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就任中華執政

字數:4416   加入書籤

A+A-


    為宗教立法方少雲之前也是想到過的,至於原因不是為道、佛兩教,最主要是擔心聯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碰到各類原始宗教,及基、穆兩教。

    其中各類原始圖騰、巫術、巫醫式宗教還好,畢竟這類東西理論上完全幼稚,神秘又封閉加傳播的範圍小要抑止比較容易。但基、穆兩教一逞威於歐洲,一席卷阿拉伯及南亞,二者一以劍一以彎刀開路,向來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一言堂。

    軍事上聯盟沒什麽可以害怕的,隻是對平民方少雲做不出用槍頂住腦袋或用經濟措施懲罰或引誘讓人改變宗教信仰的事。況且聯盟也沒有國教,中國絕大多數朝庭也沒有立過國教,立國教也沒有教權過大問題,他更加不可能硬湊出個國教來。

    為此他隻能從法律上麵動腦筋,所以方少雲的宗教法案首先規定:所有宗教不得宣傳末日論;攻擊其他宗教信仰;不得向未成年人宣傳任何宗教思想;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參與宗教活動;不得以本宗教禁忌要求他人;不得對其他宗教禁忌評判;參加宗教活動不能高於社會活動、社會製度;宗教思想、規範不能有反人類、違背人類良心道德及社會法製;不得否認、歪曲科學知識;父母不得幹涉子女宗教信仰自由;不得評論政府工作;不得對民眾生活方式評判;聯盟所在任何宗教不受國外領導、指揮及派出、任命的神職人員、、、、、。

    除這些方麵其它如在宗教從業人員比例;信眾捐款處理;宗教儀式內容;神職人員管理;宗教建築事務等等方麵方少雲也給予一些規定與限製。這些規定一句話就是不讓中世紀及十字軍東征一類東西在中華出現,雖然這個可能性不大,但後世那種宗教引起的衝突也要防微杜漸。

    當然聯盟暫時也不受這基、穆兩教危脅,這是這兩教的擴張肆虐都是以武力為後盾的,所以什麽教派的世俗勢力占領什麽地方就有什麽宗教。在中國現在蒙元並不崇信基、穆兩教,被他們打敗的部分色目人雖然是穆教之人卻是個人行為,無法強迫普通民眾。

    因中華不可能被外來勢力在武力上占優勢,因而一般來說倒不必對基、穆兩教太擔心,隻是方少雲有走出去的想法,他的理想是建立一個地球村這才是真正確保所有人平等、幸福、自由沒有戰爭的世界。為此必須將宗教這個現在世界最多戰爭的製造者,對民眾對思想最黑暗、最腐敗的統治者關進牢籠。

    暫時不存在危險,方少雲的宗教法案就僅是預防性措施,並且算是立個基調,不至於事到臨頭才辦。而泉州的大食人犯罪的剝奪了一切權力隻有吃飯、幹活,宗教活動肯定停了,沒犯罪的人歸籍後很快分別安置不可能成為一股不小勢力。那種武力開道的宗教發展模式在南宋時期都做不到,現在隻有萎縮不可能恢複了。

    其實泉州的收複隻是一個聯盟全部統治江南的小插曲,僅是在傳統意義上有較大的收獲而已。當然這種複仇也是大快人心的,有上萬人免費勞動對福建基本建設也是大益。隻是伯顏聞知擔心聯盟改變政策,要將元軍全部留下來,而這時北方元軍撤走過半,隻組建二十萬新附軍沒什麽戰鬥力。

    不過正當他惶恐不安時護衛隊通知他這僅是一次例外行動,隻為不使蒲家逃脫懲罰。對此伯顏根本不敢有什麽異議,他自己泥菩薩過江還管這些閑事找死不成。讓他高興的是蒙元從日本弄到大量財寶與糧食,沈參謀財寶不要要糧食有了這額外來源交易到蒙元的火炮大增。

    僅這不算聯盟加快了雙方移交速度,等剩下少許地區時他就可以找個人代替,自己早點回北方才安心。江南一行雖然沒有取得他預期的勝利,想來忽必烈也不至於苛求什麽,因為實在是非戰之罪。倒是在江南一天自身安危就多一天不確定,回到北方忽必烈的信任如何不論,榮華富貴總好過在江南夾著尾巴做人。

    聯盟那條約定之後再犯罪不準回北方,一律交護衛隊處理的條款下已經殺了不少元軍官兵。這不是護衛隊故意苛待而都是有事實的公開宣判,這一來不僅震懾了元軍官兵,連伯顏也不敢有一點放肆。現在江南蒙元是處在太弱勢地位,隻能靠聯盟誠信才能回到北方,自己不遵守約定那是找死。即便是伯顏被殺隻要不是聯盟故意尋釁行為,忽必烈隻怕屁也不會放一個,最多自家人之間嚷嚷幾聲。

    因為蒙元有額外糧食換火炮,而江南畢竟氣候適宜種植,人口在戰爭時雖然損失了二三成,戰爭一停生產恢複蒙元方又不敢作惡,救濟與恢複生產所需的減少讓聯盟加快接收速度。如此情形下二年時間基本上已將江南完全接手,見差不多了伯顏將剩下地區交待給幾個手下,自己從廣州乘船悄悄溜走了。

    他之所以沒有公開走乃是有點心虛,因為現在蒙元在江南也就是他值得聯盟出手破壞一下約定,其他小貓小狗不夠資格。隻是他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方少雲對他無扣留之心,在這時即便是三個三國演義中神化的諸葛亮也挽救不了蒙元了,伯顏真是太高看自己。

    伯顏的偷偷溜走讓聯盟與參謀部裏有一些人確有點不忿,他們對方少雲與蒙元談和就有反對意見。其實他們也是受方少雲有罪必究、有惡必懲、睚眥必報思想影響而已,所以方少雲解釋懲惡不是目的乃是伸張正義。這僅是一個快速收複江南策略,眾人才不再反對。這是方少雲解釋透徹:盡快和平接收一個還不太殘破的江南,才能更快有力量在江北打個痛快。

    隻是他們理智上認同心裏總有疙瘩,現在伯顏偷偷走了讓他們泛起這個心結而已。方少雲心裏當然也不會痛快,他不會將戰犯優養起來改造思想,而是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睚眥必報的人。不過這不是說他會推翻約定枉做小人,所以他對這種情緒輕輕說聲:''難道誰等著到時親自去罵一句?''

    這句玩笑話將聽到的人心中鬱悶散去不少,想穿了現在又不能拿伯顏怎麽辦。因為方少雲有話在前:難道你們害怕這些元軍,這些手下敗將放了回去你們今後攻打北方會失了勇氣?還是擔心這些人現在是蟲,回到北方成了龍?

    這話一說眾人對伯顏偷偷摸摸走掉更加不好在意,隻是此事的發生引起了一些之前忽略的議題。這幾年眾人很忙,軍事上不僅每年招收新兵擴編野戰軍,僅每個府組建一個綜合性守備營及每個鄉一個民兵連,加湖泊縱橫之地一些水上巡邏隊,建麵對夷人少量的監視堡壘等工作已經夠忙。

    還有道路建設與通訊網絡布置與建設,加自己隊伍不斷升官或複員地方工作,一切都忙忙碌碌好像沒什麽空閑時間。因為隊伍擴編快,方家穀時代的護衛隊員到地方上當個守備營副營長那是實在沒有能力,或者有些傷病有點兒榮養性質,因為現在師級單位就超過二十個,方家穀時代護衛隊一共才多少人?

    軍事上如此民政上更加千頭萬緒,不斷計算物資去救濟、去恢複生產;不斷培養幹部去接收州縣;不斷催促幹部搞合作化、股份製;不斷發展工業、商業;不斷協助軍事方麵征兵、建設道路與通訊網絡?不斷協助軍隊清剿各類武裝?不斷協助軍隊做好對躲進、躲在深山敵視至少不友好勢力的警戒與監視工作、、、、、

    民政上的幹部很忙,當然他們的升職不比軍隊慢隻有比軍隊快。如方家穀時代的合作社長隻要不因能力被半途淘汰,現在都成為府級幹部了。縣營級、府旅級,師是副省級這是方少雲定下的,現在的旅長大多數是護衛隊方家穀時代的連、排長,可見民政升職更快。

    不過因民政上更加複雜,這幹部淘汰也比率大,方家穀時代同為合作社長高的升為知府,還有的人仍然是合作社長,相比之下護衛隊幹部工作單純,升職講資曆多一些,方家穀時代出來的同仁雖然因能力提升慢一點,可級別不會十分懸殊。

    這裏不是說這二年幹部們都太忙,都升職快,而是伯顏偷偷摸摸走了他們才發現江南已經接收差不多了。如今聯盟地盤幾近南宋,似乎是該立國,方少雲該稱帝了,為此一人覺醒言之眾人響應,因為訊息傳遞快才三天時間聯盟與護衛隊特別聯席會議瞞著方少雲作了個特別決議:聯盟升級為國,方少雲為皇帝。

    這也是個突然襲擊,不過開會時有他的父親及許多學生,主要隻瞞著他一人。對這決議方少雲隻能苦笑笑而無法反對,其實他雖有點覺得弄個皇帝有點不符合今後曆史潮流。但現在這樣一個時代即便是君主立憲製也難於控製形勢,手下人也不大放心,所以早有準備接受,隻能根據曆史經驗慢慢修改。

    知道這關逃不過方少雲心裏早不再抗拒,就等著大家勸進。那料因為太忙眾人顧不上,伯顏溜走才驚醒了眾人。望著絕大部分江南之地在手再不立國有點過分,這私下議論眾人一心開會共同以決議勸進。這樣勸進當然力量強大,況且加以國土廣闊,方少雲年滿十八該成婚登位為理由。

    雖然十八乃虛齡方少雲在這上麵不欲爭論,隻是對國號及馬上即位皇帝提出不同意見。他的意見國號為中華帝國,他暫居執政,等恢複江北、幽燕十六州華夏故土,祭祀黃帝陵後再稱皇帝。至於立國其它細節他索性不參加了,讓眾人議定他再修改。

    對這意見眾人喜出望外,方少雲那恢複江北與幽燕十六州後再上尊位的想法眾人一時不願駁回。其他一個新朝代的開創不是如趙家大夥兒捧起來的,就是手底下大夥兒浴血奮戰而奪來的。唯這中華帝國乃方少雲一人既創建軍隊、又造武器武裝軍隊、還運籌帷幄打下來的。連政治製度也包圓了,他的意見肯定是最終意見,所以方少雲自此正式跨過父親成為第一號首長----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