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歸寧

字數:3968   加入書籤

A+A-


    在去往內殿的路上,劉邦聽朱透講述了這段趙王版‘白馬非馬’的故事,聽罷,他哈哈大笑道:“你這下算是和趙王結上梁子了。”林嫣問:“何為梁子?”劉邦指著朱透道:“就是得罪了趙王,你以後的日子慘了。”

    朱透滿臉苦澀“奴婢也是為萬歲爺辦事,求主子看在奴婢盡心盡力的份上,救奴婢一條性命。”劉邦滿不在乎,林嫣看不下去了“你就是這麽對待下人的嗎?”

    “嗯?朕怎麽對待他了?是說要把他交給趙王啊,還是要殺掉他啊?”劉邦心情愉快地打趣道。

    林嫣道:“那你也沒說要救他啊。”

    劉邦停下腳步看著她道:“他是你的奴才,要救也是你救,管朕何事?不過,料想你也沒這個本事,這樣吧,你親朕一下,朕就救他如何?”林嫣恨恨道:“妄想。”

    劉邦訕訕地摸著鼻子,表情尷尬。

    在一邊伺候的侍女見劉邦調戲林嫣頓時紅了臉,朱透卻覺得沒什麽,他笑得很燦爛,他進宮將近五十年,服侍過的美人,妃子雖說沒有幾十成百那麽誇張,但用手指頭也數不過來。先帝在世時,有好幾次和娘娘們在花園裏賞景,興致來了,就地解決。

    他呢,就在邊上望風,在他看來,主子與娘娘感情好,互相調侃這是好事,說明主子心氣高,對他們這些下人也不會差到哪去,他諂媚地說道:“主子就不要尋奴婢開心了,奴婢一心一意伺候主子,主子寬宏仁慈,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嗯——這話說的舒坦,劉邦笑道:“還是你有自知之明,朕交給你的差事,你辦的很好,朕很高興,放心吧,朕會護著你的,隻要你不要輕易離開皇宮,趙王不敢拿你怎樣。”

    “奴婢謝過主子。”

    劉邦擺擺手“罷了,你們在外麵候著吧,”然後他不顧林嫣嫌棄的目光,拉起她的手走進了內殿。

    太後病了。

    劉邦與林嫣隔著屏風磕頭請安,從屏風那頭傳來的聲音很虛弱“嗯,季兒,皇後你們起來吧,孤身體不適就不見你們了。”劉邦關切地問道:“母後怎麽了?身子要不要緊?”

    “禦醫說沒有大礙,就是偶感風寒,有些頭痛腦熱,吃幾副藥就好了,不必擔心,最近天涼,正是容易得病的時氣,皇後,在坤寧宮的這些日子,你好好照顧皇帝,不可有半點懈怠之心。”

    林嫣拜道:“兒臣曉得——”

    “嗯,明兒是歸寧日,你們這就過去吧,孤讓衛青護送你們。”太後開始打發人了。

    劉邦忙道:“孩兒還想跟您請一道旨意,林清徐雖然口不擇言,在祭朝上掃了母後的性子,但畢竟他也是孩兒的嶽父,還請母後免掉他的罪過。”說罷,他捅了捅林嫣。

    “兒臣年幼無知,還請母後原諒。”

    劉邦直翻白眼,哪裏有人請罪說的如此理直氣壯的?你做不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也就算了,至少得多說幾句感情真摯的話吧,這兩句生硬的話,別說感動別人,就是自己聽到也都會岔過氣去。

    屏風後麵沉默了,劉邦心涼一片“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他心裏為林清徐能有這麽一個女兒而默哀。

    壓抑的氣氛持續了很久,就在劉邦打算告辭撤退時,太後終於發話了,她先是歎息一聲,隨後說道:“劉林氏,你做過什麽,你心裏很清楚,孤不會原諒你,但念在你多少還有點孝心,皇帝又為你求情的份上,孤準了,紅袖,擬旨吧——”

    “兒臣謝過母後。”

    劉邦心滿意足地拿著懿旨離開承乾宮,太後身邊的侍女玉萍問道:“娘娘,此舉是不是有些不妥?”

    一臉憔悴的太後頭也沒抬“沒什麽不妥的,孤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麽,皇帝畢竟是皇帝,該給他的還是要給,一味地打壓他隻會讓他產生逆反心理,放心吧,他也隻是想要點麵子,少年心性,隨他去吧。

    況且,皇帝如今既沒有表現出奪權的跡象,又無依附他的黨羽,一個人還翻不了天,反倒是朝中的那些大臣,如今才是心頭之患,孰輕孰重,你們心裏得有數。”

    玉萍應道:“娘娘說的是,奴婢有些多嘴了。”

    太後擺擺手,示意讓她們退下,昨夜頭痛難忍不得已服下禁藥,這會副作用發作,她拄著枕頭,不一會就昏睡了過去。

    ...

    詩有雲: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歸寧,是古時流傳下來的一種禮俗,又可稱做客,返外家或三朝回門,是指新婚夫妻在結婚的第三日,攜禮前往女方家裏省親,探訪,女方家人此時亦須準備宴客,通常是在中午,稱作歸寧宴。

    請女婿可是一件大事,女方家必須拿出十足的禮節,宴會也是最高的規格,華夏大地,文明之邦,凡事都得遵從一個‘禮’字——女方家得讓人知道,他們是有教養,有禮數的家庭,從他們家走出的女兒那也是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良家女子。

    所以說,歸寧宴不僅關係到家族的名譽,也是給嫁出去的女兒漲麵子,女婿滿意,女兒到別人家也能好過些不是?

    林府是金陵有頭有臉的人家,家主林清徐是朝廷的三品高官,官聲在大渝是出了名的好,其夫人呢,也是出自名門大戶。

    更重要的是,林大人的千金,金陵才女林嫣進大牢,上刑場,最後進宮當皇後的事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她的傳奇事跡還被編成了戲曲,演義,在民間廣為流傳,為世人所津道。

    她今日歸寧,無數人慕名而來,一大早就聚集在林府門前,金陵縣令還當是有人聚眾謀反,急忙寫了奏折遞送給朝廷,他的上級見之大怒,在奏折上批複‘草包’二字打了回來,還命令他盡全力維持治安,若是出岔子,就割他的腦袋。

    金陵縣令派出了府衙中的所有捕快,即便是這樣,人手也是不夠——百姓聚集的越來越多,到最後將整個街道都圍了個水泄不通,無奈之下,他隻好又請求上司,希望朝廷派禁軍來幫忙。

    禁軍派人封鎖了去林府的各個路口,阻止後來人員進入,又將好多人驅散出來,這才有了一條可供通行的路。

    饒是如此,當劉邦到時,他還是被嚇了一跳,街道的兩旁密密麻麻地全是人,擁擠的人群,傘也撐不開,有好多人就站在雨中,眺目等待。

    “皇上駕到,外人回避——”朱透提著嗓子大聲喊道。

    噗通,人群就像是被風吹倒的麥子,跪在地上,長長的紅地毯一直鋪到街的盡頭,林清徐帶著全家老小,走到劉邦駕前拜道:“臣,恭迎陛下,恭迎娘娘”劉邦下了馬車,拉著林嫣走到人前伸手虛扶,讓眾人平身。

    這一幕,被有心人畫在了紙上,而他也憑借這幅被後人命名為“高祖歸寧圖”的國畫躋身天下十大家的行列。

    當這幅畫曆經千年,被陳列在博物館供人參觀時,後人才有幸從畫中了解到那位千古一帝記錄不多的日常生活。

    但史學家對這幅畫所描繪場景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據考證,當時高祖隻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年,根本不可能像畫中那般高大。

    也有史學家爆料稱,這幅畫其實是後作的,最初的版本被高祖帶進了陵寢,隨之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