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顏如玉 黃金屋
字數:1626 加入書籤
準確的來說我對錢這種東西的確切理解是在電視上而不是生活中。我清楚的記得第一次知道寒門學子這四個字的確切意義是在我十歲的時候,電視鏡頭的不斷切換,屏幕上的女孩子的眼淚,女孩母親緊鎖的眉頭和女孩父親拿著自製的煙卷兒的顫抖的手共同組成了我對貧窮的概念。僅僅是因為兩千塊錢的學費,被壓榨成這個樣子。當時的我並不清楚兩千塊錢的概念,不過我知道我不會因為我的學費過上這樣的生活,相比之下我生活的自由輕快給了我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僅僅兩千塊”。可越是長大越是發現我理解的僅僅在一些人的眼裏變成了天。
我真正理解到貧富差異給人帶來的傷害是在我能讀懂文字的含義的時候,原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困擾我的東西可能就是在某個下午悄悄的紮在我的心裏,再也沒能走出去。我也深深的陷入一種思考。
中國曆來講究婚姻的門當戶對,於是在近幾年的婚戀節目中不斷有另一種思想在試探性地衝擊著人們的老想法,可是效果甚微。大家理所應當的接受了一句話“生活裏沒有那麽多詩和遠方,陪你的還是柴米油鹽。”更有甚者在為子女招婚的細則上開出“如果有北京戶口輕微殘疾也可接受。”這樣的條件,我們不評價對與錯,但是我總會有一種生吞了蒼蠅般的感覺。
再次感觸物質的力量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本來以為高考是決定上哪一所大學的唯一出路,在不久之後的報考重新改變了自己的三觀,更多的同學依靠著家裏的條件跳過了高考的屏障,高考沒有成為他們斷夢的一道坎。相比之下另一部分遵從生命的安排的同學顯得落寞孤獨。一瞬間,有的人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另一部分人則以考卷上的分數決定走向默默的接受“我生寄夢紙一張”的命運。
當人們問向自己為什麽讀書的時候總是或多或少的帶有著一點點的欺騙和隱瞞,生怕把那一層薄霧般的白紙捅破,貫上一兩個借口順帶著把物質生活的好處提一提,這樣的回答既顯得不俗又顯得誠實。我個人並不是這樣樂觀積極,的確讀書有些許的樂趣,可更多的原因是我希望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可觀起來,我也希望我的人生能夠用想不想來衡量而不是能不能,我也希望我的人生能夠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接受。誠實來說,如果讀書人要清貧一輩子,恐怕我要懼怕讀書了。
其實靈魂所遭受的一切困擾全部來源於生活,而生活中所展露的不公又難以讓人展開拳腳,我們經常能聽到人們對於一個職業的評判,甚至是攻擊。似乎在這個應該人人平等的社會中因為資產和地位的原因也在拉開距離,更多的絕望者直接判定這個世界就是有錢人的世界,而沒有錢的大眾被驅使利用。無論是市井文化中的“有錢人吃蛋糕,沒錢人啃窩頭。”還是古詩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似乎都心照不宣的暗諷著世界——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大多數人一麵隱藏著自己願意接受優質生活的內心卻又對物質世界表現出極大的不耐煩,於是在人們不斷的奔波中一麵發出人生苦短的感慨一麵又作出好事多磨的詠歎。其實細想,如果在財富上得到了足夠的慰藉,來自於生活的刁難就也真的自然而然的少了一大半,自然也就有了時間去專門追求你的精神世界了。
有人堅信錢是萬惡之源,很抱歉金錢的用途不止可以扭曲人性,您低估了它的力量,它遠不止萬惡之源這麽簡單。倘若今天再有人酒後與我高談闊論,一定要拉著我的手告訴我沒有錢一樣可以生活的很快樂,那麽您說您的,我聽著,我不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