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良夜如昔

字數:1347   加入書籤

A+A-




    英國的一位作家托馬斯·卡萊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在深夜裏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我不知道這個作家的具體著作,也不清楚他的人生曆程,連這句話也是偶然看見,但是這句話背後所透出的一股憂鬱著實讓人感動。

    長夜痛哭的悲傷更像是一種宣泄,尤其酒醉之後,腦袋裏明亮和灰暗的場景交替出現,於是,經常看到酒醉的人在路邊大聲歌唱或是號啕大哭,手舞足蹈大呼小叫。

    有一句古語“若要斷酒法,冷眼看醉人。”意思就是酒後失態的人是對喝酒的人一種警示,如此醜態百出還碰什麽酒呢?可我倒是覺得,酒後失態的人回歸到了一種原始,忘記了人的端莊,外人看來可笑痛苦,可他自己在那一刻是幸福的。

    為什麽人要在長夜裏痛哭過才算是對人生有一種理解呢?

    心理學家有做過研究,在夜晚是人們更傾向於安靜理智的思索。本質上來講夜晚所帶來的對生命的感悟是一種無聲的帶有沉默卻強烈的暗湧。而白日裏,人更多的陳詞是慷慨激昂的,如大浪拍岸。二者恰好是人性的兩麵,願意選擇在漆黑夜色中流淚的人,應當是被風塵迷了眼睛吧,看清的與看不清的相交雜,其實那一瞬間,人生何許複雜,竟是用眼淚也洗不清楚。

    正如與《安娜卡列尼娜》開頭相似的一句話,幸福的人大致相同,不幸的人各有不幸。所以每個人的煩心事各不一樣,對於別人來說不算問題的事情,足以成為你在長夜痛哭的理由。長夜痛哭不過是將生活的希望從虛妄到絕望的過程,理解是一種奢求。

    我有一個同學,連續兩年高考沒過一本線,每一次承受打擊時幾近瘋狂,哭到嘔吐。時隔多年我不清楚她近況如何,不難確定的是她一定在夜裏痛哭過,也恍惚間望向了自己難以接受的未來的影子,人類竟然如此脆弱,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從思想上,高超的智慧並沒有讓每一個人都受益,大多數人在智力和反應的角力上技不如人。接踵而來的落差使得人反遭其亂,如果有來生,似乎做一隻懂得生活的知更鳥會更好吧。願歲月待她安好,待我們也安好。

    社會與我們重重的枷鎖,桎梏住了人性中對於“質”的那種追求,偏向於去追尋光的顏色而卻忘卻了光的意義,偶爾思索著常常入腦的人生卻又痛入骨髓,就如同世上的書籍一樣,用短暫的生命去感悟滄海桑田是有多麽的自不量力。盡管痛苦,還是要去做,可能這是人最後擁有的不同於其他生物的倔強吧。

    倘若有一天,我也在一個如同往日的良夜裏傷神,相信那一刻最痛苦也最幸福,生活給予我重創卻又用另外的方式喚醒沉睡的靈魂,使我在午夜也不能安穩入眠,於哭泣中感謝它並痛斥它,如此真實可愛,回歸到最初的質疑和好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