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越

字數:4790   加入書籤

A+A-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大穀有五,小穀過百,連綿數百裏。它東起盛產美玉的藍田縣最東端的楊家堡,西至盩厔縣最西界的秦嶺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左傳》稱終南山“九州之險”,《史記》說秦嶺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長安縣誌》載:“終南橫亙關中南麵,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裏,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終南。”唐代詩人李白更是寫道:“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終南山脈之西,盩厔縣縣城中的一處宅院裏,一個六歲的小屁孩坐在水池畔的涼亭裏呆呆的發愣,趙子陽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天了,但是他對自己靈魂穿越到這個世界還是不能接受,作為一個國企職員,不到二十七歲就獨自在廣州買了套一百二十級平米的房子,雖然有一大筆貸款要每個月按期還,但還是有大把美好的未來時光等著他呢,更重要的是,還有一個單親母親需要供養呢。因此雖然穿越了,但是這可一點也不是他想要的。趙子陽清清楚楚記得,他是就淩晨四點多下了夜班回到單位宿舍,洗漱完畢躺到了床上,一覺醒來就變成了這麽一個小屁孩,稀裏糊塗的就這麽穿越了。

    三天時間裏除了按照以前的生活習慣由漂亮小丫鬟服侍著吃飯睡覺外,大部分時間,趙子陽都是一個人坐在這個荷花池畔的涼亭裏呆呆發愣,就是為了回想小屁孩以前的記憶,這些記憶很久遠,遠在他穿越前在現代社會生活的二十多年之前,好像是前世一般,朦朦朧朧之間和他自己本身小時候的記憶交織在一起,他感覺這些記憶本來就是他的,隻是突然之間想起來了了一般。

    至於為什麽要去回想這些記憶,不回憶的話他連趙府裏幫傭們的話都聽不懂,更不想一開口就是一連串普通話嚇壞自己的貼身小丫鬟。這個時代每個地區的方言都不一樣,官方語言更是跟現代普通話差了十萬八千裏,雖然對於一個六歲的小孩來說,會說的話實在不多,但他也不想表現出一點特殊之處。

    再一個就是他想要知道他所處在那個時代,是穿越到古代還是一個以世界這個是一個大問題。慶幸的是這一世他生在一個大戶之家,看看這占地頂一個足球場的宅子,以及宅子前後院進出的幫傭,所以他根據記憶裏的回憶和府裏幫傭們的交談的話,知道了這個世界處於前世曆史中的明朝中期,至於是哪個皇帝在位就不是這些普通百姓能知道的了。

    這一世,他還姓趙,小名陽陽,這幾天裏出了小丫鬟阿紫照顧他以外,還有就是他這一世的母親李氏,雖然李氏對他偶爾也會照顧她,但更多的是在打理家業。

    他們趙家在趙子陽父親剛娶她母親時也隻是靠詩書傳家,說是詩書傳家,家裏也就是有一書架詩詞古經,當時他父親趙珺還沒有考上秀才,雖然父母早早去世,隻靠幾畝趙珺祖傳下來的幾畝薄田才不至於挨餓受凍,也是趙珺自己眉清目秀,長相俊朗,被私塾李先生的女兒李氏相中。李氏長相隻能算是入眼,但是自幼聰慧,頗得趙子陽他外公喜愛,跟著外公讀了不少書,自幼也操持家務,也算世事練達,能夠洞明時情,看清本質。

    自趙子陽父母趙珺和李氏婚後,趙珺在李氏的督導之下,先是練了一手好字,後來沒多久就在縣試中一舉中第,考了個秀才。接著在趙子陽一歲多時,趙珺西安府府試中第,考中舉人,此後他趙家一發不可收拾,,在趙子陽母親李氏操持下有了現在的家業,縣中上百戶人家幾千畝良田托庇他趙家門下,趙家自己也有將近十頃良田。因為母親李氏對托庇自家門下的良田收租隻有什三,所以這些人家在農閑時都會按規定來趙家幫傭。半年前,李氏再次懷孕沒多久,父親趙珺就附近趕考去了。

    “等到父親回來差不多就是我開蒙的日子,算算時間也快了。”坐在涼亭裏的趙子陽任思緒亂飛,一會兒想念前世的母親,一會兒思考目前的狀況,或者考慮未來的打算。“既然穿越一次,就要把握住機會,好好學習,鍛煉身體,前世的無數次失敗氣餒被同學老師看不起決不能在今生發生。”就在趙子陽這麽想著的時候,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傳入陷入沉思的趙子陽耳中,緊著這就是貼身小丫鬟阿紫暖聲細語的陝西方言:“小少爺,你怎麽又一個人跑到涼亭來了,夫人知道又要責罵阿紫了。”

    聽著這些阿紫奇怪的發音,趙子陽一翻白眼,雖然覺得聲音含好聽,配得上她精致的俏臉,但趙子陽心裏還是一陣翻騰,“誰他媽說一穿越就可以聽得懂古代人說話了,一穿越拿本書就可以看懂了,不說這個時期的圓體繁體字,就是那些豎著寫沒有標點的書籍,反正我是聽不懂,也看不懂這個時期的書。”

    不說趙子陽在你那裏翻白眼吐槽,小丫頭阿紫一看到他這搞怪的表情,就伸手就想來蹂躪他胖嘟嘟的圓臉,也就是趙子陽從三歲起就是阿紫帶著長大的,他也才會不介意阿紫這麽跟自己表示親近。

    看著朝自己蹂躪而來的光滑如玉的魔爪,趙子陽騰的站起身體爬到了石椅上,接著一跳竄進了小阿紫的懷裏,感受著這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十六歲少女身體,趙子陽嘿嘿笑著在小阿紫懷裏一陣折騰。

    小阿紫當然感覺不出趙子陽這占便宜的心態,畢竟是才六歲的小屁孩,誰能想到這麽一孩子體內居然住著一個成年的靈魂。“別鬧了,夫人在前院大廳正找你呢。”她一邊順勢把竄進自己懷裏的趙子陽抱正,一邊用清脆聲音的說著。

    “那走吧,阿紫姐姐,我要去見娘親。”趙子陽用著奶聲奶氣卻吐字清晰的方言說完後,從阿紫柔軟的懷裏竄了下來,接著邁開小步子,踩著鵝卵石鋪成的小路朝前院大廳飛奔而去。

    坐在前院大廳椅子上的李氏,剛剛聽了夫君趙珺托同年好友傳來的消息後正低頭沉思,心緒不寧時,卻突然聽到門開一陣“母親”呼喚,抬頭看見門外兒子趙子陽邁著小腿跑了進來。“母親,聽阿紫姐姐說,您找我?”跑進來趙子陽突然間裝的跟和小大人似的,奶聲奶氣的邊說著邊去抱著李氏的腿,不過他長氣不接短氣的聲音卻一下子就把李氏逗樂了。

    按照往常記憶來看,趙子本不會這樣,他本來打定主意是裝小屁孩的來蒙混李氏的,但是進來時他卻留意到母親眉宇間的一絲恐慌,這讓他心裏頓時有了不好的感覺,要知道他這位母親可不是簡單的女強人,一般不會在兒子麵前表露出這樣的表情的,所以他就偽裝成了前麵的樣子,一方麵是為了逗母親李氏開心,另一方麵卻實想弄清楚何事弄的母親心緒不寧。

    李氏看著跟前裝的跟個小大人似的趙子陽,心情稍好,他兒子自小聰慧,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開蒙,卻可以將《三字經》、《千字文》倒背如流,將來努力進學說不定可以超過他父親趙珺進士及第,進一步光大趙家門楣。

    心裏這麽想著,麵容卻板了起來,“陽兒,今日可有頑皮,蒙文可曾誦讀?”看著板起臉來的母親,趙子陽心裏又開始吐槽起來,“本少爺可不是以前的小屁孩兒了,還想嚇唬我不成。”麵上卻趕緊把頭搖的跟個撥浪鼓似的,嘴上還不停的說著:“誦了,誦了,不信你問阿紫姐姐,我可是當著她的麵誦的。”接著他趕緊岔開話題,“母親,母親,弟弟什麽時候出來呀,他在你肚子裏都好久了,我什麽時候可以看見弟弟呀。”這話說的奶聲奶氣,偽裝的可真是個六歲頑童。

    聽了這話,母親李氏卻歎起起來,臉上也多了幾分掙紮,似乎在猶豫什麽,坐在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說。就在趙子陽裝小屁孩裝的不耐煩時,李氏也下定了決心,撫摸著兒子的小腦袋,“你父親赴京趕考未能上榜,回鄉途中在開封府一客棧喝多了酒後和嵩山劍派的江湖人士起了衝突,被重傷一病不起,幸得同年好友相助,請了華山派的封不平等大俠三人相助,將你父親送到了名醫平一指那裏療養,雖然傷情穩住,但也需一年半載才能傷愈。”說道這裏,李氏頓了頓,看向趙子陽,見他一臉似懂非懂,臉上又多了些不忍。趙子陽哪裏是似懂非懂,實則心裏是掀起了驚濤駭浪,“尼瑪,這哪裏是正常的明朝曆史世界,分明是《笑傲江湖》世界,這是要古代官場奮鬥演變成武俠冒險的節奏好不好。”

    不提趙子陽一點也沒有把心思放在受傷的父親趙珺身上的吐槽,“那平一指有個怪號叫殺人名醫,意思就是醫一人要求被醫者按他意思殺一人,他看在你父親是名舉人的份兒上,也不是什麽江湖中人,因此也不要我們家殺什麽人,更不要什麽診金,就要求你父親找一名聰明伶俐會讀書的孩童給他做藥童,急切之間我們家哪裏找得到這樣的孩子,更不要說能讀書的孩童家境也都不差,我們家又怎麽能將別人家這樣的孩子送去做藥童,所以我隻能能將你送去。”

    母親李氏接著又劈裏啪啦說了一大堆,也不管還是六歲的他能不能明白,說完後也就愣愣的看著他懵懂的臉龐,淚水也慢慢留了下來。“母親,你怎麽哭了?不過,喝酒是什麽,江湖人士是什麽,什麽是嵩山劍派,父親喝酒後為什麽會和江湖人士起衝突……名醫又是什麽……藥童是什麽?”趙子陽實在受不了母親李氏的眼淚,隻能做出一個六歲孩童該有的表現,開啟了十萬個為什麽模式,奶聲奶氣的照樣說了一連串,隻把李氏問的一愣一愣的。等李氏反應過來後,又是驚喜又是傷心,一把抱住還在等她回答的趙子陽。被抱住後一臉蒙逼的他哪裏還能不明白,自己問過頭了,一個六歲孩童哪能記住這麽一大段話,更重要的是還能把每個問題問道點上,雖然很多問題對於大人來說的確很白癡,但這的確是六歲孩童不可能知道的,他能問出來就說明他問到了重點。

    抱著趙子陽的李氏不管心裏怎麽內疚和掙紮,默默地流著眼淚,心裏已經決定將他親自送往開封府平一指那裏做藥童。雖說未來成為一名大夫要比讀書考功名差上很多,但是至少也是一條不差的出路,更重要的是,他們這個剛剛有起色的趙家實在離不開已經是舉人的趙珺,縱然趙珺今後不能中進士,但他們趙家也起碼也有了依靠,不至於被盩厔縣的其他大戶分食。

    這一次被母親緊緊抱在懷裏的趙子陽沒有再折騰,因為他從母親的力道感受到了決心,所以隻是靜靜地趴在母親懷裏,體會著母子之間濃濃的不舍。

    接下來幾天,在母親的安排下,留下貼身小丫鬟阿紫和從小跟著母親的張嬸照看家業,母子兩人和一名嬸子坐上了馬車,嬸子是為了照料懷胎六甲的母親才跟上的,馬車後麵跟著五六名有著莊稼把式的漢子,在車夫的趕車聲中,一行人緩緩踏上了前往開封的官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