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舊臨安新建業
字數:4505 加入書籤
對海南島的占領當然不必設立期限,此時一不急於需要開發這島上礦產資源,二不急於需要種植橡膠之類,三不必急需大開發島上農業資源,急於求成弊多利少何苦乃爾。
等台灣、海南島布局完成,從蒙元接手最後一些地盤,將元軍送瘟神般運走整個江南已經全都在中華帝國的統治下了。這一來大小幹部目前任務主要是完成剛接手地區改造,及整個土地的經濟建設工作,可說是整個江南和平到來再無戰爭。
等剛接手地區的幹部分派定當方少雲再次來到臨安住進六和塔下寺院,此時建造工地最早動工的二幢宮殿與政府各一的大廈已經差不多建造完成。而安保所需的錢塘江分水河道也已經完成,他提早來也算是主持這裏的建設,或者是補個蜜月,所以常帶著秀嫻在西湖周圍閑逛。
臨安受戰爭影響算是不大,所以市內殘垣斷壁煙熏火燎的戰爭遺跡極少。隻是戰爭帶來的後遺症極大,達官貴人如樹倒猢猻散,豪富之家因物資供應問題也回家鄉不少。帶連許多市民謀生不易而離開,這一來被稱為銷金鍋子的西湖便冷冷清清蕭瑟起來。
如往日滿湖華麗遊船此刻大多數半沉半浮擱淺在岸灘任由風吹雨打無人照看。倒是還有一些小船支著涼棚由船娘駕著在湖濱、孤山、蘇堤等地方候客,載著少許遊客在湖泊兜風,或僅是擺個渡。這樣一個已經成熟的旅遊資源方少雲當然不會白白放棄,那種華麗遊船當然不大可能恢複,至於遊玩下西湖,上三潭印月與小瀛洲景點看看,去花港觀魚遊玩擺個渡之類的遊船肯定還是要保留下來的。
等中央政府搬來,以及錢塘江港口建成,這裏將成為政治、經濟外貿、文化、文藝、印刷等中心,遊覽的人會比南宋時的人多幾倍。當然雖然遊客會更多但方少雲將這裏不會定為超級娛樂場,而是大眾化休假之處,過高消費項目不會恢複。
不管今後如何方少雲與秀嫻現在遊玩雖然大好春光仍然是遊客寥寥,二人帶四個警衛到花港觀魚、牡丹亭等處基本上與荒野差不多,唯獨路徑因人走動草稀一點還能分辯。隻有到孤山、嶽廟之類場所離城近又有少許住家才人氣多一點。
當然方少雲與秀嫻時間充足不著急,這時代也沒有豐富小吃,每天就逛一條線路。不過每天走著看風景也太累人,特別是杭州西湖周邊風景三分天然七分人工與人文,少了人打理及少了人氣有點不尷不尬讓人少了許多興致更覺得容易疲倦。
倒是吳山那邊自然風光成份多一些,另外看看淨寺、雷鋒塔及鳳凰山南宋皇宮也不錯。特別是南宋皇宮後世隻剩下廢墟,現在破壞還不大,今後故宮博物館肯定就用它了,北京那裏最多弄個分館。畢竟論皇宮建築的浩大也隻有那裏了,雖然還未經曆明、清二代建設,僅忽必烈就將之造得很大,拆了白白浪費。
其實這種宮殿建築是造價太大而不實用,光是地基那麽大的一塊夯土就要費許許多多人力挖基礎坑,運上好黃土然後才是一層層夯實,這工作換了鋼筋混凝土會省下幾倍。而這基礎乃是小事,四麵石階、石闌用的錢也不少外,但這些還比不上木結構費錢。
那些大木頭必須很遠地方運來,從深山砍伐到運送進京已然身價百倍,況且這梁柱還要刨成同樣大小後包裹了上厚柒雕梁畫棟。加上飛簷鬥拱這木結構如換成鋼筋混凝土隻需十分之一成本,而且更加不懼失火。最可哀的是這樣高大的房屋並不實用,夏天還好冬天空蕩蕩的不保溫。
對這樣的建築拆了也無多大益處,反正忽必烈的大都城什麽都寬綽,不必拆了宮殿建民居,方少雲的計劃還是將之當作博物館廢物利用一下收回點錢。當然這隻是他現在參觀南宋宮殿時的靈機一動,之前根本沒有仔細計劃,而此時也沒有深入盤算。
方少雲既然靈機一動之所以不再多想乃是攻打北京時的情況千變萬化無法逆料,若忽必烈來個堅壁清野焦土戰術,現在考慮再好也沒用。所以如何阻止蒙元如此戰術將北方弄得一片廢墟才是第一要緊事,宮殿這個安排還輪不上去多費腦筋。
在自己宮殿與中央政府行政大廈建築工地、錢塘江口築堤工程及西湖、紹興等處輪流視察與遊玩中不知不覺第一幢主宮殿與第一幢政務委員會大廈已經完工。
雖然按計劃宮殿內除主宮外還建方少雲父母一幢,秀嫻作為主婦一幢及備用二幢,宮庭女官二幢,女侍衛二幢。隻是現在方家僅有四人一幢主宮殿足夠用的。而政府大廈應該建四幢,政務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加監察總部與法律委員會各一幢,因現在幹部人少擠一下也可以。再加上城裏也有一些空房子可以利用,於是整個中央政府搬離隆興,遷入正式定名建業的臨安。
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杭州這座城市有諸多名字,自中央政府搬來第三次成為首都,而名字也正式改為建業。對這個名字方少雲有點不大喜歡,覺得一點也不響亮,而且南京也稱過建業,因而稱呼起來他覺得有點怪怪的味道,但大家讚同他也接受了。
因為隆興到建業有水路可通,這次大搬遷倒是不大費周折,也就是人和物資、文檔;現職幹部與家屬先上船第一批走,次後才輪到在外麵工作的幹部家屬搬家。這個次序肯定是合理的,因為不曾隨著幹部去地方的家屬他們暫時居住在隆興與早一點搬到建業從與親人聚會沒什麽關係。
而且是建業那裏幹部公寓區建造隻完成很小一部分,現在過去的大多數在職幹部也分配不到住房,需要暫時在老城區居住一段時間。雖然這時代房子裝修很簡單,牆壁刷刷白窗戶掛掛窗簾而已,但多搬一次家多一次勞累是肯定的,所以這些人對等有了新房子再搬家一點意見也沒有。
方少雲設計的幹部公寓與後世中檔小區差不多,區別主要是三處。這第一處是樓梯比較寬大,如此行走與搬運東西比較從容。這一點雖說似乎是無關大局主要還是用地寬餘才能使樓梯間得到寬敞的空間,不然這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點還是因為土地寬綽使幹部公寓容積率低於30%,也就是說公寓區七成是道路、綠化地、果林、土丘還有連通活水的湖泊。這一點連後世高檔別墅區也達不到,而現在因土地寬綽而且此地乃是搬去山丘後形成的,種植也不大適宜,如此浪費也不算什麽。
第三點是這裏專門配套了一個服務中心,有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另外是蔬菜市場及雜貨市場,因為幹部上班雖然有工作餐供應,但家屬及幹部們不值班早晚餐還是自己解決。這服務中心還將建造一個大招待所以供來辦事的人居住外,建個大飯店也是肯定的。
這幹部公寓除這些好處與便利之外房屋下層是車庫也是超前設計,方少雲乃是後世的人先知先覺,已經開始讓人研究生產自行車了,雖然沒有橡膠等條件其實代代步的自行車還是能夠生產及投入實用的。
說到自行車方少雲正在讓人開辦車輛廠,主要是生產人力車以代替轎子,生產新式馬車代替老式馬車。這時代完全取締轎子不現實,因為即便是不讓官員乘,不讓壯漢乘婦孺還是有需要的。不過轎子起碼要二個勞動力太累人速度也不快,不如人力車方便速度快,所以他欲在建業開始推廣人力車。
另外新式馬車搞運輸比老式馬車效率高一倍這已經在推廣中,但在建業搞一些輕便新式馬車用於出遊、小量運輸及遊覽之用還是非常好的。這是方少雲上次來時發現的,並當時讓本地幹部籌辦的,現在自行車與人力車還不大成熟,輕便馬車已經在建業投入使用了。
方少雲給幹部公寓設計車庫乃是長期打算,因為這公寓設計超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加城牆磚砌牆厚實保溫,他是二百年計劃,處處考慮周全。留了車庫外他還設計了集**暖、衛生間、自來水、電線等通道,基本上將他能想到的全考慮了進去。
當然幹部公寓也分有檔次,有高級與普通之分外還有集體宿舍。隻是這些住房也要交租金,至於住房補貼費是按幹部級別的,所以一般來說幹部高一點住房好一點。這方麵整個中華帝國的政策是一樣的,不存在區別對待與暗箱操作。
為防止混水摸魚式腐敗方少雲製定的規則一切都是明明白白地來,如傷殘人員、烈士家屬都是有額度的補貼而不是免除什麽什麽的。因為免除的東西肯定不一樣,其次也給留下作弊空間。如朱元璋給秀才、舉人、進士一些免畎賦稅條件,其實本身就不大公平,因為每戶人家財產是不一樣的。
在這政策下有的人好處都享受到,有的人根本沒那麽多田產獲得這項優待。這是正常情形下的不公平,後來詭寄慢慢泛濫,這些人利用這個政策弊端大肆獲取非法利益雖然內部人中間仍然是不一致的,可對晚明農村的破壞作用更大於他們偷逃的賦稅份量。
幹部公寓的一切讓搬家來的幹部及家屬們一個十分新鮮又驚奇的新體驗,他們從古代建築幽暗的房間住進了光線明亮的新臥室已經驚異。加上廚房用了煤爐不再煙熏火燎家裏堆滿柴草,衛生間洗澡也方便,前後陽台看看風景也不錯。
園內樹木雖然還剛移植不大好看,但石桌石凳、曲廊小亭如在大戶人家後花苑一般。這樣的內外環境一下子將他們征服了。
唯是室內如何布置為好?窗簾如何選料如何安裝?這煤爐如何使用等等這些人一概茫無頭緒。好在方少雲知道會有這一幕發生弄了幾個樣板房讓他們參觀學習,還弄幾個指導員專門指導這些幹部與家屬們處理一切,連食堂也對外開放並讓人值晚班擔心他們吃不上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