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初易其主(三)

字數:4290   加入書籤

A+A-




    十月十日,山情集團和文氏集團在山情大廈正式簽署資產轉讓協議。

    簽協議前,關山情很罕見地讓關曉山把倪洱請到他的辦公室。

    關山情問倪洱,“你對收購文氏的產業有什麽看法?”

    倪洱反問一句,“董事長,這事不是已經拍板了嗎?”

    “不”,關山情笑道,“你到集團一年來,工程投標、股票上市、拿地、狙擊做空公司這些事,你多次在關鍵時候出手相助,這一次我同樣想聽聽你的看法”。

    “董事長過謙了”,倪洱不想居功自傲,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憂,“不過,董事長,既然你問我,那有一件事我不得不說。。。”

    “好”,關山情對倪洱的想法很重視,“你說說看”。

    “山情上市沒多久,文氏集團就買了一些股票,後來遭到濁水公司做空,文氏又趁低價買了一部分山情股票,要想知道他這次出售資產給我們,有沒有別的用意,就看看他現在有沒有處理山情股票,我最大的擔心就是文氏會不會特意掏空我們的現金流,打山情股權的主意”,倪洱說道。

    “對”,聽倪洱這麽一說,關山情也突然隱隱約約意識到這個問題,接著問了一句,“你說具體點”。

    “既然文貴山想把文氏集團變現,就沒道理一直以文氏集團的名義持有山情股票”,倪洱繼續說道,“如果他已經把山情股票處理了,說明他出售產業是出於他的本意,否則的話,我建議董事長暫停簽約,再觀望一段時間”。

    關山情看著倪洱,想不到他思慮得比集團所有的高層都全麵,馬上打了一個電話給賀敏,“小敏,你馬上跟港交所聯係確認一下,已經進入山情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的文氏集團,現在持有山情股票的情況,查到了,馬上向我匯報”。

    接到關山情的電話,賀敏馬上跟證券公司聯係,核對山情股份現有股東持股情況。

    很快,查詢信息反饋到山情集團,賀敏親自到十六樓關山情辦公室匯報。

    原來,文氏集團已在十月上旬將所持有的2250萬股“山情股份”股票分五批分別轉讓給了五家不同的券商,轉讓價在當天的市值基礎上了打了九折。

    聽到這個信息,關山情稍微鬆了一口氣,問賀敏,“為什麽這麽大量的股票轉讓,我們不知道?”

    賀敏回答道,“這種情況屬於散戶交易,不需要公開披露,原本會在我們月底的證券變動月報表上有所體現,這段時間我們都把心思放在收購文氏產業的事情上,所以就沒關注到這一塊。。。”

    關山情轉頭對倪洱說道,“現在放心了吧?”

    賀敏好奇地看著她的姐夫,第一次見到他這麽正式地征詢別人的意見,而且還隻是一個總裁辦的秘書。

    倪洱笑道,“董事長,我隻是提個醒,查清了就說明這次收購應該沒問題”。

    在當天上午的簽約現場,關山情和文貴山親自代表兩家集團公司在《產業轉讓協議書上》簽字,雙方集團的高層管理人員、律師團隊悉數到場。

    關山情本想邀請胡市長參加簽約儀式,被文貴山婉言拒絕了。文貴山的意思是自己即將變賣文氏集團、移民國外了,不想再驚動政府領導,做什麽都要低調。

    聽他這麽說,關山情隻能作罷。

    雙方書麵協議約定,文氏集團“泰來新城”、“泰來嘉城”和“城北樓盤”這三個項目,作價8億人民幣,全部轉讓給山情集團。而山情集團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按2億、3億、3億的額度,分別進行付款,在十二月底全部付清。

    協議簽字後即日生效,中午山情集團準備了招待午宴,文貴山卻好像沒有心情跟關山情把酒言歡,草草吃了點飯,便率領文氏集團的管理團隊跟關山情作別,匆匆離開了山情大廈。

    看著文貴山心事重重地走了,關山情對他那種忍痛割愛的感覺感同身受,就像自己親手養大的兒子要拱手讓人一般,確實沒有心情留下來跟關山情推杯換盞。

    這份“兔死狐悲”的感覺隻在關山情的心裏停留了一會,很快就被他拋諸腦後,午飯後,他緊急召集全體高管開會,重點布置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準備支付第一批2億元資金,由賀敏著手跟銀行借款;第二件事是馬上接手文氏的三個樓盤項目,由關曉山負責。

    新的問題又擺到了關曉山的麵前,如何接手管理剛剛收購的項目?

    十五樓會議室,關曉山第一時間召集倪洱、韓濟和葉小凡開會。

    葉小凡說道,“總裁,審計這塊我剛剛入門,並購管理我是一竅不通”。

    韓濟兩手一攤,“我也是門外漢”。

    他一說完,包括關曉山在內,三個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倪洱。

    這一年來,他們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困境、逆境找倪洱”,一旦倪洱不在,遇到“疑難雜症”,他們便是一籌莫展。

    倪洱說了三個字:“不要亂”,然後跟他們細細解釋,這三個樓盤都是文氏開發的,貿然替換原有的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必然會引發混亂,客戶必定會流失,再加上十五樓八個營銷人員是剛剛從人才市場招聘的,是為“水意樂府”儲備的,不能派過去,集團營銷部都是董彥剛直管的,派人過來很可能會引發衝突,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是維持現狀。

    “那我們接手之後該做些什麽呢”,關曉山問道,“不能什麽都不做吧?”

    “簡單”,倪洱說道,“先派董部長去安撫好文氏的業務營銷人員,從中遴選幾名中層管理人員,讓他們實行自治,然後我們山情建立一個巡視製度,安排幾個巡視專員,定期去三個樓盤駐點,不必參與樓盤銷售具體工作,先作為山情的代表履行一些管理職責”。

    “倪洱,你的想法很獨特啊”,韓濟佩服地說道,“那巡視專員安排誰去呢,我們幾個都沒時間,設計員就是畫圖的,不適合吧,從審計室抽調人去嗎?”

    “不”,關曉山首先否決了韓濟的提議,“審計室的工作還要往下推進,企劃部和營銷部的審計必須在年內完成,這是既定計劃”。

    “對,不從審計室抽人”,倪洱說道,“人選我已經有了”。

    “誰?”,關曉山、韓濟和葉小凡都好奇地看著他。

    “還記得上個月的八個暑期工嗎?”,倪洱繼續說道,“你們覺得怎麽樣?”

    “不會吧”,葉小凡隻覺得不可思議,“那八個大學生素質還行,就是太嫩了,怎麽能幹這個巡視專員的工作?”

    關曉山和韓濟同樣有這樣的疑惑。

    “正因為她們是一張張白紙”,倪洱解釋道,“才沒有沾染市場上那些營銷人員的一些習氣,隻要我們充分授權、加強培訓,自然能幫上忙,我的計劃是八個人分派到三個樓盤項目,她們還是在校大學生,平時不一定有時間,在周末和寒暑期去售樓中心駐點就可以了,先讓她們熟悉那裏的工作,後麵的事可以慢慢來”。

    倪洱的這個提議未免太過大膽了,關曉山不敢自決,躊躇了一會,還是打電話跟關山情匯報了一下。

    關山情在電話裏笑著說,“城北樓盤就是那幾個小姑娘幫忙炒起來的吧,幹得不錯,至於你們怎麽用,就你和倪洱定吧,曉山你是總裁,這種小事以後就不要再征詢我的意見了。。。”

    聽完父親的訓示,尤其那句“就你和倪洱定吧”,用意再明顯不過了,那是充分支持倪洱的想法了。

    “好”,關曉山下定決心,“董彥剛那邊我來安排,巡視專員的事情就由倪洱去辦”。

    散會後,關曉山和倪洱便分頭行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