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觀念
字數:5289 加入書籤
清晨,帝國軍營的大校場,宋軍士兵正在晨練。
東與文天祥、蘇劉義,以及道士和吉安來到場邊。
指揮操練的張德馬上跑了過來,立正之後,抬手敬了個禮:“末將恭請聖喻。”
東先正正經經地給了他一個回禮,然後微笑著說道:“張將軍辛苦了,朕和文相、劉義將軍也就隨便一觀,你不要太在意。”
在張德離開後,他們幾個人又繼續向遠處的山坡上走去。
站在坡頂,俯視著下麵的景物,小皇帝沒有說話,文帥哥和蘇劉義也都沉默著。
一大早,陛下把他們叫到這裏來,聯係到幾天前兵部裏的軍議,這肯定不是散心。
“文相,老師曾教導過朕:‘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您可以告訴朕,它的出處嗎?”帝國君主終於開了口。
“陛下,這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所載。”
這對咱們的文帥哥,根本就不是菜。
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
“哦,文相認為陸賈他講得對嗎?”小皇帝微笑著問道。
文天祥嚴肅地說道:“陛下,這是千古之至理。”
帝國皇帝又轉向蘇劉義。
蘇黑手也認真地說道:“陛下,這可是先賢名言。”
陛下,你可不要亂來哦。
小皇帝望向了遠處的海麵,在停了很長時間之後,緩緩開口道:“陸賈說得是很對,但朕以為,他說的不夠全麵。”
他轉過身來看著這兩個驚疑不定的禁軍總教習:“因為他少講了一個,那就是,還要‘馬上保天下’。”
曆史早就用事實表明,“天下”不僅要先“得”,“得”了要“治”,而且“得了、治了”之後,還要“保”。這篇大作,從來就不是上下篇,而是三段文。
儒生們為什麽掐掉了後麵的這個“保”?而且一掐就是幾千年?
如果開始他們認識不到,這還情有可原,但在經曆過那麽多朝代之後,以他們的聰明,仍然還認識不到,這就絕對不可能了。
他們才是真正在忽悠咱們後人吧?
也許有人可以把它解釋為:這個“治”裏麵,已經含有了“保”的意思,但東不這樣認為。他更相信的是,這是儒生們為了壓製武人,抬高自己的地位,而刻意的忽略。
您也許的確是一個好管家,還是個好裝修工,不僅把一個家管好了,而且還將房子布置和裝修的很精美。但如果根本沒有這個家和房子,您連布置和裝修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說管了。
就算房子布置和裝修好了、家也管好了,那也要防著外人來偷、來搶。什麽道理?就是這道理。
您可能是有本事,但您也把自己抬的太高了。
看著兩個思索的重臣,東接著說道:“文相,劉義將軍,朕以為,從曆代的興衰和我大宋的經曆來看,它們至少表明,在得到天下之後,不僅有治理的重任,還有保衛的職責。而這,正是武人的天職啊。”
文天祥和蘇劉義並不愚蠢,他們當然早看出來陛下最近的種種行為,明顯地偏向了武人,這大大的背離了帝國的傳統。但他們認為,這是陛下的權宜之計,也是目前必須的舉措。
然而,現在聽了帝國君主的話,他們已經懂得了陛下的意思:我為什麽要文武分開?那是職責的不同。在帝國的這輛戰車下麵,它應該有兩個輪子,而決不應當是獨輪車。
“文相,劉義將軍,你們不要以為朕不重視文臣了,或是故意削弱他們的權力,治理天下的事,朕會交給他們去做。但治天下和保天下,哪是兩回事,它們應當分開。保天下,同樣也需要忠貞之士來做啊。”。
我的目的就是真正的文武分途,打造一支這個時代新的軍隊。但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先改變你們倆個總教習的觀念,如果你們依然沉浸在文人高人一等的想法中,那麽,建立這個武學院,以及你們教出來的人,對帝國的軍隊、帝國的未來,將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因為和利益、地位相比,人的觀念更重要。
在這片東亞的土地上,軍人的利益和地位在需要之時,有時候是能夠得到保障的。可是,一旦事後,他們就多方被打壓,風光不再,甚至沉淪。而這,對帝國的危害之大,已經被曆史所證明。煌煌大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帝國的將來還會遇到很多凶惡的敵人,它依然有可能出現華夏淪喪,而我是決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為哪才是咱最大的失敗。我要從現在起,就為帝國的勇士設立一個更大的宗旨,當然這免不了要剽竊後人的思想。
“朕也不喜歡那些光知道打打殺殺的武人,朕以為,武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樣的武人,他們應該有一個更令人尊崇的名字:軍人。而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文相,劉義將軍,並非什麽樣的武人都能成為軍人的。”
咱要的是軍人,而不是你們心目中的粗鄙武人。
文天祥和蘇劉義一起躬身施禮:“陛下思慮深遠,臣所不及。”
得,武學院該幹啥已經清楚了。
“二位愛卿,如果朕還像朝廷以前那樣,讓文官們來議軍中之罪,將來怕是會委屈你們的,所以朕一定要設立軍法處,你們明白朕的意思了嗎?”
說得像是為別人好,隻不過怎麽看,都更像是為自己控製軍隊找冠冕堂皇的理由。
文天祥和蘇劉義肅然回道:“陛下,臣明白了。”
在皇宮的院子裏,憋了很長時間的道士,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說道:“陛下,你的想法總是很怪。”
吉安也看著小皇帝,但沒有說話。
這倆個也是需要對付的主,天下就沒有輕鬆的事。
“道長,太極它同樣講的是陰陽相合、剛柔互濟。天下任何事,都不能偏廢。大宋的教訓,我等不能不記住啊。”
宋景炎四年,借著七、八、九三個月台風較多,不適宜於遠航出動的時機,帝國的軍隊再次進行了整頓。宋軍新的軍法在反複討論之後,終於製定下來。
無論是張世傑,還是劉師勇,包括所有的將校軍士,他們在製定新軍紀時,都異常的上心。
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審判權交給外人,因為嶽飛活生生的教訓,就在不遠。
雖然新的軍紀與後世相比有所不同,但實質的精神還是一致的。製定出類似的軍紀並不難,因為帝國最天才的將領、嶽飛的嶽家軍軍紀,至少與“三大紀律”中的兩條是一樣的。
帝國陛下高低還是做了一點手腳,他把後世的軍紀用這個時代的話重新抄寫了一份,暗中交給了蘇劉義做參考。
當然,這個無恥的剽竊者也不是沒在這過程中得到好處。軍中將領私下認為小皇帝不僅維護他們,而且更重視他們,因此他得到了軍中更大的擁戴。
在六月中旬,分別出使占城和爪哇的陳宜中、蘇景瞻,又購回了一些糧食。在這個時代,這些地方的糧食也並不富裕,但帝國新的錢幣起了很大作用,它們被當作寶貝給留了下來。不僅如此,還換回了一些舊的銅錢。
此次前往占城,陳宜中擺足了****上國使臣的氣派。他就像另一個時空中魯老夫子所描寫的孔乙己一樣,在占城國主的王宮裏,排出了景炎通寶,徹底唬住了那些被他鄙視的蠻夷,一掃前麵吃癟的晦氣,最終滿載而歸。
姚良臣,冉安國、張應科帶部分宋軍,同時也已登陸流求,並通報朝廷,哪裏隻有一些過去沿海跑過去的遺民,島上有大片的荒地。故此朝議決定,派遣部分官員到那裏,建立更大的基地。
商人們也開始到島上來做生意了,現在海上就是瓊州水師的天下,隻要你到了海上,安全絕對是有保障的。因此,瓊州的物資短缺也得到了大大的緩解。
當然,這幫朝臣眼中的“奸商”也不是沒有其它目的。帝國新的錢幣一拿到各地,頓時引起很多人的追捧,他們也玩起了兌換錢幣的把戲,以八比十的兌換率兌換新錢。
發了大財的趙與珞,現在是天天心情極佳。
瓊州過去生產的鐵和鋼,實際上分為民用和軍用兩部分。要鼓勵開荒,沒有農具是不行的,因此,每一個分得土地的人,行朝都免費提供了農具。另一方麵,生活中所用鐵器,也還是需要的。這也是雖然不斷的有工匠被帶到瓊州,而前一段時間軍械生產一直沒有明顯提高的原因。
現在,經過了這麽長時間之後,農具和生活用品的生產,已經基本恒定在一個固定的水平上,帝國的軍械生產就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水師的炮船又裝備了二十艘。
但同時,受泉州之戰的刺激,不僅禁軍,就是行朝上下也強烈要求再次出動水師,以獲取更多的實利。
鑒於帝國已經向流求發展,為了應付將來更大的物資需求,參謀院策劃了規模更大的東進行動。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廣南東路和福建沿海的小打小鬧,而是將目標放到了更富裕的浙江地區。
帝國水師於景炎四年秋冬季,按計劃大舉東進。但在他們中間,還有兩個特殊的人,哪就是道士和吉安。這兩個陛下的影子,攜手秘密出動,本應無聲無息,但東卻沒想到,他們竟惹出了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