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戰國時代
字數:9065 加入書籤
公元前二百九十三年,周赧王二十一年,齊湣王七年,趙惠文王五年,魏昭王二年,韓釐王二年,秦昭襄王十三年,楚頃襄王五年,宋康王三十五年,燕昭王二十年。
暮春。
宋國,商丘。
春風拂過,大地回春,桃紅柳綠,草長鶯飛。
往年到這時節,少女們迫不及待褪去厚重裙襖,換上單薄豔麗輕紗,顯示各人婀娜身材,與輕浮少年郎們暢遊幽會,所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商旅從列國趕來商丘做起買賣,互通有無。三晉匈奴的皮草,吳越齊楚的海貨,周王畿的醬豇(1)),秦巴西戎的玉石,天下奇貨,無不麋集於此。成群結隊的商人與黔首們討價還價,早市上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然而今年到了四月,商丘城內還是冷冷清清,各家商鋪早早關門,街道上,三三兩兩的兵士,衣甲荷戟,挨戶搜查,如臨大敵。
城南,因為臨近驛道四通八達,是商旅們歇腳的所在,酒肆也格外的密集。其中一家楚人酒肆,因為酒水甘洌,價格公道,包茂(2)用起來也絕不吝嗇,因此便有了不少回頭客,生意也比其他家好些。
便是這非常之時,店主仍舊沒有關門歇業,不少老主顧還在店中喝酒。
一位劍眉星目的漢子默然坐在酒肆角落,沉默不語,隻是偶爾抬頭掃視眾人,便是這輕輕一瞥,便感覺殺氣騰騰。
酒肆樓上,幾位老者壓低嗓音議論道:
王上被刺?諸位可知?”
戴偃力能扛鼎,連老虎都能打死,什麽刺客能刺殺他?”
諸位有所不知,是齊王派的刺客!!“
哪有什麽刺客!不過是大司馬唐鞅借機斂財!這種傳言你們也信?”
說話之間,樓下嘈雜嚷嚷,隻聽有人大聲叫道。
大司馬有令,搜查刺客,搜!!”
一隊虎狼甲兵破門而入,飲酒客人連忙避開,走不及的被甲兵狠狠踹上一腳。
閑雜人等,都給老子滾!滾!”
店主傲然站立,目光怒視這群不速之客。
楚人生性彪悍,這位楚國店家是膽色十足,絲毫不見一絲懼色。
小人所犯何事?為何要趕走客人,無故搜查!”
甲兵為首的伍長聽見這話,一把揪住店主上幘,踢翻在地。
所犯何事?落在老子手裏就是罪!老子今天在商丘城搶了十多家店鋪,就遇見你這個硬茬!“
甲兵上前道:“大哥,是個楚南蠻,”
南蠻子也敢在商丘放肆!老子看你就是刺客!”
說罷一拳打在店主臉上,店主滿臉是血,後退幾步,不屈不撓。
我有王上頒發的經商契文,錢稅也不曾少交一文,為何打人?!”
伍長滿臉獰笑道,:
王上三日前便薨(3)了,現在商丘城內是大司馬說了算!老子是大司馬親兵伍長,打!照死了打!打!”
驕兵悍卒上前一頓暴打,店主幾次掙紮著站起來又被踢翻在地,鮮血直流。
搜,把錢幣都搜出來!把這破店給老子燒了!”
諾!”
甲兵翻箱倒櫃,將酒肆拆的狼藉一片,慘不忍睹。
從店肆後衝出個歲的稚童,手中抓把比自己還長的木棒,幹嚎著,朝伍長衝來。
伍長也不躲閃,踢飛木棒,大吼一聲,手起劍落,那孩童雙目睜圓,大灘大灘殷紅的血緩緩流到甲兵腳下,如梅花綻放。
伍長雙腳踐踏鮮血,指揮手下搶奪財物,甲兵搶得刀幣,轉身就要離開,卻聽背後傳來陰森沉悶聲音。
弑孩童者,死!”
聲音忽然變大,更加陰森恐怖,如鬼魅般在酒肆中回蕩。
弑孩童者,死!!”
伍長也不回頭,揮起沾滿鮮血的長劍,朝身後狠命斬去。
甲兵紛紛拔劍,準備搏殺。
長劍劃破空氣,呼嘯而過,伍長出劍已是極快,卻未擊中目標,臉上露出驚愕之色。
樓上老者蜷縮在案幾下,瑟瑟發抖,一名甲兵惡狠狠道。
把這幾個老東西殺光,一個不留!“
甲兵殺氣騰騰,咚咚登上樓梯,伍長卻站著不動。
大哥,”
伍長脖頸出現一道不甚明顯傷痕,大股鮮血噴湧而出。
啊呀!”
驚恐尖叫聲中,伍長人頭落地。
甲兵麵麵相覷。
這時,陰森恐怖的聲音再次在他們頭頂響起。
弑孩童者,死!”
是蓋聶!”
沙丘宮。
燭影搖曳,齊孟從昏迷中醒來。
彌漫在周圍的類似某種魚油燃燒的味道讓他感覺窒息。
那是鯨魚油的味道。
鯨魚油又稱鯨膏,人魚膏,作為燃料,在中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代,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有記載秦皇陵地宮以鯨魚膏燃燈。(4)
一個身材瘦削胡須花白酷似愛因斯坦的老頭站在齊孟麵前,身披白單衣,頭裹白幘,一副火葬場死者家屬打扮。
王上醒了!!王上醒了!!”
愛因斯坦見齊孟醒來,兩眼放光,扯住不放,眼淚嘩啦啦。
齊孟的前身,宋君戴偃,三日前在沙丘宮突然昏迷不醒,商丘城內人心惶惶,而大司馬唐鞅便乘機大肆搶劫。
王上!齊國出兵攻打定丘!唐鞅在城中到處殺人!宋國危矣!”
你是?”齊孟半天才反應過來:“你是演員吧,”
王上!不記得老臣了?“老頭淚汪汪望著齊孟,“臣是太傅申不益啊!”
申不益,我隻聽過申不害,申不益是誰?“
眼前仿古宮殿做的很是逼真的,鯨油燈是全銅的!
鯨魚油!哪個劇組敢用鯨魚油做道具!
王上!宋國將亡!”
老者以頭搶地,咚!咚!咚!咚!片刻光景便已血流滿麵。
演員不會真撞破頭。
這麽說,穿越了?你說我是?”
申不益連忙回答說:“王上是宋國君主戴偃,是宋國第十七位國君,是宋襄公的·······”
竟然穿越到了宋康王戴偃身上!
戴偃是什麽人!是殺人狂啊!是人渣啊!
《史記》記載,戴偃奪兄長君位,自封為王。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裏,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國,一係列瘋狂舉動終於引發眾怒,齊魏楚三國聯合攻宋,宋王出逃,被齊軍擒獲,落得身死國破的悲慘下場。
《呂氏春秋》記載,隆冬時節,戴偃肥馬輕裘路過河邊,見漁夫赤腳走在水中,派人將其抓來,敲開小腿腿骨,研究漁夫為啥不怕冷。
這位奇葩還用皮囊盛放人血,將皮囊掛於城頭,用箭射破皮囊,血雨四濺,稱之為射天。(5)
齊孟痛苦閉上眼睛。
王上!王上!”眼看國君又要昏死過去,老太傅連忙上前,貼著齊孟耳朵發出殺豬叫聲。
寡人沒聾!“
耳朵劇烈疼痛,估計耳膜已經破了。
今年是哪年了?”
齊孟迅速進入宋國國君角色。
王上,今年是周赧王二十一年,王上為何問這個?”申不益疑惑不解道。
齊孟沒有在意申不益疑惑眼神,他的思緒早已飄到遠方,憑借後世準確的曆史知識記憶,他很快判斷,今年是公元前293年,按照曆史發展軌跡,再過七年,宋國便要被五國聯軍瓜分,宋康王戴偃最終死在齊軍手中,宋國徹底破滅。
公元前294年的戰國是怎樣的呢?
公元前294年,白起被秦昭王任命為左庶長
這一年,蘇秦向燕昭王獻策入齊而為燕間諜,樂毅將“趙秦、韓、燕攻齊,取靈丘”。
這一年,秦昭王十四年,韓將公孫喜與魏伐秦。
這一年,白起大敗韓魏聯軍於伊闕,殲滅聯軍二十四萬,從此韓魏已無力單獨抗秦。
這是怎樣一個激蕩的年代!齊孟心中熱血洶湧,用力攥緊拳頭。
申不害是你何人?”
回稟王上,乃是臣祖父,“
申不益此刻沒心情敘家譜,急切道,
”唐鞅趁君上昏迷之際,掠奪財物,大肆殺人!”
”寡人知道了,”齊孟淡淡道。
黑色背包呢?
低頭看時,黑色喬丹包就在身邊,沒想到穿越過來還能帶上它!
翻開背包,包裏東西可是真不少,手機,充電寶,紙巾,土豆,銀行卡,現金,雲南白藥急救包。
手機沒啥用,因為公元前沒信號,土豆可是逆天外掛啊。
齊孟小心翼翼將背包剛好,轉身望向申不益。
唐鞅這名字很熟悉,他努力回想,忽然他感覺腦袋劇痛,如同被強行注入了千萬個腦細胞,被穿越的全部記憶竟然移植到了自己記憶裏,更要命的是,體溫陡然升高,血液就要沸騰!怒火席卷全身!
寡人四處征伐,與燕趙齊楚為敵,自以為征戰天下,便無後顧之憂,沒想到賊人卻在朝堂上!”
申不益連忙道。
王上昏迷這兩天,齊軍已經南下,眼下正在攻打定丘,唐鞅趁亂大肆搶劫,光是皮草就搶了十幾車,正準備逃到趙國!”
申不益情緒激動,胡須顫抖。
齊孟咬牙切齒道:“寡人提拔唐鞅做大司馬,宋國有難,他竟敢落井下石!”
唐鞅能有今日,也是·····”
申不益欲言又止,沒敢繼續說下去。
說!”
我王是非不分,賞罰不明,濫殺無辜,寵溺唐鞅,唐鞅之亂,都是王上·····”
住口!衛士安在!”
不知為何,穿越後的齊孟變得喜怒無常,殺氣騰騰了。
他當然不知道,他不僅繼承了戴偃的記憶,還吸收了殘暴血腥。
諾!”虎賁衛士轟然上前。
臣死不足惜!卻不忍見宋國生靈塗炭!屍橫遍野!”
不等衛士動手,老太傅便自己站起身,朝外走去。
慢!”
已經走出幾步的衛士聽見君上命令,立即站住。
放開太傅!傳大司馬進宮!”
諾!”衛士領命而去。
老太傅一臉茫然,戴偃篡權這幾年,不知有多少人被殘忍殺死,剛才說出那句話時,申不益已做好必死準備。
寡人今日還未殺人!!”
申不益麵不改色。
王上每日都在殺人,今日卻還沒動手。”
齊孟青筋暴漲,踢碎案幾,轟然而立,如殺神降臨。
寡人今日要殺唐鞅!”
申不益連忙勸阻道。
周書有雲:毒蜂,螞蟻尚且能害人,何況是君上寵臣呢?隻怕我王還沒動手,災禍便已······”
申不益,你莫非怕死!”
齊孟大聲咆哮,如發瘋猛獸。
死又何懼?隻怕王上謀事不周,大事不成,將宋國推入萬劫不複之境地!”
齊孟心頭怒火被這話澆滅大半,眉宇之間和緩許多。
世人皆知寡人生性殘暴,與虎狼暴秦不相上下,老太傅何故不離不棄?”
申不益神色微變,腦門鮮血還在淅淅瀝瀝滴往下流。
臣研習法家之術二十年,學成遊說列國,天下諸侯皆不容臣!三晉齊楚,見臣避之唯恐不及,普天之下,隻有王上收留臣,賞識臣!!”
當年,我王還是宋國公子時,便賜臣美宅!賜臣肉脯,賜臣錦衣!君上以國士待臣!臣唯以死報之!今宋國危難,奸亂,臣無能,唯有一死以謝我王!“
說罷,扣頭不止,鮮血飛濺。
齊孟凝視著腳下鮮血,看鮮血匯聚成璀璨櫻花,慨然長歎。
諸侯紛爭,生靈塗炭,寡人心中不安!太傅寬心,有寡人在,你不必死,宋國也絕不會亡!”
注:1:醬豇:先秦時代的醬,用於輔食,是當時比較流行的調味菜。
2:包茅:南方的一種茅草,用於過濾清酒,多產於湖北。
3: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禮記》)
4:中原居民對鯨魚早有認識,先秦時代鯨魚利用已經很廣泛,《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地宮)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太平禦覽》中也有關於先秦人魚膏記載:“始皇塚中以人膏為燭。”
5:射天,典故名,典出《史記》卷三〈殷本紀〉等。居史傳,某些暴君常用革囊盛血﹐懸而仰射﹐以示威武﹐與天爭衡。後借以“射天”指暴虐和叛亂行為。
夢吳越書友群:226342842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