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地精

字數:5108   加入書籤

A+A-


    黑暗已經籠罩了整個房間,東靜靜地坐在哪裏,默默無語的吉安站在他不遠的旁邊。

    燈光亮了起來,趙昺從屋外跑了進來:“皇帝哥哥,你還沒吃飯嗎?”東苦澀地笑了笑:“昺弟吃過了?母後好嗎?”

    “我還沒有,母後讓我來看看你,”趙昺歪著頭看了看東,“皇帝哥哥好象不高興?”

    東勉強又笑了一下:“沒有,沒有,我們一起去看母後吧。”

    楊淑妃經過這麽一段時間的修養,精神已經好了許多,想起海上讓她提心吊膽的日子,她真的希望就這樣下去,不要再四下裏流浪。

    這些天她聽宮女和太監們說了,皇帝經常和道士、吉安一起出去,但她卻沒有責怪陛下。孩子大了,又受了不少苦,想玩就讓他玩玩吧,出去見識見識也好,反正有道士和吉安在,也不會有什麽大問題。倒是趙昺,整天不是鬧著要出去,就是要找皇帝哥哥玩,讓她放心不下。當年她和俞修容同時選入宮內,情同姐妹。俞修容身子弱,死的早,臨死之前請她多照看趙昺,她也就把趙昺當作自己的孩子一起撫養。在皇家的深宮裏,兩個孩子成了她生活的樂趣所在。可是在七裏洋,俞修容的弟弟俞如珪卻被劉深俘走,眼見這輩子是不可能再見了,這讓她心裏對趙昺多了一絲歉疚,深怕他再出什麽意外,那就真的對不起俞家姐妹了。

    今天趙昺又鬧著要找皇帝哥哥玩,她讓人過來一看,先是說陛下出去了,回頭又被告知劉師勇大人來了。見到大臣和陛下親近,她也很高興,不管怎樣,在宮裏待了這些年,一個皇帝要籠絡大臣的道理還是知道的。好容易等到晚飯的時間,她才讓人帶著趙昺過去見皇帝。看到兩個孩子拉著手走進來,她心裏充滿了欣慰。

    東和太後見過禮,在宮女和太監地伺候下三個人開始進膳。楊淑妃慈愛地看著兩個顯得乖巧的孩子坐在那裏吃東西。哦,官家長大了,開始有點沉穩的氣度,趙昺就淘氣點,不時偷偷地做鬼臉。雖然日子過的沒有過去宮裏好,但她卻更喜歡這樣溫暖的味道,和宮裏死氣沉沉的氛圍相比,這更像家。當然,要是沒有這殺殺砍砍的日子就更好了。

    她注意到陛下今天吃的不多,關心地問了一句:“這飯菜官家不喜歡?”

    “哦,不,母後。”東其實有點怕這個太後,那種冒名頂替做賊的感覺,讓他在這個女人麵前有仿佛隨時被揭穿的恐懼。他到現在都不清楚,他究竟是附身在真正的趙昰身體裏,還是就是他過去本人。又或許他本人現在已經被哪個神秘的力量修理的像趙昰了,否則怎麽沒人質疑他的相貌呢?再混個臉熟,總會有過去見過他,而現在又突然麵對他這樣的情況吧?他不敢想,也不敢問這個問題。

    “剛才皇帝哥哥不高興。”趙昺來了個“童言無忌”。

    楊淑妃看了看東:“官家有心思?”

    東白了他的“皇弟”一眼,老老實實地回道:“母後,朕隻是剛才聽說潮州被圍了,哪裏的馬發大人和百姓可能會受難,心裏有點難受。”

    楊淑妃沉默了,當帝國麵臨危難的時候,有人慷慨激昂、義無返顧,也有人苟且偷生、背主求榮,這兩年她也見得多了。但她能做什麽呢?

    “官家要記住這些大宋的臣民,將來一定不要埋沒了他們,要讓他們名載青史。”

    東慎重地躬了一下身:“朕一定牢記母後的教誨。”

    “等我長大了,我就去幫皇帝哥哥殺韃子。”趙昺在一邊喊道。

    東對他笑了笑,轉頭對太後說道:“朕應該為母後分憂了。”是的,該玩的就玩吧,在這個殺戮的時代,還會有什麽更壞的結果呢?

    道士又見到東,他有些無聊,說是讓他教工匠們**,其實配方搞好了,也就沒有多少事了,照著做不就行了。可是見到東,他又有點頭痛,天知道這個小皇帝又想到什麽?

    “道長近日辛苦了。”

    “貧道沒事,陛下。”你看,來了吧。嗯,就是小皇帝看起來好象成熟了點。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陛下又要讓貧道做什麽呢?”道士翻了翻白眼,順帶著瞅了吉安一下。

    “道長就是聰明,一點小事,真的是一點小事。”東笑得很“不好意思”。

    “陛下就直說吧。”道士歎了口氣。

    “朕想明日讓你陪朕到山裏去轉一轉,你看可以嗎?”

    “那怕是不行,沒有太後的旨意,貧道不敢。”

    哼哼,咱就知道你是來看著咱的。直接去吧,這不像到城外,估計還沒走路,太後就知道了,大計也就泡湯了。東轉了轉眼珠子,“道長,朕聽說這山裏有很多大坑,周圍都是地下噴出來的地精。”沒辦法,還是要忽悠。

    道士一激靈:“真的嗎?陛下是從那聽來的呢?”

    “這個,這個,朕也是聽外麵街市上的人偶然講起滴。”

    道士苦笑一下:“陛下是不是想讓貧道弄一點來呢?”

    東拍手笑道:“還是道長好。”緊接著他就又說道:“不過,道長,你還是要多帶幾個人,聽說那裏的地精有好幾種顏色,每一種顏色的粉末你都要弄點來。嗯,最好多弄點。”

    第二天道士就帶著人出發了,三天以後,這幾個人每人均擔了個擔子蓬頭垢麵地回來了。你不要說,其他幾個人累的夠戧,還就是牛鼻子老道精神好。

    東仔細地查看了一下幾個擔子裏的東西,分辨了一下顏色,選出了他認為可能的一種,在道士的注視下又開始搗騰了。

    東想整的東西是水泥。水泥是古羅馬人搞出來,並最先使用於建築上。古羅馬人在建築中使用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與現代的石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膠結碎石製成的混凝土,硬化後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還能抵抗淡水或含鹽水的侵蝕。

    瓊州是一個多雨多台風的地區,一般木質結構的房屋是無法承受風暴襲擊的,他可不想來一次台風小命就有危險。還有軍械的生產,在更安全的房屋內,實際就是工廠裏,也便於管理,而火yao也可以更好的避免潮濕。水泥還可以更多地使用在道路上,它對交通的改善也是不可忽視的。再就是,有了水泥可以建築更堅固的城市。隨著蒙古人南下的腳步,他們的攻城技能也有了很大提高,這就要求自己在城防上也要相應地提高。野戰不行,守城戰也不行,那就沒辦法了。

    中國本土火山的分布麵積很小,最近的地質學上在中國境內噴發的火山,大致分布在三個地區,一是內蒙古高原,包括山西、新疆及內蒙高原的邊緣地區;二是西藏高原,包括雲南;第三個地區就是太平洋區,包括東南、華中,還有就是海南島。

    其實水泥的生產工藝並不複雜,隻要將石灰石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後,經破碎、配料、磨細製成生料,然後在類似於燒石灰的立窯內煆燒成熟料,再磨細就製成了水泥。但咱得先讓這些人看到效果啊。

    東讓人弄來些石灰、沙子、石塊後,就把其他人趕了出去。然後把一些石灰和他認為最有可能的火山灰拌在一起,學著後世建築工人的樣,把這些東西圍了一個圈,放進一些沙子,倒進去一些水攪拌攪拌,最後把幾塊石頭放了進去。再然後呢,他讓道士和吉安每人在這團濕乎乎的東西上,用手指戳了一個洞,就坐在那裏不動了。

    道士和吉安奇怪地看著他,他卻隻盯著那團東西。過了一會,他上去按了按,搖搖頭,回到座位上。又過了一會兒,他再次上去按了按,還是回來了。道士和吉安都看到,每次小皇帝按一下,上麵都有幾個指印,但憑著他們的目力,他們還是看出,陛下按過的指印,越來越淡。如此幾次,終於小皇帝按過後,轉過身來,向他們做了一個過來的手勢。道士和吉安忍不住過去也按了一下,結果卻呆呆地站在那裏,那團東西已經變的非常堅硬。

    道士目光銳利地看著東:“陛下怎麽知道這東西會這樣?”

    如果說火yao在皇家編撰的《武經總要》裏、包括《道藏》中其實都有記載,成分多少各家說法不一樣,但眼前這個東西就不是隨便可以解釋的了。

    “道長啊,朕聽街市上的人說地下噴出來東西的事情,就覺得很奇妙。想必你也看到了,那山上大坑周圍都是一團一團很硬很硬的東西,對吧?”那是火山岩,這個是不能和你說滴。

    “你想啊,既然噴出來的東西在那裏會變的很硬,那它的灰,會不會也能變硬呢?”

    道士傻了,這樣也行?他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可是他又說不出什麽道理。他看了一眼吉安,哪個太監卻低眉善眼地站在那裏一聲不吭。

    皇上“小大人”似地拍了拍他肩膀:“道長,天地每天都在講述它的道理,恐怕我們自己可能沒有在意啊。”

    瞧瞧,您瞧瞧,忽悠大法已經快練到第三層了,這怎麽得了啊。

    “混沌初分,玄黃定位,天地之狀,其型像卵。”道士的嘴裏緩緩地蹦出一段經文。

    我靠,地球的構造千年前就知道了,這是哪個高人那麽牛屁?

    “天得乾道,以一為體,輕清而在上,所用者,陽也。地得坤道,以二為體,重濁而在下,所用者,陰也。陽升陰降,互相交合。”

    東皺了皺眉頭,這怎麽又像轉到《易經》上去了,哪個,咱是不太懂地。

    “道長啊,這東西你看可用嗎?”

    道士翻了翻白眼;“陛下說可用就可用,隻是,是不是又要讓貧道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