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圍棋

字數:4181   加入書籤

A+A-


    太學課程每天有四科,其中五經科目每半旬兩次,其他選課半旬一次。上午上完了詩經和尚書課,大家一起到飯堂吃午飯。打好飯,圍了一桌,一邊吃著,小儷說:“子細哥哥,今天我們都發言了,你怎麽不說話呢”孫雲說:“詩書我一直不善長,都是自己硬背,沒理解,不像王先學的紮實還深刻,李辰聰明,一點就透,我得慢慢來。”

    李辰說:“你太謹慎了,沒放開。”王先也說:“李辰說的對,你有點自卑了。依我看京城的子弟不見得比我們強,最多強不了哪去。現在我們已經在一個教室內,不用小心翼翼的。”

    “也沒到你說的那個程度,我隻是想多注意聽聽別人的見解,將來我們回鄉下,帶不回去學識,以後即便教書也不會誤人子弟。”楊炯說:“你看你,說著說著又氣餒了。回老家幹啥呀,窮鄉僻壤的,堅決留在京城。”吳堅說:“你忘了,禦史中尉大人還等著我們卒業到禦史台呢。我學習比你們大家都差,估計不能做官,所以子細咋倆就去當辦案差去。”

    小儷說:“子細哥哥,大家說的都對,你要振作點,你可是大師哥,要帶好頭的。”“好的,知道了。你們啥都限製我。”“哈哈,那說好了。我去陪小月姐姐那邊吃了。”

    那幾個小儷寢室的女孩在隔壁的一桌,小儷說完轉過去走到那邊,她的位置剛騰開。這時候,一個女孩過來,問道:“你們好,我可以在這坐下和你們一起吃麽?”眾人扭頭一看是課堂上最漂亮的鄭冰。隻見她大方的繼續說:“嗬嗬,是這樣的,我今天看見李辰很懂樂律,我想和你交流一下,不知道方便麽?”李辰說:“方便、方便,你請坐吧。”

    “幾位學兄,你們好啊。你們也和李辰一起的?”李辰趕忙介紹:“我們是同鄉,來至高郡陵縣穀陽鄉的,從小還是同窗,今年一起考進太學的,一共六個,還有個小師妹。”說著挨個名字說一遍。鄭冰自我介紹後接著說:“你們鄉太厲害了,一下一同考進6名呢!”

    “是啊,我們縣今年真是奇了,往年最多一二名,今年單我們鄉一下進六個,還是同窗。”“那說明你們老師厲害,一定是位名儒吧。”

    “我們老師名望還一般,但他的先生徐尊明,是當代大儒。”李辰提到的徐遵明是當代北魏經學家,北學代表人。幼孤好學,曆更數師,俱不終業,乃苦讀殫思,博通諸經。私塾講學二十餘年,傳授《周易》、《尚書》、《左傳》,其易學習“鄭氏易”,又傳《易》於盧景裕、崔覲等人。“我知道,聽說明天教我們易經的常爽博士也是徐老的弟子,還有教術數的博士散騎常侍李業興先生也是。怪不得你們同窗這麽厲害呢。對了除了五經,撫琴,你還學什麽了?”

    “還有圍棋、術數。”“太好了,我也是,下午我們先學春秋,後學圍棋,都是魏收博士教的。那我先回去了,下午課上見。”女孩兒吃得很少,聊了一會兒就回寢室整理去了。

    太學第一美女主動和李辰聊天,這下整個食堂都竊竊私議。李辰個子也還高、長相也算可以,當朝丞相的外孫,但不是嫡親,而且這個關係也沒幾個人知道。可見無論相貌地位與鄭冰比稍差一些,不知道鄭冰怎麽會主動與李辰交往,估計是詩經課上倆人對琴音有共鳴。

    李辰大家不認識鄭冰,但酈影可知道的。她見鄭冰走了,趕忙過來,對李辰眾人說:“衛明,你千萬別和剛才的女孩來往,他的爸爸是當朝中書令鄭儼,是太後的男寵,而且在朝廷中他和中書舍人徐紇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名聲不好,你可要當心。”“哦,好的,知道了。”李辰的小夥伴們不由的偷偷的笑了幾下,田儷的話聽著雖然好心,但多少有私心。上午上課田儷特意要求自己的書法課不上了,改學撫琴,名義上是愛好,實際是想和李辰一起。李辰的身邊突然多了一位絕代佳人,田儷不生氣才怪,這下李辰也得小心了。

    下午,學完春秋,剩下的課程是圍棋。結果屋子裏的人走了一多半,走的多數是富家子弟和寒門子弟。剩下喜歡學的,一類是士族家庭,一類是武將之門。乍富之人不喜歡黑白世界,貧窮之家沒有那個境界。門閥士族附庸風雅,圍棋已成風尚。尤其北朝很特殊的是,武將之家極其酷愛圍棋。在將門心中,圍棋的三尺之局,恰如難得的演練戰場,其布陣下子,包含有深刻的行軍之理。圍棋典籍中東漢班固論《弈旨》,馬融《圍棋賦》,曹不說《弈勢》,均說圍棋有軍戎戰陣之紀,法於用兵為戰鬥場,所以許多儒將都喜歡下棋,磨練性情。

    博士魏收就是將門之後,他的父親魏子建年輕的時候,任職過前軍將軍。那時候他官運不佳,十年不曾升官。魏子建並不著急,閑暇時,便與吏部尚書李韶和李韶的弟弟李延下棋。當時人們都以為他下棋入了迷,不思進取,其實誰也不了解他。後來是他自己說了出來:“圍棋可以加深一個人的品德修養。我現在不受重用,是因為修養不足,多以應該韜光養晦,修煉性格,積澱學品。”再後來,魏子建被調到邊境上打仗,這一去,竟有五年沒動一粒棋子,多年的積累使他大功而成。之後他放棄獨霸一方的權貴申請回朝,並屢次升遷,現任任兵部常侍、衛尉卿。而魏收也是少年圍棋天才,很小守候就參加各類比賽,已經達到3品。

    休息了一會兒,因為人少,同學依照桌角的另一處座位號,重新找到自己位置,等到上課時間,博士魏收繼續開始講課。魏收字伯起,钜鹿下曲陽人,少年天才,人稱“驚蛺蝶”,開學之前,才由博士助教晉升到博士,名揚洛河一帶,而年紀比座位中的學生大不了幾歲。

    他連續講了二個時辰了,依然孜孜不倦,郎朗健談“諸生,看來你們都喜歡圍棋,和我一樣。圍棋不僅有軍事價值,而且還可以陶冶情致、愉悅身心、增長智慧,與彈琴、寫詩、繪畫一樣雅量高致。你們知道圍棋到現在為什麽定型為19乘19道麽?”

    這時座位中有個少年回答說“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魏收點頭:“王欽說的不錯。”王欽是本朝司徒左長史王尊業幼子。年初孝明帝在改元同時擢升尊業為司徒左長史、黃門郎,專司監典修儀注,與中書令袁翻、吏部尚書琅玡王誦同執黃門郎,共持朝政大權,世稱“三哲”,並以淡泊名利,為時人稱道。與當時頗有才學的李謹、盧觀等,典修儀注,為人師表,名聞一時,有“三俊”之譽。術數博士李業興,就曾拜在尊業門下為徒。王欽在圍棋上也是少年才俊,已經入品。這次他和妹妹一起考入太學,妹妹與楊瓊就是從小指腹為婚的。

    “誰再說說,現在圍棋段位設置幾個,各是什麽?”又一個少年起來回答:“圍棋有九品,1入神、2坐照、3具體、4通幽、5用智、6小巧、7鬥智、8若愚、9守拙。”答話的是吏部尚書王誦之子王林,王林和王欽父輩交好“並稱文學”,他們之間也經常在一起學習,尤其圍棋兩個棋逢對手,互不服輸。

    “嗬嗬,我知道你倆都進九品了,等一會休息後,由你倆對弈一局,給其他同學演示一下。別的同學誰知道,為什麽設置九品麽?”王林和王欽不讓回答,別的同學都沉默,這時三個女孩同時示意發言,大家一看認識,鄭冰、蕭月,還有王欽的妹妹王紅,排名最前的三位秀女。其實整個本屆新生一共才24名女生,多是官宦家庭,自然都很漂亮。隻是最近蕭月外出才回,膚色嬌紅,與當時審美有隙,排了第二。魏收就在京師,自然認識她們,先讓蕭月回答,蕭月答道:“仿照前朝舊製九品中正,設置上中下共九品”蕭月說的前朝指曹魏,當朝認為晉朝僭越,他們溯源正統接續,以北魏為前朝,因此在稱呼中,常常帶出來。鄭冰也回答:“學生附議,九品乃南朝先定,前些年秘書丞李彪出使南朝,棋童範寧兒同行與其第一品國手王抗對弈,並最終以一子險勝。之後我朝認可品階,每年設置比賽,也按九品排級。”

    這些常識,不在京師的人很少知道,博士繼續說:“漢代大師班固論《弈旨》中說,局必方正,象地則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陰陽分也;駢羅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陳,行之在人,蓋王政也。這是說布局時候注意的地方。

    《圍棋賦》也說,今一棋之出手,思九事而為防;敵謀斷而計屈,欲侵地而無窮,或方四聚五,花六持七;或取結角,或營邊盤,或先點而亡,或先扳而死。這是說,圍棋的死活。

    懂了基本的道理,你們逐漸就會學的開始有興趣,通過一定的實戰練習,會達到一定的實力,以後就可以參加品級賽。剛才鄭冰舉範寧兒對弈南朝第一品國手王抗獲勝的例子,不代表雙方真正的棋力。但說明了二個事情,第一,現在總體上南朝依然比我們強,第一品琅玡王抗,第二品吳郡褚思莊、會稽夏赤鬆都是當代高手中的高手。第二,既然是競技比賽,就會有偶然性,尤其一局定勝負的,和雙方當時的心態,準備程度,猜先等等都有關。

    圍棋分上中下三品,總體上,下品要受饒五子以上,屬於鬥力層次。中品受高者兩先到受饒四子,應變鬥巧境界。上品則是縱橫捭闔,細微入扣鬥智階段。棋理如禪機,每一局都變化莫測。對弈如戰場,每一爭能翻雲覆雨。大家慢慢體味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