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士紳百感交集
字數:5274 加入書籤
方少雲在籌備快反營,研究馬車及研究新武器裝備後的戰術等事時,已經開始了調查此次軍事行動本地民眾的反應情況,並將此次調查為依據決定軍事行動結束後民政治理方針。
而方家穀的軍事行動一開始並不為多少人知道,原因在於這次建築城堡雖在要道關隘,卻是荒僻無人居住處。施工隊的到來隻有極少數行人才看到,而且大多數人因不大願管閑事,因此疑惑者多詢問者少。
隨著時間過去這事才漸為本地區廣大民眾所知,並引起紛紛議論。最引起議論的是方家穀這次四麵開花造在山坡上的所謂城堡有沒有用?
之所以大家的討論比較集中於此當然受時下宋元之戰的大局影響。宋的大敗早已傳開,此時民眾也開始關心這個事,所以不比之前基本上沒人關心戰局,因碰麵就是這話題而消息傳遞快。另外方少雲在派出施工隊時就統一過各隊對外的口徑,因而有人問施工隊的哨兵就會回答他們是方家穀人,造的是抵抗元軍的城堡。
因為方家穀人的行動,方家穀人要打造避元鐵蹄侵擾的淨土一事也被人提了出來。因這原因大家當然先熱烈討論方家穀建造的城堡對付元軍有沒有用?下麵是討論方家穀有沒有這個力量?
這樣的討論現在街頭屋角常見,不過數熱烈還是茶館。隻要入內就會聽到有人問:''張三你聽誰說的,壺子口那邊方家人也在建那個什麽、、、噢城堡?''
''西山路過路的客商唄,不然誰去那麽遠的地方。''張三理直氣壯。
''第幾個?七個八個?''旁人插嘴。
''薛家坡、王家村南麵、雙山頭、十字坡、、、加壺子口九處了。''這人記性好。
''那你們說,這什麽城堡有用嗎?''這問題每天少說有十次。
''嘎、嘎、嘎、''這笑聲如雄鴨子、話更尖刻:''有屁用,守路那有守山坡的!''
''李四就你能?守山坡怎麽啦?守山坡還難攻呢!''這位有點見識。
''斷了水點怎麽守?''李四也不含糊。
''不能多備點?守幾天方家人不過來增援?''另一個人接話也有道理。
''那也要方家人敢打行,元軍可是連禁軍也連戰連敗。''開始向方家穀護衛隊戰力問題轉。
''那廂軍、、、''
''廂軍能比元軍?襄陽、、、''
這樣的討論每日進行,有見識強的也有很無知的,但繞來繞去誰也難說服誰。也有幾個人期待:''唉!若是方家人造城堡能將元軍真擋外麵了也好啊!''
有人潑冷水:''做夢吧您!''
茶館那裏議論雜亂無章話題混亂,而仙客來這天有一雅間一桌人議論比較靠譜些,低斟慢飲,說話也沒人高呼大嚷,你譏我嘲,有時僅是出於情緒而唱對台戲。
桌上坐著有縣衙吏目外全都是縣城裏有名商人,而陳掌櫃在下座陪著。陪雖是他陪話也是他說的多。隻聽他此時將與方家穀的交往娓娓道了一遍,這番話因多次敘述,他有點駕輕就熟,字字句句不枝不蔓詞簡意達。
陳掌櫃敘述完眾人舉杯致意各小飲一口後有人問:''這方少雲那年才六歲?''
''這毫無疑問,有時真覺得自己老了,可老啦老啦,這樣的小怪物也隻見過他一個。唉!''陳掌櫃有點意猶未甘。
''守得住嗎?''這話突兀但眾人明白意思。
''難說,既然敢出來總有幾分把握吧!當年廂軍可不是被伏擊那麽簡單。''這話從情理推理,又知道不少廂軍之敗蹊蹺。
''陳掌櫃怎麽看?''還是指望他能多透露些。
''秀嫻這丫頭也不大懂,又外向,她娘與她弟最近去看了她一回也探不出什麽,唯有這方家穀越發富裕了,這丫頭給她娘一塊琉璃鏡照人很清楚,眉毛也能數。另外他們的城堡確實不大好攻打,土樓也一樣,隻是他們出來隻造城堡不知能不能頂事。還有他們稀奇古怪的東西不少,就論火箭之威力就不小,元軍想過那些城堡把守的地方不容易。''陳掌櫃也說不上太多東西。
''如此看他們確有幾分成算,畢竟也隻有那麽幾條路,守住了元軍難進來了。將元軍拒之門外算是好事,但不知他們會怎樣對待官府?''這人是個吏目。
''對、對,還有我們這些人他們不知會如何對待,特別是劉兄你們合做生意幾年總不免有點誤會吧,怎不早點解釋清楚。''同是商人有點小妒嫉恨。
''確實有點想不到,早先往陳兄這裏懇求賣點酒,現在反過來要看那小子臉色。這些年合作是賺了點錢,過河拆橋不可能吧,到是他這樣冒冒失失出來是凶是吉還真不好說,隻能走一步看一步羅。''那劉兄也感歎。
對方家穀這次擴張即便是之前的合作者看好的人並不多,原因在於方家穀區防禦已經完備,主要隻守住一條進山大路就可以。方家穀人雖不多守衛這麽個大山區問題不大。
而今力量未增加,防衛地方大了幾倍(後續計劃未實施而不知道),這些最信任方家穀的人心裏也是懸乎乎的。這些人如此其他人不問可知他們對方家穀的信心有多高。
這個信心高不高是一個事,還有個事是方家穀人如此大舉出來下麵會幹什麽?不少人心裏祈禱方家穀人在那些荒山處造城堡就造城堡吧,那裏反正也不幹我什麽事,就是收幾個過路費也沒什麽。
現在這時期這個局勢下隻要不是公然攔路搶劫官府也不會多管,至於方家穀縣裏差役更不敢管,至於竹山的縣衙幾個官員正擔心方家穀建了城堡不算還多事。
若問方家穀建了城堡會多什麽事?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是可以肯定的,方家穀人隻有那麽多,他們肯定會介入民事,從百姓中招兵,甚至幹脆奪過政權自己來管理。
僅招點兵還沒什麽,來個有視無睹裝聾作啞隻當沒有事就可以了。但他們謀劃占據縣城就麻煩了,現在這事報上去也是不了了之,到時打肯定打不過,最可哀連救兵也不知在那裏。
現在的局勢那個官員不擔心宋的安危,大多數人知道大勢已去。而方家穀的那個什麽少主幾年前就斷言元必占襄樊,必南侵,宋必大敗。當時還沒有人肯相信,現在看來那個小子胡言亂語竟然一言成讖。
除了官員看著方家穀所作所為既擔心又無奈,自己沒力量去阻止,向上求救又有點小題大作外也求不來救兵。至於吏員的利益肯定與官員一體,他們雖沒有守土之責,但他們的家在這裏,一旦方家穀得勢也就是他們失勢,就那麽簡單。
除了官吏們最擔心外,大戶們也有點擔心,特別是鄉下地主。這個不能怪他們的,因為方家穀唯有對大地主發過難,前後二次有四戶地主遭了滅戶之殃。
不過這擔心也不強烈,因為方家穀人畢竟還是講點道理的,殺了幾個也都是大家平常都不恥的,身上也負有血債,至於他們的家人據說都在方家穀區,有判勞役的有正常生活的。據此看也不用太擔心,但出點血是免不了的,想想元軍殘暴若方家穀真能將之拒之門外,損失點財物還是合算的,就怕狼來了卻拒不了猛虎,這白白損失。
就是有幾個之前方家穀鞭長莫及的為惡富戶是惶恐不安,以前仗著距離遠他們可以不怕方家穀,現在城堡都建造在家門口。官府自身難保,看來要元軍未到先受難了。有心想逃之夭夭但他們的財產絕大多數是不動產,丟棄這些家產十之八九沒啦,怎能輕舍。
所以他們有時想元軍雖說是殘暴卻不會理會這些,至於殘不殘暴總不會將人所有財產搶奪一空,再加害人性命吧。所以他們有點暗暗希望元軍早點過來,這樣的心理也正常,對眼前的危機總幻想下麵會好一點,至於民族大義算得上什麽。
再說了這個時代還沒有人提這事,官府民眾都將這場戰爭歸於政權之爭,最多歸於文明與野蠻之爭。華夷之爭的本意就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分,不然中華民族不會同化了那麽多民族,因為所謂漢族其實就是接受中華文明的人。
曆史上中華大地曾生活了那麽多民族,最後熔融成一個民族雖然是一部血淚史,也是證明文明是人類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以野蠻統治文明不是同化就是最終被驅逐。
幾個惡霸地主因方家穀以往做法惶恐到寄希望於元軍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們本就是卑鄙之人,為財富踐踏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
除了大地主們較擔心外,其他大戶擔心的人少一點,從之前方家穀的行事看,他們看不出自己有太大擔心的理由。出點血是肯定的,隻要擋住元軍這不算得上大事,就是擔心方家穀或虎頭蛇尾或心大力薄到頭來空歡喜一場。
就是有擔心的也是幾個與方家穀合作經營的商人,他們自己清楚之前偷沾了方家穀不少利益外,與孫縣尉合作也瞞不過,隻怕受到嚴厲清算。這幾個人也是左右為難,元占領區情況他們清楚,逃過去也不定有好果子吃外,自己現在的生意做不成了,到元地也失去憑借,而這裏家產也將損失一大塊。
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是他們心裏最後悔的一句話,不過想到陳掌櫃的孫女這些人心安不少,都打定吐出吞下的好處再多出點血,如此雖如剜肉卻也比逃到元占領區好。即使方家穀這個擴展有點冒失,大不了跟著退回那合作者區住著等時局明朗再作決定。
隻有普通民眾是最旁觀的,他們想不出方家穀這次建城堡與己利益的明顯得失。另外他們也是消息最閉塞的人,雖然群體最大但進鎮趕集也是有事要辦,知道荒山野林有個方家穀人在修城堡也不關他們什麽事。
即使傳說方家穀人修城堡乃是為抗拒元軍,他們也沒有在市集多呆,因為這就是一句話,沒人向他們分析利害衝突。因而他們回村大多也隻是當作趣聞軼事與親友鄉鄰說一嘴,因眾人也知元軍殘暴而有點擔心而問這個靠不靠譜,詳情如何,隻能一問三不知,或曰人家敢出頭大概有些把握。
至於此事對他們的生活有什麽關係與影響卻根本沒有人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