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長白
字數:4043 加入書籤
長白山在濟南郡東梁鄒縣內,山勢峻拔,重巒迭嶂,綿延百裏,因山巔常有白雲繚繞故名,當地人也稱呼小泰山。大家清早就起來,策馬揚鞭急馳了一個多時辰就來到了山裏。山裏的地形地貌十分特別,岩石千姿百態,且有湖光山色,相映如畫。不知道什麽時候,有人發現了此處鐵礦豐富,北朝以來官府就開始挖礦冶鐵,起先設置鐵官,以罪犯為運工和工匠,打造兵器和農具。後來無論產量和成色都不能滿足需要,官府於是放開權限,由民間組織開挖冶煉,官府收稅,結果是一下湧出來許多大小的礦主,相互爭奪利益,進而形成了豪強。
因為庾美娘家的礦洞已經被占領,為了不打草驚蛇,張斌夫婦帶路,順著溪流而上,先到了一個山穀深處的冶煉場。冶煉場為露天大場,一邊是煤炭場、一邊是鐵礦堆,靠近溪水邊有許多鍛鐵的大棚子。溪流到這裏由人工開鑿形成較大落差的水流,放著一些水動鼓風的轉車,水流上麵不遠,是挖成的蓄水湖。場子由柵欄圍城的圍牆和大門,一直接道山裏,大門外一條很寬很深的壕溝,通著溪水盤旋著橫到門前順勢而下,溝裏一些竹槍尖頭向上戳著。
一行人來到大寨前,庾美娘向裏邊喊話,裏麵壯丁爬上敵樓一看,見是小姐回來,便一邊通知場主,一邊放下吊橋打開寨門。一行人進去,壯丁接了馬匹,栓到馬棚。場主趕過來見了張斌夫婦連忙問好,此人叫喬滿,是個四十多歲的瘦消漢子,麵皮黝黑紫紅,眼睛明亮。“小姐,姑老爺,你們好啊,老爺身體怎麽樣了?你們怎麽回來了,不是去京城了麽?”
“老喬,你也好。老爺在家養傷,應該沒啥事。這幾天辛苦你們了,蘇侃他們沒過來搗亂麽?”美娘轉眼看見一個30多的精壯漢子,又對他說:“老段,礦裏的弟兄們都過來了麽?這兩天什麽情況?”老段叫段錦,本地人,原來是個南朝的幕府兵的一個隊主,管著幾十個弟兄,按當時的軍製,隊長是沒有品級的,隻有升到幢主才位從九品。不過他武術不錯是一等武士,本想靠軍功升級,沒想到與北朝征戰中打敗,丟了地牌。他一想隨北府軍南撤不但會降級處分,還要離開家鄉,幹脆就開了小差,偷偷留下了。後來認識了開礦的庾強,讓他當了礦長,負責保衛和挖礦。他見美娘問,趕忙說:“大小姐,他們沒來,我們弟兄們都回來了,一個也沒丟下,隻是每天的開銷太大了。”說著引路往裏走。
原來,蘇侃與本地豪強占領了庾家的礦脈後,主要精力放在了采礦和劫殺張斌夫妻上麵,沒有馬上對庾家其他產業動手。尤其是冶煉場這邊,因為他們認為一旦礦脈斷了,也就是原材料沒有了,這樣很快沒有生產能力,到時候自然場子就歇業,工人樹倒猢猻散。
到了一個棚子裏,老喬讓人獻上茶和本地的特產水果金柿,接著說;“還有小姐,姑老爺。我們這邊的原料已經不多了,我正想下令停產,但拿不準注意。正好你回來了,你給定下吧”。
“先不用停產。哦,我還沒給你們介紹呢。這兩位是武林中的雙俠葉廣和柳青,這位是京城禦史台的禦尉毛逵大俠,專程為我們家的案子來的,我們很快就昭雪了。”說著挨個給大家做了介紹,老喬和老段連忙打招呼,尤其老段他接觸的江湖異士比較多,知道俠客的分量。
老喬說;“這下可好了。我們還欠許多訂單沒完成,還有一批新買主我們也沒敢定。毛大人,我們就指望您盡快幫我們翻案,解救我們姑爺家的老爺。”“放心,我們這次前來正是準備彈劾元顥的,我打前站,先了解一些情況,我們大人隨後就到。”毛逵又詳細和大家了解了這邊的具體情況,同時包括豪強與南朝勾結、販賣軍械等的一些事情。
末了,庾美娘說;“葉大俠、你們大家還不知道,老喬是個鑄劍高手,他打的劍,彈性、任性、鋒利都是在我們這一地帶首屈一指,尤其劍身還帶有花紋,形象各異,可看不可摸,堪稱一絕。傳說吳國鑄劍大師幹將獻給吳王的兩枚鐵劍就帶圖案,“幹將“劍身“龜文“,“莫邪“劍身作“漫理“,我想也不過如此。老喬人品還好,別人高價挖他,他都不走。”
“大小姐誇獎了,現在的鑄造條件好了,我們都用上了煤炭和水磨鼓風,熱度比以前高了許多,隻要淬火把握好,再加上千韌百煉,就有可能鑄把好劍。”“老餘您可別客氣,就說這油淬技藝不是一般人能做的,還有他的百煉鋼手藝,幾乎沒看見有人比他拿捏的到火候。還有最重要的,老喬是品鑒寶劍的名家。老喬你給這幾位客人看看他們寶劍的品相。如果不好,你安排鑄幾把,他們都是我們家的恩人。”“好嘞,劍人合一,必須稱手。”
幾個人客氣一番,推遲不過。但雙俠夫婦手使的寶劍特別,而且已經配合10年,不願更換。其他人兵刃一般,老喬便挨個用手掂量掂量、彈一彈,又讓每個人舞了一下,然後都用紙筆記下每個人的手臂、身高尺寸、適合的重量、劍身寬窄長短等一些數字。
吃過午飯,雙俠夫婦和受傷的幾個人、蕭月等留在冶煉場休息,段錦領著孫雲幾個人到鐵礦穀探查。長白山周圍百裏、開礦的位置距離冶煉的位置很遠,大家先騎馬沿山穀地、在運輸礦石、煤塊而鋪設的道路上麵走了很長一段。臨近礦脈了,留下楊炯、王先看馬,其餘三人跟著段錦步行爬上山坡向穀底的礦坑觀察。
礦穀坐落在幾座山峰圍城的很大的一片土地上,被籬笆分割成了許多地塊和道路。每個地塊都是一個礦主把持,許多壯丁看守。長白山的鐵礦不是開鑿山體,而是就地開挖,下掘土層千尺始見鐵石,因此土層部分露天開挖,深處礦井鑿洞開挖。礦井都是斜向下,依木梁石柱支撐,設人行道和牽引車道,由不同位置轆轤拉拽。斜洞的不同深度,開鑿了不同的進回風口,很巧妙的使地下保持人員通風呼吸以及油燈點燃照明。
庾家的礦被蘇侃的人占據著,正向外倒運著鐵石,聚在空地的一個大堆上。不一會,一輛大馬車過來,壯丁把空箱子卸下來,裝好盛滿礦石的木箱,馬車又順著原路走遠。段錦、孫雲他們早早的下山,等馬車離了寨子,他們也找到楊炯王先他們,騎了馬遠遠的跟蹤。
蘇侃他們的冶場是往另一個方向行進,大約繞了幾十裏,終於到了一個依山傍水的寨門。北朝時期水力鼓風應用的更廣泛,因此選擇冶煉場都是選擇地勢較高,蓄水量大的天然水庫附近。就近取木材方便,但現在煤炭已經開始應用,一般兵器的冶煉都選擇了用煤,普通農具等還是用木。
大家遠遠找個隱蔽的地方觀察了一段時間,看見了一夥山外來的人,客商打扮,估計是從曆城集市上引來的。一般小的客戶就在集市交易,大的客戶以及官府禁止交易的兵器等都要在山裏交易。不過現在官府基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販賣兵器也不怎麽管,隻管收稅。
過了一會,山外邊又來一行人,段錦子細一看,為首的正是徐州主簿蘇舉、他的兒子蘇侃,還有徐州征東將軍府長史謝垂,還有幾個南朝的人,剩下的是雙方的隨從兵士。他們到了寨門,遠遠的聽見喊話過後,一行人都進入寨裏。
段錦說;“看樣子蘇侃的冶煉場不僅州衙參與、連征東軍隊都有份,怪不得這麽囂張。那幾個南朝人,我見過,聽說有的是正義盟的人,我記得正義盟幕後就是北府兵,這麽看來難道是北府兵要購買兵器?”北府最早叫京口,是徐州、兗州的合稱。不過南朝劉宋之後就沒有這個名頭了,但大家還這麽叫著,主要指這一代的軍隊。
“那就是元顥通敵是真的了?他膽子也太大了。”吳堅說道:“這倒還看不出來,一來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元顥和這個事情有份,二來北府兵現在也是地方豪強武裝,和南朝朝廷暗地裏對抗,現在南朝兩種軍隊這邊都有,也不知道是哪支。”
孫雲說:“我們來的路上也遭遇正義盟了,我們隻知道他們前身和墨門有關。段廠主,您知道他們的來路麽?”“也隻聽說過一點,遠在劉宋之前,正義盟就參加了北府軍,並組成了北府兵的精銳營。聽說精銳營的人都武功絕倫,每個人右手持長毛,左手持寬盾,肋配寶劍,腿插匕首,背弓跨箭,以伍為戰,十分凶猛。當時軍中有個猛將孟昶,就是正義盟的人,有人說他是戰國時代的巨子孟勝的後人,他帶領精銳營戰無不勝。劉宋稱帝南朝之後,後代皇帝對北府軍開始懷疑,抓住一個機會把北府軍的主要猛將都殺害了,隨著檀道濟和麾下的猛將被劉宋自毀長城後北府就衰落。再後來,他們的後人回到京口,世代為兵。但上任巨子雲瑩曾領著門人到了關中一帶與北魏對抗,她是個女巨子,也是前代巨子雲渝的後人,武功很了得,親帶鐵騎精銳營營,在關中一帶威名遠揚。她死後,巨子傳給了她剛出世的兒子檀夷,就是現任的第43任巨子。正義盟也輾轉回到了京口,投靠了南徐的地方軍隊。這個檀夷也是檀道濟的後人,不知哪的名劍傳授武藝,幾年前已名震武林,在江湖人稱東嶽大俠,武功僅僅排在了五大昆侖之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