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6 迷途

字數:4294   加入書籤

A+A-


    魯本對新教徒和愛爾蘭人的怨念很深,這一點值得理解,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如今的美國,懷有這種怨念的人並不在少數,比如說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大體都是如此的。

    新移民對新教徒的怨念由來已久,實際上,這裏所說的新教徒並不是真正的新教教徒,而是那些最早來到美國,並將自己視為正宗美國人的人群,說白了,其實就是保守人士以及他們的代表政黨共和黨。這些保守勢力抵製、排斥移民,主張立法上更嚴格的限製外來移民,甚至要將那些新移民趕出美國。

    至於對愛爾蘭人的怨念,更多的還是存在於紐約、波士頓、芝加哥等大城市,因為在這些大城市裏,愛爾蘭人的勢力非常強大,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占據了大塊的蛋糕,所以,招人嫉恨是正常的。

    就拿紐約來說,自從威廉·穆尼在1789年創辦了坦慕尼協會以來,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這個曾經以援助愛爾蘭移民為主的慈善協會,已經成了整個紐約的權力核心。這個協會在紐約操縱地方選舉,把持市政管理機構,扶持黑幫,它的觸角幾乎無處不在。

    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幾乎每一任紐約市長,都是由它推舉出來的,也正是在它的支持下,紐約地方民主黨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裏,牢牢控製著紐約的選票,共和黨在這裏得不到選票。誰能在市長選舉中獲勝,誰能出任警察局長,誰能獲得議員身份,誰能把控哪個碼頭,哪個幫會控製紐約的哪塊地盤,這些事情,統統由這個協會來決定。

    1910年,剛剛步入政壇不久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年輕氣盛,他因厭惡坦慕尼協會的做派,而成為了反對該協會的急先鋒,於是,在1913年美國參議員選舉的民主黨黨內初選中,被得到了坦慕尼協會支持的詹姆斯·傑勒德輕鬆擊敗。這個教訓令羅斯福刻骨銘心,最後,迫於無奈,他不得不向這個協會低頭,這也成了他身上的一大汙點。

    沒錯,這就是坦慕尼協會,一個始終控製在愛爾蘭人手中的強大政治機器,在紐約,它就是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

    自從五年前查爾斯·墨林病逝,吉米·海因斯成為坦慕尼協會的老板,這個協會有了趨向衰落的趨勢,但即便如此,它仍舊牢牢把控著紐約的市政管理部門。現任的紐約市長,作詞作曲人出身的吉米·沃克,是由這個協會一手送上市長寶座的,紐約的每一個法官、檢察官、審計官,都是由這個協會控製的,當然,警察局這樣的強力部門,也還是在它的掌控之下。

    試想,有這麽一個與愛爾蘭人密切相關且臭名昭著的組織存在,愛爾蘭人又怎麽可能不受人憎惡?

    不過,在亞戴爾看來,是否為人憎惡其實是無關緊要的,如果能得到切實的好處,他也不介意跟這個組織多打打交道。

    有了從莫立夫那裏搞到的工會會員花名冊,對亞戴爾來說,洗錢的事情就已經做完一半了,而剩下的那一部分工作,除了麻煩一些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難度。

    實際上,在洗這筆錢的時候,亞戴爾隻是用了後世rb黑幫常用的洗錢手段:利用大量的不良少年在銀行開戶,然後將大筆的黑錢分成小額的現金,存入這些賬戶,然後再將它們轉入一個集中的戶頭,實際上,就是用大量的銀行賬戶來稀釋巨額不明來曆的現金。

    現在,亞戴爾手中有20萬美元的黑金,如果他直接將這些錢存入一個戶頭,肯定會引來別人的關注,從而導致黑錢暴露。而如今呢,亞戴爾可以利用花名冊上的工會成員社會保障號碼,在若幹家銀行注冊超過400個個人賬戶,二十萬美元分攤下去,每個賬戶也不過隻需要存入500美元而已。試想,有誰會關注一個存了500美元的陌生人?又有誰會在乎這500美元的現金轉去了什麽地方?

    當然,若是在後世的話,這樣的方法實際上也不怎麽保險,畢竟那時候的銀行監管力度要大的多,可是在如今的紐約,如今的美國,這麽做簡直一點問題都沒有。

    如今的魯本對亞戴爾交代的事情,絕對是一百分的上心,他隻用了半個下午的時間,就給亞戴爾挑選好了人手。一共三十個人,都是心裏靈通且完全可以信任的人。

    第二天,隻用了一天的時間,亞戴爾就利用這些人手,在紐約大大小小的四十多家銀行裏,申請了400個賬戶,同時,每個賬戶中都存入了從300到600美元不等的現金。轉過來的第三天,這些分散在一個個賬戶中的資金,又被集中到不同銀行設立的10個賬戶內,最後,再以支票的形式取出來。

    至此,一筆20萬美元的黑錢,被洗成了幹淨的支票,接下來,亞戴爾將把它們投進股市,爭取將付給莫立夫的那一筆錢掙回來,或許,還能多賺上一些。

    .................................

    背靠著窗戶,亞戴爾雙手拿著一份報紙,正安靜的瀏覽著報紙上的內容。

    這兩天的報紙上,都在集中報道同一件事,那就是堪薩斯州的牛場工人大罷工,這場罷工是在前天最先發生的,地點是堪薩斯州的威奇塔,但令人感覺驚訝的是,這場最初隻有一千多人參加的大罷工,竟然迅速蔓延開來,短短兩天,已經波及到了堪薩斯州全境,並開始向俄克拉荷馬、科羅拉多、南達科他等州蔓延。

    按照今天報紙的報道,截止到昨天下午,參與罷工的畜牧工人已經多達近二十萬人,堪薩斯州境內無數的牧場全部受到了影響。

    這場突發性的罷工,已經影響到了全美,在紐約,兩天內,牛奶價格暴漲,從最初的一加侖76美分,暴漲到一加侖1.24美元,漲價將近一倍。同時漲價的,還有鮮牛肉和火腿等肉製品,隻不過漲價的幅度沒有牛奶那麽誇張罷了。

    這才大規模罷工的起因,是牧場工人要求調漲薪水,要知道,過去幾年是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幾年,而經濟的發展意味著物價的調漲,可問題在於,這些牧場工人的薪水,卻始終沒有調漲過,他們掙得還是7年前的那份薪水。

    更為嚴重的是,最近一段時間,堪薩斯州境內的諸多農場,開始采用更先進的填料操作線,這意味著在短期內,將有大量負責紮草、調料和飼養牛群的工人,將被各地的牧場辭退,從而變成失業者。

    危機感壓迫到了工人們的神經線,再加上之前若幹年所累積起來的不滿情緒,最終導致了這場規模龐大的罷工潮。

    如果是一般人,在看到報紙上這些消息的時候,大概隻會替那些工人們慨歎一下,或者是把它當做茶餘飯後的一番談資,或許明天一早,這件事就被忘到九霄雲外去了。但對於亞戴爾來說,他卻看到了更多、更深入的東西。

    經濟有了數年的高速發展,而產業工人的收入卻沒有增加,這就意味著在美國這片土地上,占據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群實際消費能力並沒有隨著經濟發展而提高,幾年前的窮鬼到了今天,依舊還是窮鬼。因生產力提升而帶來的物資極大豐富,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作用,因為他們什麽都買不起。

    另外,新科技成果的采用,在各個生產環節上節省了人力,而節省人力,就意味著很多曾經有人來操作的崗位,現在不需要人了,而那些原本工作在這個崗位上的人,自然而然的也就失業了。

    一方麵是生產力提升,產品極大豐富;一方麵卻是工人下崗,失業人數急劇攀升,普通人群的實際消費能力低迷不振;還有一方麵,則是經濟的基本麵看似良好,甚至是優越,各個銀行敢於放貸,甚至是無節製地放貸,那些被良好經濟麵迷惑的人們,也敢於大量貸款來進行投資。

    這三個方麵的問題結合在一起,最終導致的一個結果,必然是生產過剩引發的經濟危機。換句話說,目前看似良好的美國經濟,實際上已經走到崩潰的邊緣了,隻不過,眼下還沒有人能夠察覺罷了。

    窗外的天陰的很厚,站在二樓的窗前,朝遠處眺望一眼,隔著一棟棟高樓大廈的縫隙,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上空都被陰雲所籠罩,那份沉重的壓抑感,一如眼下無人能看清的美國經濟。

    作為前世一個金融行業的成功人士,亞戴爾對經濟的問題是比較敏感的,別說還有前世的記憶做鋪墊,即便是沒有,他也能從各種消息中透露出來的蛛絲馬跡,敏感的察覺到問題。

    當然,亞戴爾也沒想過要挽救已經跌在懸崖邊上的美國經濟,他也沒那個能力,他現在想要做的,僅僅是在危機到來之前多賺一些,他能挽救的隻有自己,當然,或許還有身邊為數不多的幾個人。

    “亞戴爾,我們的手續批複下來了!”就在沉默中,客廳外傳來貝拉興奮的叫喊聲,“我們的經紀公司已經被批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