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海軍擴張計劃

字數:3978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家祖左宗棠 !
    不同於6軍的建設,海軍對國家經濟、工業基礎、人才培養體係、培養周期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縱然在鐵甲艦時代,海軍的培養周期的大幅縮短,但其對國家經濟、工業、人才的要求都更高。
    俄國人口1.4億,年財政收入3億英鎊,鋼產量200萬噸,而東南人口0.98億,年財政收入0.1億英鎊,鋼與生鐵總產量加起來也才90萬噸不到。
    俄國能夠同時間建造十多艘噸位超過9千噸的裝甲巡洋艦和戰列艦,但東南隻能同時建造兩艘噸位不超過9千噸的裝甲巡洋艦和岸防戰列艦。
    而人才培養上,巡洋海軍的狀態則相對較好,考慮到沙俄1貫的軍紀問題和糟糕的水兵待遇,這方麵東南巡閱府相信,隻要按部就班的走下去,巡洋海軍的將士們絕對要勝過沙俄的水兵和軍官。
    因此,於海軍發展而言,東南亟待解決的就是財政收入和造船工業。
    前者的情況較為複雜,事關國家主權,需要與列強更進1步的交涉。
    造船工業上也急不來,地中海造船公司與國內3大造船廠的合作正在穩步進行,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赴法留學,而且其中除了造船、輪機、鋼鐵等專業,還不乏金融、政治等專業的學生。
    針對本國造船工業不足的問題,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就1個字——“買”。
    所以東南海軍司製定了1項針對主力戰艦的宏大的十年海軍規劃,要建立1支“88艦隊”,即8艘裝甲巡洋艦和8艘戰列艦。
    但這句話也隻是在海軍司內說說罷了,財政壓根不允許海軍這樣大4揮霍,因此在精打細算之後,1份《十年海軍艦隻擴充專案》成功上報至巡閱府,並獲得批準。
    這項計劃中除了包含已經在建的1艘鎮海級改裝甲巡洋艦和兩艘定海級改防護巡洋艦外,還包含了4艘裝甲巡洋艦、4艘戰列艦、兩艘岸防戰列艦和4艘防護巡洋艦,以及若幹艘訓練艦、雷擊艦等其他艦艇,預計總經費為5600萬元(800萬英鎊)。
    海軍認為,若這個計劃能夠如期完成的話,雖然巡洋戰艦總量仍遠不及沙俄,但在新式艦隻方麵已經與對方的太平洋艦隊十分接近了,海軍也就可以憑此力量,至少可以與對手進行周旋,不至於完全落於下風。
    出現這樣的設想對於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海軍無法想象俄國會從地球的那1邊調1支艦隊來進攻東南。
    在這種設想下,以本國作為1個6權大國的身份,隻要保證海軍足以與敵人周旋即可,剩餘問題均可以在6地上解決,所以從根本上,隻要中國在6軍上保持不敗,勞師遠征的俄國就必然失敗。
    對於這個想法,海軍司和巡閱府的預估是相當保守的,但左念微很清楚,如果對付東南,俄國派出的軍艦隻會比那支艦隊更加龐大,如果想要對方沙俄,不說建立“88艦隊”,起碼不能低於“66艦隊”,而且對戰艦的質量要求還相當高。
    但東南的經濟並不足以支撐這樣的海軍發展,所以經濟振興刻不容緩。
    而首要任務便是海關問題,關稅是稅收大頭,也是保護本國實業資本發展的重要工具。
    1895年8月13日,左念微與外務參讚施肇基1同在上海會見了英國駐華公使歐根那和總稅務司赫德。
    左念微這次來的目的其實隻有1個,就是關稅主權。
    現如今東南巡閱府的稅收中占比最大的是關稅,每年3千萬元,其次是鹽稅,每年近3千萬元,其餘的商稅、農稅等等,加起來也就1千多萬元。
    而且,關稅主權還不僅僅在直接的財政收入上有體現,更重要的是為國內實業資本發展保駕護航。
    實際上,這種會談在中日條約簽訂時,雙方就已經接觸過了,但英國方麵顯然還不是很願意。
    這次會麵,歐根那特別把赫德帶了過來,希望在談判中取得1定的優勢,但這麽做並不能改變東南巡閱府就關稅主權談判的決心。
    “歐根那公使,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那樣,我國無力維持1支足以對抗俄國艦隊的海軍您應當知道,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日本在俄國麵前不過是觸手可及,而日本擁有大量的優良的深水港。”
    東南就算是海軍全滅,也能活下來,無非就是混得慘了點罷了,但如果日本被俄國端了,那英國的遠東戰略可就是1張廢紙了。
    “貴國可以擴充海軍,帝國的造船廠永遠向朋友開放,我國也願意向貴國提供必要的援助。”歐根那還是那副樣子,揣著明白裝糊塗。
    “在確保我國北方防務安全之前,我們不會向海洋拓展更多的力量,而在6軍方麵,德國朋友似乎更願意幫助我們。”
    在連續兩周談判無果之後,左念微又在上海和德國公使巴蘭德進行了會麵,而且沒有任何藏著掖著,大大方方的公布了東南6軍與德國6軍之間的合作,同時表示願意德國的鋼鐵、鐵路和機械製造公司進入東南,雙方當即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業務包含東南6省的鐵路建設和機械製造。
    德國人的突然出現引起了英國人的注意,歐根那的態度也因此軟化。
    在雙方長達1個月的談判中,最終英國表示願意“照顧貴國國民情緒”,“維護兩國友好”,向東南巡閱府逐步轉交關稅,各租借地也會在合適的時候交還。
    租借地到底什麽時候能還到東南巡閱府手中還不知道,但關稅方麵卻已經有了轉機,總稅務司會在3年內將華人雇員數量擴展到80%,並在東南轄區內接受中英共同海關委員會的監管。
    同時,英國願意與東南繼續談判海關權力的交接,並在5年內歸還台灣、淡水關稅司,同時願意與東南共治南京、鎮江、9江等長江內的海關。
    雖然英國人依然牢牢把持著上海、福州、廈門、寧波等重要地區的海關,但英國為了安撫東南,通過了1個《海軍援助法案》。
    《海軍援助法案》中,英國表示將在5年內向東南海軍司提供1筆價值千萬英鎊的低息貸款,東南海軍可以使用這筆錢在英國訂購戰艦,購買造船設備,雇傭英國公司或中英合資公司修建造船廠、港口等海軍設施。
    同時,英國還設立了5項海軍留學項目,允許東南的海軍軍官赴英深造,向東南的造船廠、海軍兵工廠移交1些技術,允許中國造船工程師赴英學習深造等。
    在與東南巡閱府的談判中,英國也更加確信,東南並非是執行洋務的清廷,而是與甲午戰爭之前的日本1樣,是1個“文明開化”的自治政府,而且東南巡閱府的潛力遠超日本,能夠很好的對付沙俄。
    在英國的幫助下,東南巡閱府開始了1輪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東南成立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又組建了大量的合資公司來吸納英、法、德、美的資本。
    在左念微的參與下,東南巡閱府出台了《5年建設計劃》,重點指導各種重工業建設,同時大力宣傳實業救國理論,鼓勵民間商人創辦實業。
    其中最大的部分就是鐵路,1條被外國人稱作“大十字鐵路”的鐵路幹線在1895年7月開始動工,其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兩大1小,3條鐵路,分別是“濟南—徐州—江寧—上海—杭州—福州”,“上海—杭州—鷹潭—萍鄉”和“江寧—馬鞍山”,這條鐵路溝通了徐州、馬鞍山、萍鄉3大煤鋼基地和上海、福州兩大造船基地。
    當然,這麽做也不是沒有代價的,東南巡閱府的外債逐漸開始累起來了,負債年年漲。
    不同於日本,東南巡閱府上下對於負債是相當擔憂的,但又知道工業不能不發展,工業化總是要貼錢的,這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