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工匠和創新精神

字數:9254   加入書籤

A+A-




    秦江月說:“書記,您別小看了這一毛錢。▲∴頂▲∴點▲∴小▲∴說,x.蔬菜大棚所有的蔬菜品種,一季的產量平均在3000斤,120萬畝,一年兩季的產量72億斤,他就可以收入7.2億元。他的蔬菜銷售公司才15個人,創造的效益是多少呀。當然了,相對於我們和農戶這些種菜的人來說,確實是少了一些,可這裏麵有一部分是我的,還是我們家的嘛。”

    “你這麽說也有道理。江月同誌,今年我們大概能夠產生多少效益?”

    “每畝的純利在6000元左右,每人大概有24億。但如果在今年全部扣除投入的話,可能就隻有兩個億了。您公司在蔬菜基地運走的蔬菜比較多,一直沒有進行現金結算,您就沒有現金可分了。書記,這些投入都是你們家公司的資金,今年將投入的資金扣除了也好。”

    午陽說:“是不是分幾年扣除,你也拿一些錢回去?”

    “不用分期扣除了,這麽多資金,如果是銀行貸款,利息都不少呢。”

    “那你這一年算是白辛苦了。”

    秦江月笑笑說:“留下了那麽多的蔬菜大棚,還能分到兩個億嘛,明年就可以全部分現金了呢。書記,您能不能透露一點,你們家公司運走那麽多蔬菜,都是用在哪裏呀?”

    “都是公司的工廠、工地、賓館酒店,還有就是公司員工住的生活區,運回去就分給大家了。前段時間運走的1000車,是發往西北的。江月同誌。我會安排下去。明年起。每次都必須用現金結算。”

    秦江月說:“書記,我不是這個意思。您拉走的不到一半,何必讓資金在銀行轉來轉去呢?我是想知道,這次拉走的是時令蔬菜,不包括蘿卜、大白菜,也沒有肉食,5萬噸得多少人吃呀?”

    午陽可不敢跟她說實話,這家裏公司的事情。即使是洪書記都不清楚的,大老板知道在西北投資的事情,可在其他地區投資的情況,也不一定了解的。“西北冬天氣候寒冷,不好運輸,這些時令蔬菜運過去後,一般就是收藏在地窖裏,味道雖然差點,但總比天天吃蘿卜白菜強多了。到明年解凍了,再運新鮮的過去。明年四月底五月初。黃瓜、西紅柿等補充維生素的蔬菜,還是要送過去一些的。”

    “好。到時候我安排人留好就是了。書記,處理好手頭的工作,我就跑部委一趟。”

    “別老惦記著市裏的工作,到了京城,多呆些日子,把能夠拜訪到的首長都拜訪一遍,混個臉兒熟嘛。”

    秦江月笑笑說:“書記,你這是要我培養人脈呢,謝謝了。市裏的事情,就請您多擔待點。”

    “老板,咱們往哪裏走。”汽車已經出了大院,徐正良問。

    “我們去黃可的研究院看看吧,不知道這小子折騰成什麽樣了。”

    徐正良笑笑說:“老板的眼光肯定是不錯的。”

    午陽說:“那也不一定,我就擔心那是個誌大才疏的家夥,雖然想搞好,畢竟沒有經驗,眼高手低是難免的。”

    “我覺得不會,我跟他打交道不多,但我覺得他是個人才。”

    “從他搞紡織品市場來看,還是不錯的。”

    徐正良說:“潭州和易河的汽車市場也不錯嘛。”

    “你去看過?比淥江的汽車城何如?”

    徐正良笑著說:“跟潭州和易河的汽車城比,淥江的就是一隻麻雀,這兩個是空客a380。”

    “相差那麽大嗎?”

    “可不是嘛,易河跟潭州的汽車城,光是舉辦汽車展銷的場地,就比淥江的汽車城大,為汽車提供服務的商家,就有兩百多家,各種品牌的客車、貨車、工程機械的4s店,超過了兩百家,世界上著名的品牌、國內所有的品牌,在這裏都可以買到,可以享受到服務。老板,您給了黃可多少錢來搞這個事呀?”

    午陽笑笑說:“他花了多少錢,我還真不清楚。公司的大宗經費開支,我是知道的,我記得他去年剛開始去做的時候,一次從公司劃走了500億吧。”

    “那就難怪了,這麽多錢,建幾個工廠、市場,還是不難的。”

    路上還比較順利,時間不長,就來到了一處圍牆高聳的大門口,門柱上掛著一塊牌子:黎明集團自動化研究院

    大門緊閉,門口站著一個保安,看了他們一眼,眼睛又平視前方了。徐正良說:“師傅,開一下門,我們進去看看。”

    “請回吧,這裏是研究重地,謝絕參觀。”

    徐正良說:“這位是市委黎書記,特意來看看的,能不能通融一下?”

    “不行,市委、市政府來,必須出示公函。”

    午陽知道,他們是照章辦事,肯定是沒辦法通融的,隻好拿出手機,打電話給黃可。

    一會,黃可從側門出來,吩咐保安,“把大門打開,我們的老板來了。”然後又滿麵笑容地說:“老板,可難得驚動您的大駕呀,快裏麵請。徐哥,請你將車停在停車場,坐我的車一起進去吧。”

    午陽笑笑跟他握手,寒暄著,眼睛卻看向了路邊的兩座紫銅雕塑,右邊一尊是魯班,底座上五個字:優秀的工匠;左邊一尊是**迪生,底座上也是五個字:創新是生命

    上了黃可的車,他就麵向午陽開始講開了:“老板,一直想給您匯報工作的,您職責重大,不太管這些事,我就隻給熊剛強和羅佑民兩位作過簡單的匯報。兩位老總對我的工作還是蠻支持的,羅總去年和今年,先後來視察過5次,熊主席也來過3次。公司的其他高層。裴政委、謝總、袁總、羅總、邱總都來過。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支持。如果說。到現在為止,我們還做了應該做的工作的話,與他們的關心、支持是分不開的。”

    午陽笑道:“黃可,你這些客套話,留著給喜歡聽的人說,我更喜歡聽數字。”

    黃可笑笑說:“我這不是來個開場白嘛,要不然就顯得太突兀,太沒水平了嘛。數字到了辦公室再匯報。您看看這兩邊,一個個院子,就是我們的研究所。到目前為止,我們設在這裏的研究所有8個,設在海邊的有一個,正在招募人員,準備正式成立的有5個。”

    “都有一些什麽研究所?”

    “主要是以汽車、無人機和機器人研究所為主。一個是研究電動汽車的,目前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隻要汽車首次啟動前,給電池充好電,以後就可以利用兩個車軸作為轉子發電。從而給蓄電池充電,不再需要另外給蓄電池充電。汽車的行駛裏程沒有限製,我們製造的車輛已經在試用中,效果比較好,還沒有發現大的問題;第二個是研究自動駕駛汽車,這又分為客車跟貨車,貨車又分為在公路行駛的和在礦山坑道內行駛的兩種。您現在坐的,就是我們研製的自動駕駛客車,您看我隻啟動了發動機,一路上都沒有進行過操作,主要是在汽車的前麵設置了一個激光掃描係統,通過發射的41束激光進行掃描,可以正確分辨和避讓超過3厘米的障礙物,可以自動加速、減速、製動等,通過gps設置,可以自行選擇路線,到達設定的地方,這一點在礦山的坑道裏麵特別有實用價值。”

    徐正良說:“如果前麵是坑窪地或者是溝渠,能識別碼?”

    “不能,現在就是這個問題卡住研究人員了,暫時如果投入使用,還是必須有駕駛員操作的,隻是減輕勞動強度。”

    午陽說:“我覺得可以製造一批,先投入礦山使用。在一些金礦,礦脈的走勢不像煤礦那麽直,經常是七彎八拐的,從開采麵到冶煉爐又比較遠,不能用鬥車或傳送帶運送礦石,駕駛員特別辛苦,一個班隻能工作四個小時,如果有了這種車,工作6個小時就沒問題了,每天隻要排4班。”

    黃可說:“老板,這種車我們馬上建生產線,就可以投產。您覺得多大的產量可以滿足需要?”

    “這個我可拿不準,你們經過調查去確定吧。反正我和朋友的礦山,同時有20萬輛在運行就可以了。”

    黃可想了想說:“那我們的生產線每年生產10萬輛就可以了,對外銷售一半,用4年時間給您和您朋友的礦山換裝一次,基本上能夠保證正常使用。”

    午陽說:“你們設計的這種礦山車,裝載量是多少?我聽說那種用在露天煤礦的車,裝載量是220噸呢。”

    黃可說:“我們這是用在坑道裏的,坑道比較窄,也不會太高,裝載量最多隻能60噸。老板,這裏就是我們的辦公樓了,請下車。”

    午陽和徐正良下車,眼前的辦公樓,長度倒是很長,大約有200米,可高度隻有3層,太不成比例了。黃可停好車過來,午陽便笑笑說:“黃可,這辦公樓的麵積太少了吧?”

    黃可說:“老板,辦公樓的基礎是按88層下的,可為了讓它提早投入使用,我們建了地下5層、地上3層,就全部停工進行裝修了。現在,我們使用的,隻有二樓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和三樓暫時空在那裏,一樓和負一樓做了展廳,下麵的幾層也都空著。”

    徐正良說:“你們坐辦公室的人員很少啊。”

    “徐哥,我們這麽小一個研究院,院部機關就有百把號人辦公,我都覺得人員太多,可怎麽也精簡不下來了。老板,您是先去辦公室聽我匯報,還是在展廳看看?”

    午陽說:“先看看展廳吧,看看你弄了一些什麽寶貝。”

    “你們先看,有什麽問題問到我,我再介紹吧。”

    進了展廳的門,原來裏麵很大的,5、60米寬,兩百米長。擺放的都是各種汽車、摩托車、航海器、航空器。航海器和航空器有幾件比較大。所以擺放的東西並不多。午陽的目力好。站在中間看,總數量也不過30件左右。

    午陽在領導崗位待的時間長了,已經習慣於抓大事,“小黃,剛才門口那個魯班和**迪生,你們是用來代表工匠和創新,用在研究院和工廠,其意義何在?”

    “創新是一種精神。工匠是一種工作態度。現代社會,各種工業產品層出不窮,如果沒有新的產品,老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麵走,我們的東西就沒有市場。如果有了一批設計人員創造新產品,但沒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不能生產出精良的產品,還是不能占有市場。”

    徐正良問:“工匠精神有那麽重要嗎?”

    黃可笑笑說:“徐哥以前開車,肯定是要修車的,對國產車和進口車。有什麽感覺?”

    徐正良說:“我以前在部隊時,都是開國產車。現在老板的車是合資品牌,我自己的是純進口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國產車小毛病不少,燃油管、潤滑油管滴油,玻璃升降機、雨刮器失靈等,是經常發生的。我們技術嫻熟,平時自己隨便就修好了,不是什麽大事。可我們是跑青藏線的,遇到暴風雪,車輛發生了這些故障,那就是大麻煩。我現在買的這輛進口車,除了按時保養外,就沒有進行過修理。還有,進口車的隔音、隔塵效果,比其他車都好多了。”

    黃可問:“老板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

    午陽說:“那是當然。正良現在開的這台車,外麵灰塵大時,車裏麵也嗆鼻子。”

    黃可笑笑說:“這就對了。生產同一個產品,一樣的生產工藝,使用同樣的材料,為什麽會有不同的效果呢?就是一個精湛與毛糙的區別。我們都知道德國的東西好,為了找到其究竟為什麽會好,我們曾經做了一個簡單的比對,從德國和國產的機器上麵拆下一套螺杆、螺帽,合上以後轉動,國產的轉動不了一圈,而德國的差不多可以轉到底,這就是差別呢。”

    午陽問:“針對這種差別,你準備采取什麽措施?”

    黃可說:“以前學司機、車工、鉗工,都是要學徒3年,還要給師傅端茶倒水,現在一個初中畢業生,學了3個月,就可以生產產品,拿正式工人的工資了。我們的措施,就是招聘一批車、鉗、刨、銑、鍛的八級師傅,對新招收的工人進行傳、幫、帶,達不到師傅的要求,不能單獨上崗。”

    午陽說:“對,這樣對保障你們產品的精湛,肯定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徐正良說:“黃總,其他工種你這樣做,是完全有必要的,可鍛工,都是機器鍛造,有什麽區別嗎?”

    “徐哥,這裏麵區別大了。同樣一塊鋼材,鍛打50次和100次,生產出來的材料,是有根本的不同的,鍛打次數多了,含雜質就少了,結構緊密了,抗疲勞的強度就高多了,生產出來的機器設備,就不容易損壞,使用壽命長多了。”

    徐正良笑笑說:“這裏麵的門道還真多呢。黃總,這些東西,是你們研究出來的嗎?”

    “不是,這些摩托車是買來的,是國外已經在市場上有賣的產品。其它電動汽車、無人駕駛飛機、雙體船,都是我們通過各種渠道買來的,有的產品,我們是連研究人員一起挖過來的,現在我們的研究院,有歸國的研究員280多人,外國籍的科學家40多人,他們都是站在各學科前沿的人。”

    徐正良問:“招聘他們,條件不低吧?”

    黃可笑笑說:“那是當然的。不過,我準備用生產摩托車這一個項目,就將所有的科研經費都賺回來。”

    午陽說:“這是博斯豪斯摩托車,這是奔馳,這是寶馬,你怎麽靠這些賺回科研經費呢?”

    “老板,淥江市有一家生產雅馬哈摩托車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顯示已經虧損兩年,實際上已經虧損多年,到了資不抵債、摘牌的邊緣了。我從去年底就安排財務信息部開始收購其流通股,到今年三月底,我們已經收購了其流通股的八成。6400多萬股。”

    徐正良說:“黃總。你真是財大氣粗呀。”

    黃可說:“股價平均隻有兩塊七。才花了1.8億多,這不算什麽大事,也不難。難的是談判。”

    午陽問:“是跟那家上市公司董事會談判嗎?”

    “跟他們談判是一個方麵,還有跟博斯豪斯、奔馳、寶馬幾家公司的談判。首先要達成跟他們合作生產的協議,取得他們的生產許可,然後再改造這家摩托車企業的生產線,開始生產新型摩托車。”

    徐正良說:“黃總,以老板家族公司的技術實力和雄厚的資金。即使生產這種大功率摩托車,肯定也不是難事,何況已經買回來了樣品呢。”

    黃可笑笑說:“徐哥,如果事情有那麽簡單就好了。這種博斯豪斯摩托車,是v8發動機,排量3000毫升,奔馳和寶馬有v4、v8兩種發動機,排量為3000和1600兩種,售價可是比汽車還貴,你說。這些摩托車是一般的人消費的嗎?人家既然消費得起,肯定就要看牌子。我們隨便生產一款,人家會認可、會買嗎?咱們國產的電視機,產品比日本的還要好,同樣的產品,國產的價格,最高在兩萬左右,日本的高達6萬,那種等離子電視機,更是高達幾十萬美元,可現在國內的高端消費人群,不還是親睞日貨嗎?何況在生產摩托車方麵,我們還根本達不到人家那樣的水平呢?”

    徐正良說:“黃總,你覺得去收購一家瀕臨倒閉的上市公司,會比新建一家工廠好嗎?”

    “這個不好說,是各有利弊的事情。上市公司雖然債台高築,但人家畢竟是生產了十幾年摩托車的企業,技術力量已經十分雄厚了,隻要安裝新的生產線,馬上就可以生產。如果重新建廠,征地、建工廠都不是問題,可幾萬工人的住房等生活設施,我們總得要管吧?你說,幾年能夠安頓下來?老板,您覺得我做得對嗎?”

    午陽笑道:“你這是買母雞生蛋,肯定比買小雞養要快。但買母雞是不是比養小雞省錢,就要看實際操作了。”

    黃可說:“我們在公司的幫助下,跟三家公司簽訂了在亞太地區的生產、銷售協議後,立即跟上市公司商談購買法人股、改組董事會的事情。經報請證監會同意,馬上進行資產重組。股票在公布去年年報後的第三天,即開始停牌。到7月底才複牌,我們的生產線已經安裝完畢,新品牌的摩托車已經投產了。”

    徐正良問:“股票複牌後,肯定大漲吧?”

    黃可說:“這個就沒有什麽意思了。流通股大部分在我們自己手裏,我們自己清楚,企業的生產經營沒有成效,股價再高,也是自欺欺人。可我們不拋股,還是有機構肆意炒作,連拉了14個漲停。”

    午陽說:“st股,每天隻能漲5%,也就是5塊錢嘛。”

    黃可笑笑說:“老板是掙過大錢的,可我隻花錢,還沒有掙過錢呢。到了5塊後,我安排陸續拋出流通股,沒想到我們拋股的第一天,就來了一個跌停。後來我安排自己人將股價拉起。到現在,我們已經拋出3000萬股流通股了。”

    徐正良問:“你們大概賺了多少錢?”

    “現在的股價是7塊多,我們平均賺了4塊多,一個多億吧,也就夠開支研究院今年的工資罷了。支付給三家公司買斷生產和經銷權,我們就花了3億美元。”

    午陽問:“建研究院和生產的工廠,你總的投入了多少?”

    黃可說:“投入不是很多,880億吧。購買科研設備和生產線用去了絕大部分,這些資金要收回來,是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如果將研究院跟各市場捆綁在一起,收回投資就容易多了。投入在各個汽車市場和紡織品市場的多一些,2200億左右。我們將市場上的住房出售,門麵房留著出租,明年底後年初,這些貸款就可以償還。”(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