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該來總會來的(二)
字數:4807 加入書籤
得知元的確切動向方少雲一點也不吃驚,反而鬆了口氣,事情是逃避不了的,隻能麵對現實。自己已經為之努力了四年多,準備當然越充分越好,但主動權在元一方。
現在別說有選擇權,元那裏根本沒有自己的字號。在元的眼中自己隻怕歸於山匪亂民一類,官軍掃平後順帶掃一掃就可以了,最多等大局安定下來再掃平的小事。
不受重視也有好處,元現在造船正式進攻大概會放在夏秋之際。夏季太熱秋季太遲,也許夏末秋初可能性最大些,北方已不酷熱趕到南方也已經涼快。
一開始的鋒頭所向絕對不會有自己的份,不發生大的意外變化,至少開戰後二三年內沒有人會來打攪自己的建設。就是不知道宋元整個戰爭過程,隻知道小皇帝在什麽太後挾持下投降了。最後在崖山那個姓陸的背著繼立的小皇帝跳了海,隻有一句話記得非常清楚,隨行有十餘萬士人也蹈海而死。
宋在此時才算完了,但這是那一年不清楚啊!為這糾結與煩惱無濟於事,方少雲隻能寬慰自己比起同時代的人畢竟還是知道太多了的。再說除了曆史係的大學生,大多數後世人的曆史知識也不會太多,自己也不是最孤陋寡聞一族。不知道會穿越這時代,不然讀一天這個時期的曆史記載也好呀。
大局知道總可以估計更準確些,方少雲此時不再如第一次見到吳鐵口那般惶恐與惕然,因而舉動有些神經質。現在他經過磨練已經自信多了,再看自己讓吳鐵口去襄樊打探消息雖非無用,實際效果並不大是真的。
自己隻要知道元軍從襄陽南侵消息就可以了,元軍這時間那裏有閑心來管自己這個土匪豪強一般的人啊!不過說回來,偵探消息是非常重要的,隻是自己力量太小,這些戰略性情報現在對自己作用不大,有點雞肋而已。
得到吳鐵口情報方少雲雖不依靠這個但他的心裏更加有了底,安慰與感謝吳鐵口時勸他這次回來就不用再出去了。不管吳鐵口這些年提供的情報作用大不大,這是方少雲允諾的事,他不能言而無信。
吳鐵口搖搖頭沒有答應,說自己用一支靈芝忽悠的那個千戶人不錯,這情報也是從他那裏獲得。論起淵源據那千戶自己說,他雖然也是蒙古人可祖先與忽必烈家族乃仇敵,所以提拔不快,因而有些怨氣。吳鐵口是想繼續呆在這人身邊弄情報外,或者可以做更大的事。
吳鐵口既然如此決定方少雲知道勸不了他,於是也沒有多勸,隻給了他二支三葉靈芝充作經費。另外給了他一本他改編的三字經,並教了他阿拉伯數字,讓他今後若有情報不方便送,可寫密信差人送來,密鑰六個數字分為頁數、行數、次序。
見到這個方法吳鐵口大為驚歎,如此簡單卻如此難於破解,比藏頭詩之類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再三看了方少雲幾眼說:''你真是個小怪物啊!元的舉動被你估算如此準不說,這辦法你怎麽也想得出,太絕啦!別說不明白的,就是知道方法也不管用。''
吳鐵口匆匆而來隻住了一晚,由方少雲請他吃了一頓晚餐,次日吃過早點匆匆走了。方少雲隻送了幾步就被吳鐵口笑著揮手止住了,方少雲站住後聽他自言自語:''老朽是個廢人了,你小子還有事忙,唉!漢家邦國多艱難,老朽就挑輕鬆的了,力不從心啊,不似你小子,力不----。''
送別吳鐵口方少雲也是有點傷感,按說他應該是老江湖油子了,這些年卻如燕趙之地的慷慨之士,為自己的事不計辛苦與危險,讓他不由敬佩。
吳鐵口離去後方少雲也沒有向眾人宣布元的動向,他此刻更加自信,所以隻按自己的計劃行事。反正還有時間也不忙匆忙反應,現在護衛隊已經建製完備,再訓練一年擴充一下再訓練半年擴張到三級部隊上萬人也不難。如此情形下現在為什麽還要緊張,再擴大護衛隊也沒有必要。
考慮一下方少雲覺得少兒隊現在有點不符合形勢,不少學習班出來的小孩文化不高,進高級班不行學徒也用不了如此多。新來的少年更加難於安排,大部分都在當勞力使用,這有點浪費,現在糧食不缺,還是索性組織起來成立個少年軍校,能培養出來今後更加不愁了。
有這個想法方少雲即刻下令組織成立少年軍校,這少年軍校專收十四歲至十七歲的少年及少量女孩。女孩可以負責各村婦女武裝及護理等事,至少也是為訓練出婦女幹部的一部分。
少年軍校分為速成班與普通班,速成班主要是炮兵培養。現有炮兵直射當然會,但測距、彈道之類不懂,雖然也在教授著效果沒有現在的少年好,因為這些少年識字更多,除了方少雲帶出來少兒隊進入炮兵的,素質普遍比原士兵高一點,而且他們將受到更多教育。
成立了少年軍校方少雲仍然兼任了校長,由喬子民任教育長,共有五百多人分為十六個排。喬子民現在也是老人了,資格隻比方家人稍後一點,這些年在學習班教書還是勤勤懇懇,還常被方少雲拉差幹些雜事,有時起草些文件、規章之類,有點政治覺悟了。
他編輯的四角號碼字典已經完成,現在軍事優先,所以已經在旗號與燈號上試用。至於編正式字典現在刻板印刷沒有能力必要性也不大。
喬子民工作不錯,又是老資格,文化在方家穀也是少數高端之一,加上能力有點還是表哥,方少雲想來想去尋找人選,最後讓他實際負責少年軍校。至於教官一方麵從護衛隊選人,文化課可以用普通識字的人,數學教育方少雲有時隻能親自上課。
少年軍校隻是一步閑棋,暫時派不上用場。忙完少年軍校的事方少雲繼續研究望遠鏡,坩堝、爐灶改良在他忙少年軍校時有人在幹,並有點進展,方少雲索性將此事交給跟隨自己最長的四個少年分二個繼續研究。
這四個少年有一個是方家子弟方土昌,不管方家人智商高不高,因為這裏是方家人發展起來的,最早跟著方少雲的幾乎都是方家子弟,這些年淘汰不少畢竟起步早有優勢,所以這方麵仍然有方家子弟。
除了方土昌田阿林與齊誌高都是孤兒,孤兒收留時一開始考慮了性情與智力,加之年齡不大方家穀待他們真誠,而團結奮鬥努力建設的氛圍很好,所以成材比例最高。
隻有沈天順為流民子弟,還是第一批來的人中的子弟,後麵來的人直接跟著方少雲的機會就少了,現在還沒有什麽冒尖者出現。從概率而論應該有更多聰明的少年,隻是他們的機會不大好。
方少雲帶領少年當助手也培養了他們,不管那個地方都有這樣的少年正在成長,這四人算是比較有培養前途的,這才長期跟著他,不過望遠鏡項目可能要留下一個人負責了。
有人負責坩堝與爐灶改良方少雲就專心研究製造鏡片如何壓製與研磨。這方麵反正有玻璃可以代替進行,不管壓製與研磨普通玻璃與水晶玻璃沒有本質性差別,在水晶鏡片無法獲得時完全可以代替。
方家穀現在生產玻璃的技術比較成功了,那琉璃燈、風燈與花瓶每月出貨量不小,平板玻璃雖沒有外銷區內建築物采用不少,還建了暖房冬季種菜試驗,連玻璃鏡子也試驗了幾次。可以說拿出去都是錢。之所以沒有大量生產乃是運輸問題,另外方家穀不缺購物資的錢,還有要防人眼紅,所以不急掙錢。
方少雲不想大量存錢隻要物資,所以他奉行多樣化比較平衡的貿易,出售的貨物隻比進貨量大一點而已,若是放開生產與銷售如今幾倍生產也不夠。
如琉璃燈與風燈他為了資金不足而推銷了一段時間,隨著資金寬鬆又卡緊了,寧肯生產了放倉庫也不加大銷售量。
玻璃生產量有了一點,技術也有了一點,就是本地原料不好而透明度不佳。這事方少雲沒有強求,反正現有商品能出售就可以了,質量現在不用講究,有用就不錯了。
玻璃質量差做望遠鏡不行試驗行,方少雲隻知道望遠鏡有透鏡與目鏡,別的什麽也不清楚不懂。但鏡片雖不知什麽曲率好,可以先定一個試試看,第一步是把鏡片壓製出來與研磨出來。
壓製鏡片比較容易,熔化的玻璃放進加了溫的模具壓實就可以了。為擔心玻璃放入後迅速冷卻還給模型加了溫,如此壓出來的鏡片果然質量不錯,十分飽滿隻要稍加研磨就可以了。
鏡片坯有了接下來是研磨試驗,手工研磨太費工夫且考驗技術又質量不定好。方少雲是準備造磨鏡機來磨製鏡片,靠手工不可能不可靠隻能靠機械。
設想一下方少雲覺得研磨機應該不難,其實有如鑽床就行,上麵壓著鏡片高速旋轉,下麵是一定曲率的細砂輪,或者物料不轉砂輪轉也可以。
每一步都是新的挑戰,機架、軸承、傳動與高速旋轉每一項都要設計與不斷修改。好在這個加工扭力不大機架可以用硬木製作,每次修改比較容易;軸承精度要求不高用軸瓦就可以;動力就如縫紉機腳踏動,然後大輪帶小輪三組,牛皮為皮帶算是成功了。
忙忙碌碌顧不上了解外麵小事,七月從縣衙傳來消息元已經正式宣布伐宋。這時方少雲才開了個軍政主官聯席會議,主要是要大家不驚慌、不害怕、不亢奮,保持適度關注與警惕,繼續做好自己的事。
會議後方少雲繼續自己的研究,腳踏研磨機已經在試驗,小毛病不斷修改,從機械方麵論這機器基本上是成功了,現在問題是研磨用砂輪的材料不夠細膩,使磨出的麵有些霧蒙蒙不夠透明。
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方少雲記得前世用牙膏拋光,牙膏用的是碳酸鈣,這碳酸鈣好解決,其實輕質的煙灰更細膩,用煙灰調油一試果然能將鏡片拋得非常光滑,這一來研磨的難題解決了。
此時熔化水晶壓製鏡片的難題全都過關,正式試製望遠鏡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