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 先遣隊登船了

字數:4758   加入書籤

A+A-


    本想從眾人那裏獲得些靈感不料收獲卻是不大,至少於方少雲沒啥收獲。不過對整個護衛隊而言還是有點收獲的,比如這些幹部經過相互爭辯多少開闊點眼光,後麵聽方少雲介紹他的計劃也知道戰略、戰役、戰鬥的區別。

    不管這樣的討論對基層軍官的好處大不大,沒幾天就過年了,方少雲沒時間去蘑菇了,於是他在年前的軍政聯席會議上公布了他的計劃。不過他在公布自己的計劃前還是先表揚了眾人一番,說他們有長進。聽到這個評價眾人也很開心,他們知道自己就這水平當然也不會氣餒。

    表揚眾人後方少雲將一些計劃的亮點提一提,說到朱明心的計劃是大膽而有想象力,隻是沒有考慮到熱兵器時代無後勤作戰無法持久的弱點。而展伯元的計劃雖比較全麵但方家穀成不成為蜀國不好說,可惜南宋肯定不是東吳,因立腳點不可能存在後麵的戰略也是虛的。

    對眾人表揚與評價一番後方少雲端出他的計劃第一階段----斬斷魔掌。對這份計劃他的說明是元軍南侵它的大本營仍然是北方,元南侵主要是憑借它強大的軍隊,隻要重新將漢江與長江封鎖起來元軍得不到北方支援,不管軍力還是士氣都會下降,而各地反抗也會更加激烈。這一加一減相差極大,下麵就可以執行第二步計劃安定南方。

    如此安定南方雖少了江淮之間的緩衝,但隻要水軍強大,元軍是不可能再渡江過來。到時因其損失大加內部矛盾激化,由盛轉衰也有可能,因此整合南方後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完全可行。

    當然這斬斷魔掌第一步先得做好,而第一步計劃製訂的基石是我們有強大的防禦工事建造能力,所以百裏左右一座水寨建造起來不困難。還有一個基石是我們將有強大的水軍,這一點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但水軍大隊的人肯定清楚自己駕駛的船是多麽強大,它的強大馬上就會展現出來。

    在軍政聯席會議上宣布斬斷魔掌計劃隻是通氣性質,具體計劃細節與實施時間並沒有多說。沒多說一方麵是沒必要,還有個原因是方少雲他自己也不清楚長江現在有多少沿岸城市需要奪占。而攻占一個城市需要多長時間也不清楚,所以現在隻是個戰略選擇,至於戰役、戰鬥、戰術都是需要一點一點去摸索。

    這些在方少雲心裏屬於問題不大,因為到達江邊熟悉情況的人就會有增加,另外派出偵探船或借商船去探看也可以。另外這個調查可以走一步查一步的,整條水係作戰少不得二三年功夫,不順利七八年也不定。

    自己去打元軍而不是宋軍,也不是少量人守衛的小據點,因而不可能夜襲後將他們都俘虜了。這樣的據點雖不可能如元軍攻襄樊那麽麻煩,但不是攻克一處就完事,還要收攏附近地區民眾建立穩固統治。還有是在岸邊建造水寨,這樣才能穩步向前,快速占領整個水係當然也是可以做,隻是會造成統治基礎空心化,最後還得返身再來夯實。

    方少雲是打算一步一個腳印將阻斷南北元軍的事做好,讓元軍找不到空子。故而這個事寧肯慢一點也不肯馬虎,所以二三年時間肯定要,而且時間長不等於不順利,而是這基礎夯實。

    沒有詳細的計劃可訂但眼前第一步行動的準備工作可以計劃。比如他的第一步計劃準備出動二個旅,加二個水軍大隊,計算下來最好有三五百噸主力船十艘,現在建成三艘二艘三百噸級一艘五百噸級,已在船台建造有二艘,估計到五月底能夠達成目標。

    隻是現有造船能力一年隻有二十艘主力船,這個速度還不夠,整個漢江加長江水係太長船大雖強數量不足也不行。另一個也要考慮的是元軍攻打到福建後將獲得大批海船,不但要考慮海船進長江下遊與己爭奪控製權的問題,還要考慮海上打敗這些海船的問題,所以應該考慮造千噸級戰船的事。

    千噸級戰船不可能再放在堵河現有船廠建造,原因是吃水太深,在漢江奪取一個據點後可以在那裏尋找更合適的地址。而堵河這邊雖然三五百噸淺水型船也是隻能乘大水期間順流而下,但離方家穀區近而方便,擴建一下專造內河一百噸以下主力戰船、哨船、運輸船還是不錯的。

    造船地點的事隻能這樣安排,但這還有個問題是方少雲過去將水軍作為陸軍支援而發展的,現在水軍唱大戲這造船原料準備不足要製訂新的備料計劃外,實際上水軍編製也是不足的,這方麵要重新編製外,水軍也要再訓練出一大批人來。

    就算是陸軍也必須進行乘船、搶灘、登陸作戰等訓練,不然如何乘船也不知道,上了跳板嚇壞了,乘船又暈了還怎樣打仗。這如何快速上下船、轉駁、在船上輪流上甲板透透空氣及水戰時如何協助水軍這訓練不訓練效果肯定大不相同,雖然現有船隻水軍訓練也不足,隻能仍利用各村人工湖裏的船了。

    好在陸軍訓練簡單,走跳板陸地也可以進行,暈船與船晃動中掌握平衡陸地上人工晃板也可以代用。至於船隻結構,陸軍上船如何安排、如何休息、如何上廁所、如何洗澡等可以用木頭陸地建造個模型讓他們認認路。而木頭模型普通木匠也能製造,這樣訓練不必搶占水軍訓練時間。

    這樣訓練對解決現有條件不足,及陸軍這些訓練要求不大高的問題。至於水性現在天冷不大好辦了,由此還產生如何挽救落水者的問題。

    後世的救生衣先是用輕木製作的,這輕木就是熱水瓶瓶塞的原料,又輕又柔和,用以製作救生衣實在是很不錯。後來用硬泡沫塑料製造成本更低,生產效率也更高,材料更易得。

    這二樣東西方少雲現在都沒有,可作浮力用如葫蘆、竹子等差強人意。一串葫蘆雖然能當救生圈拋給落水者可穿身上不大可行,而竹子很硬浮力也不夠大,當作救生衣需要蠻大體積。

    這些材料不大好用方少雲再次想到了羊皮筏,用新鮮羊皮製造四個小氣囊,陰幹後安裝在小背心上一試還真是比較可行。唯有這救生衣製造比較麻煩,還要有大量羊皮來製造。而且是這樣的氣囊易老化,但沒有更好辦法前方少雲也隻能采用此法了。

    這些獲得解決而火炮生產也是存在缺口的,方少雲之前定下的產量是根據現有造船速度的,就這翻砂車間已經產能不足,影響到其它鑄件的生產了。而今隻能索性再造一個更大的翻砂車間才行,總是計劃跟不上變化的。

    這計劃跟不上變化是變化太頻太快,方少雲也不想這樣頻頻改變,可惜機會不抓住下次沒有啦,隻能多操心多操勞。頻頻打破計劃其實也是好事,這說明發展速度遠超期望。

    就如方少雲後世經曆過的改革時代,十年前修的路十年後變成擁擠不堪。有人罵娘:這些官員一點前瞻性也沒有,不少人附和;但十年前這路剛修建好時,整天空空蕩蕩難見一輛車時也有人罵娘:這幹部沒有事幹,路修那麽寬幹什麽,盡想回扣多點啊,當時附和的人也不少。

    方少雲現在也陷入這樣的困境中,他不斷查漏補缺卻發現越補缺口越多,常常是隻想幹一件事不料發現還缺少三個條件。比如他一直在擴大鋼鐵產量,但自占領了六縣之地後有些緊張起來了,原因在於用途擴大了,用處也增加了,可來源沒有增加。

    這六縣之地原來靠采購外地的鐵打造鐵器,因是邊界地區這量是有控製的,現在更加如此。因方少雲推動合作化,又貸款又賒貨一下子售出大量鐵農具,不少還是雙鏵犁,這一來之前稍有積存也用得差不多了。

    現在大造船還要增加不少炮,這鋼鐵又有點緊巴巴的,逼迫方少雲又要開始籌劃為鋼鐵大擴產能。隻是現有二處礦點都是既貧又難開采,想到這裏他才覺得自己又疏忽了,過去地方小沒辦法,現在有六縣之地難道還找不出一二好礦點。

    好在現在政令傳達快,方少雲又搞了一些密碼供各縣與護衛隊各部使用,還加有身份識別碼,因而政令與消息傳達快又不虞失密。所以他想到此事即刻指令各縣調查鐵礦石的情況,其它各類礦也要上報。另外他派出幾個小組去各地普查一下,如此更加可靠些,就是時間長一點可也沒辦法了。

    通訊速度快就是效率高,當天就有回音過來,六個縣四個存在過私礦,還有二個仍然在開采與冶煉。其實這私礦與鐵匠鋪多少會有些交往,之前沒注意到,一詢問就了解個七七八八。

    有現存私礦省力不少,普查隊雖仍舊派,另派人去接手私礦點。接手私礦點的人的任務是若惡霸類開礦必須逮來處理,若多人合股私挖之罪就不追究了,但礦沒收或自己正式開采交納稅款。若有大規模開采價值,可以以後合股擴大規模,開采、冶煉技術方家穀可以提供。

    鋼鐵不足至此也算暫時解決了,方少雲籌劃斬斷魔掌設想也釘下了最後一顆樁基。這些事等籌劃齊備其時又是年終總結大會時間。今年事情多,方父在台上列舉了一個多小時,表彰的人多,最後隻有一、二等表彰在會上讀一下,三等表彰則由各單位宣布了。

    年三十大聚餐照舊熱鬧,雖然吃的不再饞涎欲滴等待,不過辛苦一年能休息幾天想起美滋滋的。還有平日大家都忙許多人難得見麵,今天老哥老弟痛痛快快喝兩盅比那些大塊肉更讓人盼著。

    熱熱鬧鬧的盛宴再留戀也沒用,照顧六縣之地大了,新年初十才召開了華夏自治聯盟議會成立暨第一次大會。這個會議主要是表示一下意思而已,不過方父仍然作了工作報告及下年工作計劃讓大家討論討論。

    日子過得飛快,方少雲每天忙碌著解決各種問題,到五月初時武器生產如火槍日產長槍三十支,短槍月產二百餘支,加火炮已經裝備萬餘人馬。主力船達八艘,主力戰船三十二艘,登陸船六艘,哨船、巡邏船五十艘。至此他覺得執行斬斷魔掌第一戰可以開始了,之所以會提前是今年春雨下早了,擔心等大水鋒頭一過主力船出不了堵河,隻能提早進行了。

    出發這天方父方母及盟委主要幹部都來了,方少雲說了幾句簡單動員詞即下令:斬斷魔掌計劃開始,現在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