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族群

字數:5289   加入書籤

A+A-


    在瓊州舉辦的帝國第一屆童子運動會,雖然因初創,稱不上完美,但也還能算得上是非常成功的。

    楊太後僅觀看了一天,興致就起來了。從此,她在宮女、太監的陪伴下,天天到場“與童齊樂”。並且後來還發展到把帝國第一個女子學校裏的小丫頭片子們,也帶來一起欣賞所謂的競技。這下熱鬧了,校場上不僅有了大呼小叫,圍觀的喝彩,還有了鶯聲燕語。孩子們就更是人來瘋了。

    東的得意勁就不用說了啊,他已經在丫丫是不是以後將這地方改造改造、弄成如同後世的體育館了。

    楊淑妃的心情的確大好,趙昺童鞋參加的其他項目表現並不突出,但在他的年齡組,射箭得了第一,扔鎮天雷得了第二。這並不奇怪,射箭和手榴彈的投擲都是要講點技巧的,有陛下的鐵衛這些行家裏手私下裏指點,咱們的衛王怎麽也要比其他孩子剛開始的瞎射、或僅憑力大的亂扔要強。

    太後的興致很高,她親自給許多優勝者頒了金、銀、銅幣之獎,同時還授予了一份由她簽名的帝國證書,這裏麵自然就有趙昺童鞋。隻是在頒獎的時候,趁著別人“不注意”,她又慈愛地拍了拍衛王殿下的小臉,趙昺童鞋興奮的是滿臉通紅。

    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多鼓勵,他們的自信心就是這樣樹立起來滴。

    當然,在場的一些帝國大臣可一點都不會“不注意”有些細節。善於“逢迎拍馬”的楊亮節的下巴,就差點掉到了地上。

    距離遠,又穿著民間的衣服,看不清楚這自然,但到了咱們的“領獎台”上還沒人注意到,這就絕對不可能了。

    楊國舅險些叫出聲來,但我們的趙昺童鞋立馬瞪了他一眼,他再看看人家太後和宮裏的人,個個裝模做樣地不吱聲,他和其他的大臣當場就將口邊上的“殿下”給咽到了肚裏。

    這種事情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哪個人小鬼大的小子弄的。您看看,好好看看,衛王殿下都快要被帶壞了啊。大臣們的眼睛掃了一圈,卻發現哪個令人討厭的小子,似乎有兩天都沒出現了。

    東這時候在十餘艘戰船的護衛下已趕往泉州,因為帝國攻取福建的決定性之戰,興化之戰和泉州之戰都已結束。

    興化那邊激戰時,當然泉州這裏也很熱鬧。

    卯大老已經變得很“無恥”,他收了蒲壽庚的錢後,手下的佘兵的確是不再騷擾城裏,但他們在城外的人不僅看起來一點都沒減少,相反卻守得更嚴密。更過份的是,他們居然變成了那些賊寇的“廂兵”。伐木、造械、挖坑、運送物資、燒火做飯,忙個不停。在他們賣力的輔助下,草寇們的聲勢和動靜越來越大。

    這種不講信義的行為是一定要譴責滴。

    嘍羅們又跑進了中軍大帳,但卯大老非常無辜。“本首領,不,本將軍是說過,拿到錢就放棄攻城,咱們的人有去攻城了嗎?”

    “大王,沒人攻城。他們是問,咱們怎麽還圍在城下?而且,而且還竟然幫著哪些,哪些賊寇?”嘍羅的話語聲也是越變越小。

    但聽了嘍羅的話,“賊寇”陳七師“哼”了一聲。

    卯大老一臉的奸笑:“這就對了嗎。”

    “你告訴姓蒲的,本將軍是說了拿到錢就放棄攻城,可沒說放棄圍城,也沒說放棄進城,更沒說不幫別人做事。這些都是要另算錢的,沒錢誰幹呢,你們說是不是?”

    他看了一眼帳中之人,許夫人和陳子敬都笑了。

    陳七師翻了個白眼:“我說首領大人,你和哪個姓蒲的羅嗦個鳥。你的人真不攻城了?”

    卯大老歎口氣說道:“這個功勞,兄弟我就不搶了,還是讓給吊眼老弟和各位兄弟吧。”

    其實卯大老明白,泉州這回肯定要拿下來,而且看這樣子,拿下還不成問題。但根據帝國皇帝派來的劉將軍所說,進城要守各種規矩,講白了就是不能縱兵亂搶。那麽,這對他和佘兵來說就並沒有多大意思了,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再說,他已經發了一筆財,還要,肯定有人會說閑話,那些綠林山大王又哪是什麽好鳥,更何況以前他們還有點不愉快。話說回來,從內心裏麵講,他和眾多佘民真正更看重的,還是帝國朝廷的許諾。

    卯大老的“不仗義”,使蒲壽庚杯具了,他又吐了血。現在他隻能指望唆都前來了。

    但是,十日之後,唆都是來了,可來的卻是他的人頭,賊寇們舉著它示眾圍著泉州城整整轉了三圈。

    隨即,不僅草寇的人數明顯增加,而且瓊州的宋軍也出現在城外,更有另一個讓人心驚的旗幟立了起來,哪上麵就一個鬥大的“張”字。

    陳吊眼的大眼這時候也有點紅了,在興化的最後決戰中,北兵拚死頑抗,雖然最後全殲了他們,但他的義軍傷亡也不少。

    這個悍匪當著張世傑的麵,殺氣騰騰和陳七師說道:“老七,向城裏喊話,限三日,不,兩日內開門投降。否則別怪老子屠城。”

    張世傑斜了這個陳大膽一眼,但他卻也沒說話。

    泉州城裏所有人立刻都明白了,瓊州這是要報複。

    軍情司安插在城裏的人,本就按照陳老道事先的布置,在暗中煽風點火,這下又看到了唆都的人頭,蠱惑人心的“謠言”立刻四起。城外越來越多的霹靂炮再配合著多響幾下,城內立時人心大亂,想把“蒲老板”賣了的人頓時出現了許多。

    急怒攻心的蒲壽庚依然還試圖像六年前一樣,在城內捕殺“暗通城外”的叛亂分子,但這時候已經由不得他了。城裏的騷動一起,宋軍立刻就轟開了城門,泉州城就此落在了瓊州的手中。

    蒲壽庚同樣是過不了這關的,這個劫,是六年前他親手種下的,它終於在今天發了芽。

    東到了泉州,但非常遺憾,他還進不了這個在後世極其有名的“光明之城”,隻能待在港口的帝國炮艦上,因為伴隨他前來的蘇黑手堅決不同意他上岸,而且這得到了隨後趕來的張老大的支持。

    沒辦法,蒲壽庚這個鳥人當年在城裏大肆捕殺帝國的宗室和江淮軍將士,這給所有人都留了點後遺症。帝國陛下的安全,那是首要滴。

    東再度大會了帝國前線的將領,他們不僅有禁軍的將領、許夫人、陳吊眼、卯大老等人,還包括了義軍中的很多人。隻不過麵對那麽多的“新麵孔”,他顯然正經了不少。

    帝國陛下將所有人先一頓猛誇,然後首先和卯大老說道:“卯將軍,佘民自古以來,即為朝廷子民,朕和朝廷,絕對會一視同仁。”

    東之所以親自趕到泉州,其中就有他想從現在開始,逐步擺平佘漢之間的矛盾,因為這實際上牽扯到的,是帝國一直存在的族群之間的問題。

    在東亞的這塊土地上,自古以來,它所居住的族群之多,絕對是這個星球上所罕見的。即便是在曆幾千年之後,它依然存在幾十個民族。而曆史上的中原,無論從經濟、文化,還是從人口上講,都占有極大的優勢。因此,在許多人心中,就形成了所謂的“夷”、“夏”之分。這也是這塊大陸上,族群矛盾始終存在的原因之一。

    東並不排斥少數民族。人家張老大還知道,跟著帝國幹的,歡迎,難道咱的見識還不如一個古人?如果一個來自於後世的廢才眼界如此,那他的心胸也太狹隘了。

    他已經樹起了“內外有別”的大旗,而這個“內”與“外”,並不難搞清楚。可實際上在許多人心裏,“內”中還有“內”,這就必須下手解決。

    東在這個問題上絞盡了腦汁,他的糾結在於,按後世的話來說,他究竟是要保持不同族群的特性,還是要加快融合,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他原先的打算,是采用後世共和國民族自治的做法。但在反複考慮後他又認為,從曆史的過程來看,這種出於良好願望、刻意保持族群特性的做法,似乎也存在缺陷,因為它實際上還是保留了整個帝國疆域內族群之間的差異。而這,從另一方麵講,似乎並不能真正解決原先的矛盾。

    東其實很幸運,因為在這個中古時代,他所處的地位,和各方麵具備的條件,使他的選擇餘地要比後世大多了。

    他在心底裏衝突了很長時間後決定,帝國既不應該刻意地保持族群的特性,也不應該硬性地抹掉族群之間現有的區別,但為未來考慮,還是要促進融合。

    為此,他首先再度樹起了第二個大旗,這個大旗又是剽竊明初宋濂在《奉天討元北伐檄文》中所言。

    他看了看艙內所有的人,肅然言道:“朕以為,凡歸我華夏者,永為我華夏之民,棄我中華者,則自絕於域外。蓋我中國之事,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域外之人焉得而治哉!”

    宋濂的話,在這個時代是很有針對性滴,稍加改動,把它作為國策絕對合適。

    “既然是我華夏之民,帝國在所有事情上,就應該等同對待。”

    聽了陛下之言,張世傑是心領神會,蘇劉義和跟隨陛下前來的蘇景瞻,眼中異閃漣漣。許夫人、陳吊眼更是立馬對陛下刮目相看。

    卯大老立刻搶出行跪拜大禮:“臣和佘民在此立誓,世代永為朝廷之民。”

    東親自攙起了這位佘民首領,“卯將軍,既為帝國之臣民,你就要記住,朕不喜歡帝國的臣民對朕跪拜。跪在朕和帝國臣民麵前的,應當是我等之敵人。”

    -------------

    族群之間是一個到現在很多國家都沒解決好的事,在下琢磨了半天,改了又改,並不是十分滿意。耽誤了不少時間,如有好的建議,務請不吝賜教。

    可能在下一不小心搞太複雜了,難度有點大,所以寫不快了。

    戰爭場合,以後會越來越少,這一是在下覺得沒必要,另一個也是節約篇幅,加快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