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執天下牛耳

字數:3778   加入書籤

A+A-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然,何為道?通於自然之規,和於萬物之律,是為道也。

    自上古以來,日月星辰,穿梭交替,生老病死,無人可逾。於斯億萬年,亦是如此。長風過耳,呼嘯滄桑,竟不知又過了多少年。

    忽一日,天地崩塌,驟雨如蓋,洪水湧至,妖魔紛紛出現,踐踏九州,殘害生靈,然,竟無一仙道下凡解救……

    又一日,昆侖山頂金光乍泄,一凡人修道之士,竟似腳踏祥雲,來於人間,斬妖除魔,護衛生靈,所到之處,妖魔紛紛退讓……

    逾過數年,竟將天下妖魔盡數鏟除……

    天下之民,苦於輪回,見凡人修真,有此神威,亦能長生。故求仙修道之途,人滿為患……

    手持冰雪神劍屠妖之人,乃是冰雪神教教主,道號天道真人,凡人呼之為神。

    神劍入鞘,黑暗又至,魔王降臨,凡人大驚,竟拜服於妖魔,奉之為神明。

    天道真人大怒,神劍再次出鞘……

    據說,此戰足足打了三天三夜,天地變色,地動山搖,日月無光,時至最後。天道真人手中冰雪神劍,白光大漲,轉而竟消失與魔王右臂之處。

    瞬間,黑暗消失。魔王身形逐漸變小,最後竟化為一顆流星,劃破長空,消失與無形的天地之間……

    天道真人神靈耗盡,向昆侖山頂飄去。白光又現,幾行大字出現眼前: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然,何為道?通於自然之規,和於萬物之律,是為道也。

    劍鞘轟然插入山頂,天道真人緩慢站起,立於白光之上,口中念道:天道策,萬物衡!三千年後,魔王會再次降臨!!後消失與晚霞之處……凡人呼之為:登仙!

    冰雪神教,立於昆侖山頂,已不知多少歲月。

    繁星點點,月色淒迷,昆侖山頂花凋草枯,死一般的寂靜!恍惚之間,隱隱會有歌聲傳來,淒涼婉約,若有人在低低的哭訴。

    數千年前,冰雪神教的教主玉缺真人憑著昆侖的至陰至寒法術和天外玄石,鍛造出神劍,名曰:冰雪神劍。

    神劍所成之日,天地震動,日月無光。仿佛這世間,隨時會天崩地裂。玉缺真人召集三千門徒,以**力壓製,才將冰雪神界禁錮。至此神劍得以安分,天地得以和諧。

    下代教主修元真人道性甚高,僅百餘年就達到了上代教主的境界,並明白鎮教之寶冰雪神教內藏有陰邪之氣,且與日欲增。

    幾百年來,他苦思冥想,遊遍人間,也未尋到克製之物,鬱鬱而去。臨終之日命下代教主:若有妖魔為亂人間,切不可用神劍來誅殺,否則人間將大亂矣!

    下代教主便是天道真人,修為亦是很高。但終其一生未能參透,無法體會神劍所含之意。眼見人間遭妖魔為亂,實為不忍,終在一念之間,拔出神劍誅殺妖魔。

    一時間,天道真人似乎明白了什麽。

    此時冰雪神教教主名曰:靈寶真人。已六百餘歲,每日打坐冥想,試圖洞悉世間。探尋萬物本源,為何這世間妖魔紛出,為何有人類孱弱,為何沒有長久的太平。

    宇宙為何如此不平衡,又或者說,會通向何種平衡。察宇宙,見得道心,歸於原始。驀然思至,太極圖之陰陽眼,能否摒棄?任苦思冥想,境止於此,無法參破更深的大道。

    靈寶真人決心遊曆人間,尋找宇宙的規律和大道。臨行之時將神教之事盡數交與少君淩智,及其幾位師叔共同打理。並在玉虛殿門前的太極圖上書寫了四個大字:為道日損。

    這一去便是很多年……

    一日靈寶真人回到玉虛宮,靈智等人迎出。靈寶真人看著靈智說:“九州造化,宇宙之極,你好自為之。”說完又在“為道日損”下,寫下:“人、聖、鬼”。

    而後仰天大笑而去……

    之後……

    天降逐星,星雲滿布,不尋常的朝霞,現於昆侖山頂。歸妹宮宮主自朝霞之下,撿的一女嬰,收於門下。女嬰被寄養於藍姓人家,取名藍靈。

    有人說她命好,自打出生以後,魔王誤世的局麵,恰好結束了,天下恢複了往日的祥和。

    此時的神教風光無兩,繁華不曾當年有。天下歸心,四方膜拜,執掌天下牛耳,坐享天下第一門派名號。

    但見昆侖,巍峨聳恃,峰巒起伏,叱詫不已。其間,林深古幽,湖水清瀛,碧樹吐翠,更有神獸落於此處,出沒之間竟不避人……

    其間有穀,名曰:昆侖穀,雲霧繚繞,常有泉水湧出。百萬年前,西王母常來此處采集泉水以釀製瓊漿玉液。

    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世居於此。相傳,此神獸身類虎而九首,皆人麵,常東向立於昆侖山上。

    昆侖山頂,連綿起伏。數條曲折小路,通往坡底。高處直插雲霄,其中有增城九重,據說有萬一千裏,又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覆蓋冰雪,凡人望而止步。

    最高之頂,有十二峰,名曰:玉虛、玉珠、燕回、百鳥、劍鬆、雲濤、廣目、德厚、飄渺、無妄、歸妹、平陽,皆各有洞天。這便是千萬年修道聖地—冰雪神教。

    十二峰之高甚同。玉虛居中,十一峰環繞周圍。後天道真人登仙後,冰雪神劍不知所蹤,劍鞘化為一柱,立於玉虛峰,凡人稱之為:擎天柱。因此,玉虛最高。

    細看玉虛,萬年的歲月,讓一切變的有些陳舊,卻更有厚重滄桑之感。

    厚重的故事,在後人的筆墨下,越來越美麗,每一篇都悠然溫情。隻是那年的桃花和羽扇,今生又在哪戶人家?

    高高在上的祠堂,供奉著光宗耀祖的先輩。玉虛殿裏,神仙們威嚴端坐,似乎一切都遐邇一體。空靈之意,若渾然之境。

    貌離神合、爾虞我詐,衍生出的罪惡,都被著曆史的煙雨,洗的幹幹淨淨。那徽墨的記載,都不過是,青絲白衣,如蓮花一般。

    大家好,在下3水緣,今日開書,與各位看官,共敘一曲神魔天地故事。

    此書於幾年前,便在網站之上發過,但由於種種原因,修了葵花寶典,成了太監之作,在下深表遺憾。

    然,在下取得達摩遺體,重新開書,並發下大願,絕不填坑。與各位看官共勉。

    望各位看官不吝圍觀、推薦、鮮花。您的每一次支持,都是在下堅持的動力。

    謝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