆,以表現莽莽叢林的特殊藝術效果。對柏類的主幹作適度的扭曲,剝去樹皮,以表現蒼古意趣,並且善於用枯幹枯枝與茂盛的枝葉相映生輝,大有似入林蔭深處,令人六月忘暑的妙境。樹種除鬆、柏外,其他雜木類和觀花、觀果、觀葉類共約100餘種。
閩派盆景
閩派盆景以福建省的福州、泉州為中心;閩派盆景因此以榕樹為盛,榕樹為秀,享有“榕樹獨傳”的美譽。在造型技法上吸取南、北兩派之長,在采用蓄枝截幹、鹿角雞爪的同時,也講究樹幹虯曲,紮片結頂。在對榕樹的加工方法上,利用榕樹的塊根、氣生根逐漸“提根”,形成“樹幹”一體,使幹與根合二而一,顯示出獨特的藝術風格:灑脫自然,飄逸多姿。
山石盆景大多表現嶺南風光,石材主要有海浮石、砂積石、太湖石等。
廣西盆景
廣西盆景雖然曾經是嶺南派的一個分支,但又具有自已的獨特個性,尤其是山石盆景和石玩盆景,更顯示出與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盆景的不同特色。
桂派山水盆景又以表現桂林、陽朔、漓江等風景勝地的自然風光為優勢,講求清、通、險、闊、即清秀明麗,圓潤通達,險峻幽深,景觀壯闊。常用石材有:石灰石、石筍、英石、蘆管石等。樹樁盆景以古樁頭為主,因勢取材,師法自然。造型上分為兩大類:一是矮樁型,樹蔸奇古,盤根錯節,枝托流暢,獨立成景;二是瀟灑型,樹頭蒼雅,枝幹挺拔,疏密有致,頗多野趣。總體說來,可以稱之為“八桂風貌”。常用樹種與嶺南派大同小異,主要有榆樹、九裏香、福建茶、黃楊、六月雪、羅漢鬆、五針鬆、紫薇、榕樹等。
京派盆景
在造型方麵吸取了南、北兩派之長,以剪為主,以紮為輔,剪紮結合。布局上因材製宜,繁中求簡,粗中有細,露中有藏,達到參差錯落,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側枝多以橫枝式出現,樹冠多作扇形或半圓形,以顯示雄偉剛勁的氣勢。盆景藝術風格表現為敦厚穩健,古雅質樸。
常用樹種有:鵝耳櫟、樸樹、荊條、華山鬆、鼠李、楓樹、榆樹、山楂、檜柏、雲杉等多達40餘種。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積石、千層石、鍾乳石、雞骨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