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艱難造槍之途(二)

字數:4764   加入書籤

A+A-


    造槍非常傷腦筋,但從縣城裏王吏目送來的戰局發展方少雲每次送來都會看一遍的。如今各級官府官吏最關心就是此事,這個戰局發展關係他們的生死榮辱選擇,所以這類消息現在流傳最快。

    之前方少雲想打聽,但這類消息少又傳得慢外,官吏也不會輕易外傳。而今幾乎公開傳說戰局情形,隻不過民間消息遲到一些,也失真大一些。

    現在的戰局形勢對方少雲沒什麽直接影響,沒有詳細地圖加這時代地名與後世不定一致,讓他看到局勢如雲裏霧裏一般,隻知道宋今天失了那裏死了多少,元攻擊鋒芒又轉向那裏等等之類。

    如元屠沙詳、破新城、下複州、陷陽邏堡、占漢陽鄂州----;宋將邊居誼戰死、王達戰死----;黃州、蘄州、江州、德安、六安等降。可以說王吏目送來的沒有一個是好消息,全都是宋敗、死、降。

    形勢的緊張也可以從現在從外麵到山區到方家穀避難的人越來越多,求購火箭要貨急迫,及外出招攬青年男女及工匠第一次就帶回了一千多人就可以看出。

    求購火箭急迫是恐懼,一下子招攬到的人多是元殘害的地方大。從這些情報與情形看來宋是支撐不了多久了,方家穀也不可能再長期安耽下去。隻怕元很快滅了宋而回頭來清掃邊邊角角及靖安地方,到那時想躲在一邊獨善其身是不可能了。

    方少雲每看一次情報心裏都一分緊迫感,每次都會估算留給自己發展的時間。這事真不好估計,他不清楚曆史的無奈再次有點茫無頭緒,所以隻能預算二至四年。

    這個預測有點扯淡,不少人看形勢隻要站在比較平和立場也會如此想的。方少雲也是沒辦法,他不知道曆史上南宋滅亡的過程,隻知道最後滅在崖山,估計元怎麽神勇地域的廣闊也得讓他們忙幾年吧!

    想到有四年發展時間方少雲一片火熱,自己從零開始發展到現在才五年掛零。這些年都是跨躍式前進,再四年隻要聚攏五六萬人,武裝起一萬全火器野戰軍,再弄個一萬半是青壯婦女、半是非青壯男性的二線部隊守家,該考慮局部反擊的時候了。

    這些方少雲隻能空閑時瞎想想,曆史有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他也不清楚,何況他的舉動多少會對曆史有所影響,隻不過到如今好像作用還在發酵,沒有真正的變化兆頭。

    自己賣出那麽多一窩峰因購買地都不是元鋒頭所向,至今還沒有發揮作用。隻怕這些州縣大多數不會反抗而直接投降了,因為等到元回頭攻擊這些州縣時隻怕南宋基本上都占了,各處的反抗意誌不會太強了。特別是元奉行一遇反抗就屠城的做法,很考驗人的意誌。

    到這個時候也是降了好,反抗已經變得毫無意義,華夏人多次屈從在屠刀之下,但他有足夠的韌性將自己的文化保留下來,在重壓下積蓄然後推翻異族統治。

    對自己的一窩蜂在南宋官府手上可能不會起什麽作用,甚至是根本不會使用方少雲也不知該慶幸呐還是該悲哀。慶幸對曆史沒什麽打攪,這個對方少雲應該利多於弊,因為對於元早早盯上自己方少雲有點擔心會扛不住,至少發展會被打斷。

    戰場遠在數百上千裏之外,暫時對方少雲沒有什麽影響,就是有也是正麵的,如方家穀正在不斷收留青年男女與各類工匠,雖然已經收留的人還不多,預期是樂觀的。

    對時局方少雲是百感交集有心無力,而這半年多方少雲基本上的精力放在研究槍上,也獲得了成功。這不僅是他這半年多的努力,更是他這些年發展積累起來的實力的一次集中體現。

    如沒有大型鑄造經驗就造不出車床等機械設備,如沒有研磨技術、使用無心磨床的經驗就生產不出最簡單的滾珠軸承,如沒有試驗出超硬的高炭鋼最差勁的車刀刨刀等刀具都沒有,那能進行機加工。

    當然更關鍵是方少雲前世三腳貓的經驗,有這些什麽都懂點的經驗才是最關鍵的,不然不說車床等機械的設計難題,就是一把車刀也能難住所有人幾年摸索。

    車刀有前角、後角、折屑槽等要求,鑽頭也是如此,這些都是無數能工巧匠長期摸索出來的,方少雲雖隻知皮毛已經讓他的造槍工場技術的工業水平達到鴉片戰爭之後的水準。

    正當方少雲一樣樣設備調試、培訓使用人員完成,組成了材料鍛造、退火、車銑刨加工、精磨、淬火、發黑及裝配調試一係列工序的造槍生產線完成,剛試製出二十把槍正要進行裝備護衛隊前的正式定型試驗時新年再次到了。

    臘月二十七是傳統開年終總結表彰大會的日子,方少雲不可能缺席,於是他給隨他研究造槍辛苦幾個月的手下提早放了假。不過因子彈工藝簡單,設備早生產出來並調試好,已經正式生產。他們中不願意休息的可以與護衛隊選出來的人一起去試槍。

    這次試驗主要是看新槍性能比上次試驗有什麽變化,及使用性與故障率等。槍一拿出來就吸引住了護衛隊來的人,這賣相就比上次好看多了。上次是手工製造,槍托形狀又是特意分別設計以檢驗優化,所以看上去雜亂。現在是清一色工業製造品標準劃一,槍托上了桐油,又有了瞄準器,還經過發黑處理,黑黝黝地十分沉重相。

    今天試槍的基本上是排、組級幹部,他們上次撈不到試槍,今天連級都列席會議,讓他們先試為快所以十分興奮。他們可不敢小看眼前這不象什麽大殺器的家夥,他們都聽到過他們的上級吹噓自己試過的火槍多麽厲害,正躍躍欲試呢。

    這次試驗仍然是分二個部分,一方麵是用三支槍試驗彈道與散布率,而所有護衛隊來的人由跟隨方少雲的少年先教授如何瞄準,訓練一個小時後進行有依托和無依托站姿二種射擊比賽。

    因為威力試驗由彈道試驗那裏兼顧,護衛隊這裏進行的是百米標靶與二百米標靶比賽,每人每個距離是十槍共二十發。於是火炮試驗場這一天乒、乒、乒的聲音差不多響了一天,而比賽場內也哄笑與驚歎了一天。

    笑聲是百米靶也有不少人脫靶,其中最好笑是一個人打了個光靶,被大家哄笑了半天,不料報靶員卻為難地說某靶有十九個彈孔怎麽算,一查原來是這老兄把子彈往鄰居打了,這下更是引起全場大笑。

    反正比賽好不好也沒有獎品,大家笑一陣也就罷了。隨著一個個人打靶完成了百米標靶後進行了二百米標靶射擊比賽。這次那個名為袁家成的排長不願放棄,說自己應該至少中了九靶,頂著大家哄笑沉靜上場。

    不料這次他又一次創造了記錄,但不是光靶記錄而是中靶環數記錄,其中六槍中了靶心,總環數八十六,比第二名高了三十多環,這次引起全場驚歎,因為二百米脫靶率幾乎接近五成,可說是站姿大概都偏遠了,有依托才沒有脫靶。

    方少雲開完會聽了整個匯報心裏十分滿意,他滿意是彈道、散布率與威力比手工製造有小幅提高,子彈啞火率不足百分之二,這個啞火率在大部隊對陣中沒什麽影響,而故障率幾乎為零,卡彈卡殼幾次是操作不當造成的外同樣不影響戰線穩定。

    至於二百無依托脫靶率高的事方少雲根本不放在心上,這時代都是集群作戰,隻要在地皮之上,步兵一米八騎兵二米五之下打過去都可以造成戰果,不過是瞄準張三死李四,想打胳膊中大腿而已。

    再說多訓練幾次會更加準幾倍,現在脫靶主要是槍的性能還未掌握的緣故。且二百米隻是攔阻線,決戰線在百米左右,在攔阻線上隻需起到削薄與破壞敵軍作用就達成目的了。

    他到是對袁家成的成績很感興趣,這還是滑膛槍,他或許挑到支好槍,但他的槍感肯定不錯,看來應該生產一批來複槍,讓袁家成帶領有些射擊天賦的士兵訓練出戰場遊獵兵,專打敵軍大小頭目,及特別悍勇之人等目標。

    這時代戰場靠大小頭目指揮,靠悍勇之人帶動,組織性差,沒有戰場遞補指揮的規定與傳統,隻要打擊這類目標就可以大大削弱敵軍戰鬥力。打死個大頭目甚至可以讓一支人馬失去控製,由此潰敗也不時會發生。既然情勢如此不加利用太傻了,而今也有了這個條件,唯一要做就是訓練與設計一些的戰術去實現。

    試槍效果不錯方少雲放下心來,因為這一來雖因過年而耽擱幾天時間,但一開始正式生產這生產速度因是機械化會非常快的,而且是質量穩定,不似人工製造質量相差極大,同一個人生產也不能保證同一質量。

    現在的問題一是生產拉床為槍管拉膛線,雖然暫時不需要全部來複槍,至少先要有。另一個是為槍支配刺刀,沒配刺刀不方便,特別是執行低烈度任務時如押解俘虜、看管犯人,麵對敵方非武裝人員,驅逐亂民等沒有刺刀威懾力不足,戰場上檢查戰場、短兵相接時也是有用。之前因槍是大事,是基礎,現在大事已定基礎有了,可以考慮這事了。

    至於生產主要是質量控製的質量管理要係統起來,質量檢驗也要建立起來。至於生產量可能不足那是各個環節加工能力不勻造成的,隻要查漏補缺補齊短板就可以了。如車銑刨等機床加工能力小且不需要再建造同類設備才行。

    今天的年終總結表彰會議造槍成功是作為今年第一件大事宣布的,在這個項目上受到各級表彰的人也最多。這事成功並將正式裝備護衛隊的消息讓列席會議的護衛隊的人最為興奮。他們早已盼望著了,特別是聽說二百米外可以輕鬆擊殺輕甲敵軍,百米時二層標準鐵盔甲也擋不住,怎會不急想擁有。

    之前的鐵臂弩已經堪稱利器,比南宋軍中製式強弓還厲害幾分,不但威力大而且射速快。現在有比這快射強弩還好幾倍的武器誰肯不用,戰爭不是比賽向來沒有公平不公平問題,叫屈找閻羅王去。深知這個方少雲經常灌輸的道理的護衛隊聽到這個好消息當然最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