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不該來的來了(四)
字數:4812 加入書籤
收容俘虜的事雖中斷一下不過戰鬥發生時時間早,所以午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等俘虜收容差不多時方水根及方土根先後過來報告此戰情況。
方水根匯報他的二營在突襲元軍在外麵警戒的五十人時傷了三人,主要是突襲過來時被元軍提早發現,雙方有短暫交手,好在快速弩建功,真持兵器搏鬥護衛隊與力量強些,技巧與狠勁不如對方。
土根比水根慢一步到,旁聽了後也認為護衛隊短兵相接搏殺不如元軍凶狠。他的三營前後包圍了元營但他們並不屈服,而是拚命反擊,致使不足百人守營而給三營造成一死三重傷及十一個輕傷的後果。這還虧得帶了火炮,不然更不好說,讓他恨不得全殺了那營地的俘虜。
聽到一死三重傷方少雲忙問死者身份及傷員傷情,知道傷員已送過來了方水芝正在檢查才說聲好。之後他才問元軍營中可有繳獲,商貿土樓可遭破壞等問題。知道元營隻有帳篷少些車輛及幾十匹馱馬加三萬斤糧食方少雲是又氣又好笑,心想看來是那元軍吃定自己了,連餘糧也沒有還是多帶後麵還有人馬?
不過這支元軍倒真是吃定自己了,唯一代價是要付出勞動。這支元軍實在詭異啊,長途奔襲這時代這戰術可不常用,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這裏原來這樣重要啊?
從土根那裏知道這場戰鬥最後一塊拚板後,方少雲下令一級戰備改為三級,各級觀察哨所仍然不能放鬆警惕外大部隊照舊放假。另為這次戰死的士兵設祭壇,初四為安葬日,到時開個追悼會。
另外宣布在軍營附近的一處小山包設烈士陵園,今後戰死,傷重而死,功勳獲得者及為方家穀有貢獻獲得二級表彰者都可以要求歸葬那裏。在那裏設祭祀大殿,給每個人立碑,每年清明祭掃。
烈士陵園的建造任務方少雲畫了圖案,交給了方水強主持建造。方水強管理後勤這些年還不錯,而建造陵園一下子不可能完成,主要是分清輕重緩急,先將追悼會的事辦好。
在城堡吃了午飯見戰場隻剩少許人還在清理外遠處看不出任何異樣,方少雲再次望了望這條賽李逵及孫縣尉都在此折戟的山穀道搖了搖頭,心想這是第三次,三三為定,這樣的事也許不會再發生了吧。
離開城堡下午方少雲就在區委坐鎮,聽來人匯報與請示。一場大戰結束後雜事多大事沒有,今天又是臘月二十八了,往年眾人都忙著年終分配各類年貨,今年也不例外,因死殘了二百多匹馬今年每人還多分了一斤馬肉。
對死了二百多匹馬方少雲有點心疼,但打仗時那裏能收住手,這還是籠中抓鳥,若野外敵軍不過來想打死二十匹馬也難。這一戰最滿意就是獲得八百餘頭馬,之前各方求購也隻積累下百餘匹這下算算錢也有二三萬兩銀子,讓這一仗完全是有賺頭的。
除了馬這支元軍是窮光蛋,搜查與繳獲的錢財不足萬兩,破舊兵器大多數就值個材料錢,好在人不會白養活不然虧了。
下午閑時比較多,方少雲有時間想一想盤算一下此戰的經濟得失。軍事上好處肯定是百分之百,沒有比徹底消滅敵軍更大的勝仗,自己損失還不大。能做到這些一靠跨時代的新武器,二靠長期經營熟悉這裏地形,三是元軍不知底細冒冒失失鑽進死胡同,第四是自己的決心下的正確,計劃也布置完備。
還有是虧得意外情況雖發生而不大,若元軍在外麵留下千把人不單全殲不了元軍,三營硬抗元軍反擊不定會損失更多。這是幸運之處,戰爭經常因意外而發生轉折,這次戰鬥雖意外好在沒讓元軍獲得好處離開,如讓元軍逃回一部分自己這裏的秘密就會暴露,提早引元軍重視可不是好事。
一下午方少雲基本上都在獨自靜靜盤算中度過,如痛定思痛,回顧這一戰他十分慶幸自己判斷正確,決心沒下錯,計劃也沒有大漏洞。在想到元軍被全殲後方少雲知道那怕不知什麽原因元軍會來奔襲他,但方家穀至少爭取了半年時間。
因為這時代通訊落後,行軍作戰等意外更多,這支元軍回歸出發地一個月之內尚在正常範圍。等發現此支部隊沒有按正常時間回來也沒有音訊匯報、討論、研究,或派人調查核實再決定,或再派支軍隊過來。即便是派支軍隊過來也有個調動過程。
隻是自己爭取了半年時間幹什麽?之前方少雲的計劃是這二年再練練內功,等發展到上萬護衛隊先出去占了附近地區一二百裏,然後再擴大護衛隊看形勢,或再擴張些或在與元軍交交手腕。這個時候元軍大概還不會將自己當作主要目標,掂出元軍份量才能決定下一步行動。
現在這次意外碰撞讓方少雲又有了點新想法,自己的新武器雖然數量不足,還難在平原地區進行大規模作戰,但在山區控製狹窄小路已經絕對有把握了,如此一來再窩在方家穀這個狹小地方有點太過保守。現在出去控製附近地區一二百裏地區的條件已經成熟,再局限在此會滯緩這個宋元大交戰的戰略緩衝期。
就是不知道此支元軍此來為何?有什麽後續計劃?等搞清楚這些問題應該馬上籌劃此事。其實隻要元軍不是大規模而來,時間在半年之後,已經具備向外擴張的條件。
向外擴張也可以分步走,如建一個城堡加上個信號台隻要幾十噸水泥,工期隻要有人力二三個月就可以完成了。一個城堡加信號台可以控製周圍幾裏路及周圍二三十裏內的動靜,並且迅速傳遞過來。
這樣的做法代價又極小,組織一個守備隊大型的城堡不過百人,小型三十人足夠。建築三四十個二百裏可以全部監視及控製在手,而付出隻需一二千守備隊就可以了。且這些守備隊戰時可以抽調出一大部分為主力助戰,畢竟元軍不會所有方向來,也不是所有城堡會麵臨元軍攻擊,另外戰時可調村衛隊守衛。
最關鍵現在有大批俘虜勞動力可以投入水泥生產及城堡建設中去,預計隻需半年造二十個城堡將觸角伸到百裏之外,如此元軍大舉進攻或以城堡阻一阻,或放他進來慢慢磨一磨,然後打個反擊戰消滅他。
在這樣的作戰樣式中外麵的城堡是方家穀的眼睛,是方家穀的手。元軍在百裏之外就被偵察到方家穀至少獲得二天以上預警時間,之後放進來還是擋外麵都可以從容布置。
軍事占據為先,主要是先將方家穀區之外的人力資源利用起來。在向外修建城堡時向本地征兵勢在必行,護衛隊甲級營至少要擴編為三個旅,乙級營擴編為加強營,守備營也要根據城堡規模相應擴大。
整個擴編計劃是一年內擴編出上萬人來,而護衛隊一擴編民事占據也可以動手。將所有人組織成合作社,實行勞、資分別分紅。這是向地主妥協性的安排,也是現在一致抗元的統一戰線需要,至少減少內耗吧。
方少雲在自己辦公室東鱗西爪地想著,然後回家晚餐後早早就睡下了,因這一夜一天實在既缺睡眠又費心力太疲憊而一夜好覺,難得睡了個懶覺。
起床後進客堂見鄭衛二眼通紅十分興奮,看來一夜未睡審問俘虜而且是有收獲了,真是廢寢忘食。看見方少雲過來鄭衛正要匯報但方少雲止住他,讓他一起先吃點早飯。
鄭衛還真是領了任務忙到現在,連晚餐也沒有吃,虧得方少雲另派人負責俘虜營飲食,俘虜們吃了南瓜稀飯,不然俘虜們怕也全餓著哩。
其實元軍此次過來的目的前半夜他已經審問明白,想到方少雲正熟睡而且事情也不緊要才沒有過來連夜匯報。但人越審越精神,不知不覺審了一夜,見天亮才想到找方少雲匯報。
此時方少雲讓他吃早飯才記起昨晚上也沒吃還真餓了,但方母燒好的早飯有限,二人一分更少,他吃了一份不是飽了,而是更餓了,好在有餅幹年糕之類再吃了一大份才捧著肚子揉揉道:''這下肚子醫好了。''
醫好肚饑鄭衛開始匯報,他說元軍這次奔襲的源頭比較長,反正事不急他細細從頭說起。整個事情的源頭起自竹山商販向元占領區販酒,這些酒商販是自堵河裝船沿河而下進入漢江。進入漢江後襄樊打仗進不了,所以商販將酒是送往鄧州那邊銷售的。
酒利頗豐烈酒又最稱蒙元中高層的心,商販因而與之搭上關係。至於付不出金銀而給錢鈔一事既真又假,當地以貨物抵償覺得便宜到是真的。之所以元地官員要以貨物抵債,是物資弄來容易,而商販接受也正因為方家穀肯接受,在這事上商販還是有點小利的。
隨著琉璃燈與風燈的銷售鄧州元官員羨慕貪婪之心已有,不過鞭長莫及。年初鄧州的達魯花赤接待了個回回人,那人找到此處是因為風燈,他認為賣這樣便宜的風燈這技術光玻璃就值不少錢。他來鄧州是因為此物從這裏流出去的,追根溯源找到這裏。
達魯花赤到是知道此事首尾,於是向那個拉合馬介紹來的回回人說明此事他幫不了忙,因為他管轄不到。回回商人聽聞後仍不放棄,而是讓他幫助找到商販詢問,知道產地不遠便動起了腦筋,竟說服達魯花赤出動人馬搶一把。
他的理由是元將向江淮地區進攻,出去攻打的人多少有點好處,而你守衛這裏隻能幹瞪眼。據商販所言方家穀非常富裕,搶一把所獲甚豐,而且搶到會生產這些東西與酒的工匠他會助達魯花赤辦起工場永享其利,而回回人隻要少數工匠帶回家鄉就行。
另一個是他提出的行動時間也很可行,他說年底戰場在江淮,此地宋人那裏顧得上管閑事,隻要長途奔襲這事定能成功。雖然方家穀打敗過三千廂軍,那是他們伏擊人而現在是被我們襲擊,二者情勢完全不同,而且廂軍戰鬥力之差人所共知,隻要我們人數多備些方家穀有些淫巧武器也不怕了。
因為回回人肯出大錢又出主意,鄧州的達魯花赤被說服,不單將自己手下的千人騎兵全部遣出,還將所有鄧州所有的簽軍、漢軍全部派出。他們的計劃是七八天趕到這裏,一天定大局二三天後返回,正月十五前回返各原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