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融合
字數:5285 加入書籤
聽了陛下所言,卯大老站起來,竟然也“哢“地來了個稍嫌蹩腳的立正:“臣一定遵從陛下的聖喻。”
看了他的立正,東微微露出了一點笑容:“卯將軍,朝廷的規矩,民政為民政,領兵打仗歸領兵打仗,兩者不可互兼。你是否可以告訴朕,將來你是想繼續領兵打仗呢?還是從事民政?”
卯大老稍微楞了楞,但他很快就說道:“陛下,臣識字不多,不善民政,隻能領兵。”
卯大老明白,在這個文風鼎盛的大宋朝,像他這樣沒有功名出身的,是成不了朝中重臣的。但從軍,按帝國皇帝派來的劉尚文地解說,以朝廷現在的做法,他還真有可能揚名天下。再說,讓他和那幫夫子在一起,又不是圈中之人,他也是不太舒服滴。
東點了點頭,他說道:“那好,佘兵由你繼續統領,但按帝國的規定,他們都要進行篩選,朝廷並不想讓他們全都上陣打仗。一旦篩選完畢,兵部將給你提供軍械,所有的將士,均享受帝國軍人等同的待遇。”
“此外,朕還要委屈你一下,你的部下,將歸陳吊眼將軍指揮,你將擔任他的副手,可以嗎?”
關於卯大老,東還是稍微費了點腦子的。在他的打算中,如果卯大老從政,他一定會讓他成為郡守,先給天下立個榜樣。
您瞧瞧,漢製多好啊,直接就能讓別人成為省部級,相當於後世大自治區的級別,這個待遇可不低。
很多時候,好的製度,它就會使問題得到更好地解決。但客觀地說,探索一個合理的製度,人類的曆史上就從來沒有不付出代價的。
而如果卯大老從軍,他也不會委屈他,因為他的看法有兩條。
這第一條,佘兵必須納入帝國兵部的體製內。說實話,東是不可能讓佘兵成為一支體製外的獨立軍隊,曆史的教訓早就告訴過他,這遲早會有問題。
另一方麵,在佘漢聯軍中,許夫人和陳吊眼的實力畢竟要強。而且他們都可以算是卯大老的朋友,許夫人的威望又很高,這樣,讓卯大老成為陳大膽的副手,無論如何,從各方麵來看,還是非常合理的。
無論這個佘民的首領是否能明白他內心裏更隱秘的第一點,但東相信他會知道這第二點的。
卯大老看了看許夫人和陳吊眼,躬身一禮:“臣無異議。”
東暗中舒了一口氣。兄弟我真的不容易,而且是很不容易,什麽亂七八糟的事都要考慮,有時候咱也真想大喊一聲發泄一下:啥時候能睡覺睡到自然醒哦。
他露出了一個真正的笑容,又端上了另一個大餐:“很好,卯將軍,你所轄之佘民,均享受帝國瓊州之民待遇。”
卯大老的人基本上都是景炎二年參與第一次圍困泉州的人,有此待遇理所應當。但如何向他們提供帝國許諾的龐大土地,朝廷的重臣同樣絞盡了腦汁,他們中有人可沒少腹誹陛下:這都是哪個小鬼頭空口白牙的亂來鬧的。
東實際上這個時候還沒意識到,帝國的朝堂,無論彼此之間如何,此時已心照不宣地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一定要維護“海上之臣”的利益。現在,任何人想擁有“海上之臣”的身份,嘿嘿,這幫大臣的眼睛睜得都特別大。
東給予漳州義軍的承諾,有些朝臣私下裏就有異議,因為這些人沒到海上。但是,許夫人、陳吊眼等人為帝國效力的時間畢竟早,他們不太好說出口。可他們同樣認為,漳州山區的義軍,應該套用行朝在海上的規製,即以景炎四年三月一日為劃分日。此前來的,享受瓊州待遇,從這一天開始,頂多按流求之民處理,否則朝廷對海上之民交代不過去。
聽了他們的話,東翻了翻眼,你們以為在敵後是那麽容易堅持的?想當然爾。反正兄弟我也發現了,你們找茬的越來越多。
在這個原則下,義軍再度進行了劃分。而佘民則進行統計並造冊,據此將他們分成四類,即:有地與無地之人,願意離開原先所在地與情願留下之人。
有些人是離不開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之地的,那就隨他所願。已經有地的,給予憑證,免稅二十年;無地或地少於二十畝的,從離開的人留下的土地中劃分或補足規定的土地,也免稅二十年。
至於願意離開的人,這會是大多數,因為他們現在主要在山區,而基本上每個人還是願意前往更容易發展的地方的。
帝國現在在福建路掌握的,有逃避戰亂拋棄的土地,以及沒收投降北元官員的土地。對不起,兄弟我是絕對不會對那些人客氣的。故此,完全可以將這些土地分給移民。
東下令:將佘民和許夫人、陳吊眼義軍中的百姓混在一起分配這些土地。
東個人認為,從曆史上族群的融合過程來看,除去其中極端暴力的做法,真正平和的進程,它的最終結果實際上就一句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出彼此。人為的按族群分開,不利於其融合。
但他的玩法,是由於他相比後世有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他有空間。後世共和國立國時,人口已達近五億,而現在,整個這塊土地上所具有的,也不過才近六千萬。
他實際上更看重的,是第二個舉措,即文化教育,也就是所謂的“教化”。
東告訴卯大老:“卯將軍,一旦佘民安置完畢,朝廷很快就會在那裏設立學校,告訴所有的人,孩子們都應該去上學。他們中的可造之才,朕希望將來在朝堂上能見到。”
這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恩賜,同時也是最重要的舉措,因為從根子上講,東最有利的條件,是在這個中古時代,帝國疆域內、包括它周邊地區的族群,罕有真正的文化,擁有文字的都寥寥。你傳授了他們文字和文化,才是真正提高了他們在帝國內部的地位。蘇軾這個大胡子之所以一直為海南人所景仰,就是因為他在哪裏傳授了文化。
卯大老是明白的,在這個文風鼎盛的大宋朝,佘民沒有文化,是談不上什麽地位的改變,也難以真正溶入帝國社會。
對帝國皇帝的承諾,他還是非常感動的。在深躬一禮之後,他說道:“臣代佘民謝陛下的天恩。”
但是,東他自己知道,自始皇帝以來,維係這個東亞之地族群的真正紐帶,是它統一的文字和文化。
東再度扶了卯大老一把,然後轉向陳吊眼:“陳將軍。”
陳大膽“哢”地一個立正:“陛下。”
“朕決意,福建的各路義軍,組成禁軍第五師,由你擔任指揮使,卯將軍為副指揮使。”
“末將領命。”
帝國陛下又看向劉尚文和鄧誌願。
“尚文將軍,鄧將軍,義軍所有將士,都要抓緊時間進行精選整訓。凡在興化之戰和泉州之戰中傷亡的將士,都按照帝國兵部的條例對待,該賞的賞,該獎的獎,不可漏掉一人。”
劉鐵衛和鄧鐵衛齊聲回道:“末將遵令。”
隨後,帝國前兵部侍郎、現參謀院少將參謀高桂,懸掛起了一張地圖,然後向眾人解說道:“我禁軍拿下漳州、泉州、興化之後,帝國已在福建沿海形成一線。泉州臨海、興化在海邊上,漳州附近有九龍江入海,這三地都可以通過水上,有效地進行支援。”
“參謀院認為,福建路未來麵臨的最大威脅,將是來自江西的李恒所部。雖然現在以我之實力,已可一鼓而下整個福建路,但目前還不必如此。因為我禁軍需要一段時間休整,而完全占領八閩之地,將會造成我兵力分散,易被對方各個擊破。”
福建在古代,又稱八閩之地。北宋時,它分為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邵武、興化二軍。南渡後,沿襲過去的舊製,分福、泉、漳、汀、南劍五州,建寧為府,邵武、興化二軍。
“參謀院的建議是,漳州地區由陳將軍的第五師控製,因為它們對那裏更熟悉。江淮軍的一部守衛興化,主力集結於泉州,隨時支援兩地。其中漳州和興化,需積極搶修城池,以備堅固守禦。”
“他們特別提出,漳州有可能麵臨廣南東路和江西元軍的聯合攻擊,務必先注重防禦能力,有備而無患。”
“如果對方沒有動靜,則我禁軍休整完畢後,可侍機而動,拿下福州、汀州、南劍等地。”
“參謀院已擬定計劃,水師加大掃蕩廣南沿海的力度,吸引廣南、江西的元軍,為禁軍在福建路的休整爭取時間。同時,翁州的水師將深入大江,至少要做到阻止他們通過兩浙路向福建增兵。”
“為此,陛下已同意,方興將軍指揮水師第三艦隊一部接替霍公明,控製福建水麵,割斷福州的王積翁,讓他暫時無法進兵興化。霍公明和翟國秀所部撤回翁州繼續兵壓兩浙。”
高桂說到這裏,先看了看陛下,然後對張達問道:“張將軍,陛下想知道,你是否敢深入珠江,掃蕩兩岸?”
張達眼中光直閃,他胸一挺:“陛下,末將定將哪裏攪個天翻地覆。”
東心裏此時真的有三分豪氣。奶奶地,指揮大軍的感覺就是爽,瞧這氣勢。哼哼,咱也已經快找到天下我有的另一種感覺了啊。
他笑著對張達點了點頭:“步軍第二師一部,會跟隨你行動,加強你陸上的力量。”
隨即他轉向張老大:“少傅,整個福建路的戰事仍然由您全權指揮,您有臨機決斷之權。”
張世傑沉聲言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辱使命。”
帝國陛下站了起來,“各位將軍,我們走到了今天,朕對未來真的是極有信心。你們要記住朕的話,東風吹,戰鼓擂,這個天下誰怕誰。放心大膽地幹,哪怕是輸了也沒什麽,朕不在乎,大不了咱們回到海上找個地方重新幹。”
張老大的腦袋差點一暈,好麽,小皇帝的“信心”在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