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字數:1156 加入書籤
--周朝的“分封”
雖然“夏”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朝代,但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卻是周朝。而周朝的重要又在於它實施了“分封”。
周文王曾遭商桀王囚禁,可在他被囚禁期間,他的屬民和屬地仍是“周”在管轄,商桀王並沒有派人去統領。這就表明,無論“夏”還是“商”,對各地的統治仍帶有濃厚的遠古烙印,體製上基本還是早期的部落聯盟。
換句話說,也就是“夏朝”和“商朝”,仍舊多為“大族長”和“小族長”之間的關係,各地部族內部的事務仍是他們自己來處理。
“分封”的不同,是周王朝建立之後,派人到各“封國”加以統領,這就打破了過去部族統治的模式。
如果用後世的話來解釋,就是由過去的各部族自我管理,變為了中央派人來管理。
盡管這個被委派的人是世襲製,但這恰恰也表明了製度上的某種延續性。
因此,不能看到“分封”二字,就認為是王朝“分”了,恰恰相反,它代表的是管理的集中和強化。
以“分封”為源頭,到秦漢一分為二,中國派生出了沿用幾千年的兩個製度,一個是朝廷委派到各地管理事務的非世襲製的“官吏”;另一個就是並非一直絕對、但總體來說可以世襲、且無權幹涉地方的“王”。
始皇稱帝後,取消了“王”的爵位和稱號,各地的官員改稱“郡守”。甚至他自己的兒子,無論是扶蘇、胡亥、還是後來的子嬰,仍被稱之為“公子”。是漢代的劉邦恢複了這個“王”的爵位和稱號。
“分封”所帶來的另一個重要影響,還在於它對當時這個東亞之地先進的核心製度和文化的擴大。因為“受封之人”在各“封國”所采用或推行的,必然主要是周王朝的禮儀、製度和文化。
這從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從禮儀、官職到文字的許多相似性中並不難看出。
從這個角度說,中國能在以後形成大一統的局麵,乃至於“書同文、車同軌”,其真正的發端,是從周朝的這個“分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