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字數:2993   加入書籤

A+A-




    胡瑞瀾得悉錢寶生已經斃命,衙役朱春恒沒有落下形跡,無人知道是他暗中作的手腳,心中大喜,當下重賞了朱春恒,又把案中人犯p

    提審了一堂,對刑部提出的歧異之點分別作了彌縫的答複,並報告案辦要證錢寶生暴病身亡。他並不谘複刑部,卻直接具奏朝廷,一來希望朝p

    廷看了他的奏呈會認為有理,把此案仍交他辦理;二來恐刑部看了他的答複不能滿意,仍要駁回,不如不經刑部徑奏朝廷為妙。這是他在官場p

    混了多年學來的乖巧、圓滑處…… p

    可是情形卻並不對他有利,他上朝廷的奏呈始終沒有答複,刑部奉旨提審此案的消息毫無變更,錢寶生的驟死卻鬧得滿城風雨,街談p

    巷議,都認為非常可疑。《申報》於正月二十二日登載了楊乃武要證猝然斃命的消息,二月十二日登載了續聞,三月初十日更發表了一篇《論p

    錢寶生之死》的文章,略謂:楊乃武案要證藥肆主錢寶生,向為問官所優容,並未屢次到案。今當提案進京之際,猝告病死,抑何其巧雲雲。p

    雖沒有提到死因,但言外之意,顯然懷疑是胡瑞瀾暗害。胡瑞瀾做賊心虛,正覺怦然心動,又看到報上載有刑部谘浙江巡撫楊昌浚將楊乃武案p

    人犯起解赴京消息,更覺憂形於色,心想:刑部這樣做,顯然表示已不相信自己,並且必獲得朝廷許可,現在雖然弄死了錢寶生,案無對證,p

    但案中漏洞百出,如果徹底根究其起來,仍舊難保不翻案,說不定連自己暗中幹掉要證錢寶生的事都會敗露。要使此案翻不過來,必須先造成p

    一種社會輿論,把楊乃武抹黑,使他臭名昭著,在人們眼裏留下一個品行不端的印象,那麽他與葛畢氏共謀毒斃葛雲飛,即使沒有對證,也一p

    定事出有因了。 p

    當時中文報紙隻有一份《申報》,能代表社會輿論的也隻有這《申報》,但這《申報》卻是一貫表同情於楊乃武的,最近更明確表示p

    態度,對胡瑞瀾的為滿溢於言表。胡瑞瀾身為官憲,既不能製造輿論,更無法改變輿論,這便怎麽辦呢? p

    晚清舊官僚不僅善於勾心鬥角、傾軋排擠,更有其卑鄙無恥、陰謀百出的一麵。胡瑞瀾見形勢對自己大為不利,案子到了刑部,很可p

    能翻過來,想到自己現在已經失去聖眷,翻案的結果,勢必至於丟官罷職,便狗急跳牆,不論什麽無恥手段都施展出來了。當時中文報紙初創p

    ,並沒有采訪記者,新聞來源多半采自外來投稿,發生在浙省的案件,由省城杭州寄出的,盡管作者不署真名,用什麽江湖散人、鷲峰老樵等p

    別號,避免負文字責任,仍有采用發表的可能。這使他覺得有縫可鑽,於是乎便唆使他禦用的秀才,用武林生的筆名,寫了篇誣蔑楊乃武的稿p

    子,投寄到了報館裏去,大意說:楊乃武乃三世訟師,曾踢斃有孕之妻,強娶妻妹於父喪百日之中,窮凶極惡,是為居心叵測,鴟梟豹虎,何p

    地無之。接著列舉此案有不足疑者四,有可惜者三,有宜詳察者四,共長二千餘字,結尾說:“某衙下士,設館武林,確知此案情形,不敢隱p

    沒是非,故而為是草野之語”雲雲。 p

    《申報》雖然有聞必錄,很少分辨消息的真偽,但對這篇別有用心的反麵文章,卻也不會如胡瑞瀾所願的輕易發表,因為這不但違反p

    它一貫同情楊乃武的立場,而且一經發表,勢必引起社會上正直人士的一致斥責。所以稿子寄出後,宛如石沉大海,沒有下落。胡瑞瀾這一陰p

    謀落空了,是否就此罷手呢?否!為了不讓案子翻過來,影響他的前程,他是不肯善罷甘休的。他知道《申報》雖是洋人辦的,老板卻是商人p

    ,稿件固然無法使它發表,但如把這稿件作為廣告刊登,老板決不會不接受。好在他有的是造孽錢,隻要能保住官位,花掉幾個也不在乎。於p

    是在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九日的《申報》上,占一整版篇幅的署名武林生的誣蔑廣告便出現了。報紙上居然刊登公開誹謗的廣告,也可說是報業p

    史上的奇跡。 p

    這條武林生告白一經刊布,立刻引起輿論大嘩,來信來稿提出指斥的堆積如山,甚至還有登門質問的。《申報》不欲代人受過,便在p

    來稿中選擇了一篇署名海昌小蓬萊主的文章加以發表。略謂:“餘杭楊氏一案,浙江士庶,僉知其誣。報載武林生告白二千餘言,不憚煩,不p

    惜費,閱之不能無疑。楊乃武雖包攬訟詞,但並非三世訟師;其妻係產後死亡,並非懷孕時被踢斃;後妻楊詹氏亦非前妻之妹,成婚時楊父尚p

    健在,並非娶於父喪百日之中。餘謂此告白必非武林生所為,幕後當另有其人,深恐翻案有罪,故托名掩飾。否則既非為己,又非為親友,何p

    必出十餘千文登告白--欲置楊乃武於死地也?” p

    這篇文章直抉胡瑞瀾的肺肝,他正是恐怕翻案有罪,所以不擇手段,不惜錢財,玩弄這陰謀,不料伎倆拙劣,一眼便被人識破,正所p

    謂欲蓋彌彰、心勞日拙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