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讓人擔心的東北
字數:1729 加入書籤
近些年來在我居住的地方總是會傳來一些聲音:“唉,東北經濟不行啊,照南方差遠了。”
本著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的想法一直不曾理會,可後來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心態”。不日前,微博的熱搜榜上驚現一個標題“東北到底怎麽了”,乍一看覺得一定是個大新聞,堪比一些國家大小的東三省發生了什麽才引人如此詰問?點開一看,仍是些經濟不景氣的泛泛之語,底下的評論也頗有人性的特點,有冷言冷語的,有出謀劃策的,有捶胸頓足的,有指名道姓的……一時間讓人緩不過來神兒。
不光民眾操心,各路的專家學者近幾年來更是拿出了不勝枚舉的策劃、計劃、模型等等等等,可是問題好像還在那裏不偏不倚的砸在每個人的心頭,似乎這一片土地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中國的發展和前進,亟待解決四個字硬生生的被關在了這片黑土地上。一時間,舉國上下都在操心著東北人民腰包裏的錢夠不夠花,感謝他們的惦念,翻了翻我的口袋,還好,還能考量的起午飯。
中國人是多麽怕窮啊。
我們的確是窮怕了,這個國家用了好大的力氣才走到今天這一步,幾乎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不遠之前的那段時日,等我媽講當時花生米都算一道大菜,家裏來了客人才能上桌,倘若誰家做了肉,那種氣味會在樓裏回蕩,久久不散,似乎貧苦是被這種氣味給勾出來的。好在,盛世之下我可以盡情享用花生米,也不用擔心吃不上肉。在這種口感和味道的催使下,國人也漸漸的知道了經濟一詞,後來又知道了投資,再後來又知道了理財,再再後來又是創業……幾乎每學期的課堂上總會有老師提及創業這個詞,在我四年的大學時光中,這個詞的詞頻絕對值得統計。似乎這兩個字很有魔力,每提及一次就會像在貧窮的日子裏榨出一滴油來一樣令人興奮。老師們興高采烈的說著深圳、廣州一帶的大學裏那些大學生們幾乎都在思考創業以及如何創業,相比之下,北方的大學這種氛圍就差了很多。
我竟有一種幸運感,本質上來講我不適合經商,於我而言,身處一個處處留存商業氣息就連學校裏都談著創業項目的地方還是一種怎樣的壓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了創業這條道路,終究是輸多贏少,路是真難走啊,碰個頭破血流還得匍匐前行。創業的人頗有一種撞大運和買彩票的心理狀態,關注著市場的一舉一動,與同行競爭投標,可能上帝打盹兒的功夫,就能大賺一筆。算得明白,可是依舊照賠不誤。即使這樣中規中矩的生活也被視作無能。
人們在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賺錢是一件容易上癮的事情,我不禁感到一陣悲哀,我們的民族似乎不在允許不上進的人存在了——在退休之前都應該積極創造社會價值,多多益善。以至於東北人民的腰包鼓不鼓要全體國人操心,其實,這不夠寬容,你經你的商,我種我的田。這樣的社會才是完整的社會,不因錢多錢少而計較,大家都做擅長的事情都過自己的日子才算是一種公平,可現在你非要我放下我的田去經商,那中國的十八億畝田誰來種呢?
人們往往忘記了各司其職這句話的含義,校園裏大多數的學生都在考量如何創業,這很可怕,適不適合才是最重要,合不合適列在第二位才對,經濟落後不代表貧窮,日子過得舒心就好,錢,是賺不完的。
倘若東北有一天忽然變得有錢了,我們的思路也被“打開”,校園裏的學生們也談著創業,我想,那一天也許是這片深沉的土地發出最厚重歎息的日子。
不覺間入秋九月,這一茬的玉米要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