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棋戰
字數:4042 加入書籤
田儷看見李辰突然痛苦,連忙問:“衛明,你怎麽了?”李晨說:“沒事兒,我的腳裏進了一個沙粒。”說著他埋下身子,假裝倒鞋。好在王先他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幾個博士身上,沒人注意他。這時,管理博士對為魏收博士說了幾句,魏收說道:“歡迎歡迎,大家靜一下,給大家宣布,新來兩位同學。兩位同學,你們自我介紹一下吧。”
元美儀非常大方,向老師和同學行禮後,自我介紹說:“博士好,同學們好。我叫元美儀,這是我的妹妹元靜儀。我們原本今年考入國子學,因為聽說太學同學學風淳樸,刻苦專研,特地申請轉學而來,希望諸位同窗包容和幫助。”同學們都鼓掌表示歡迎。
這時一個管理博士問道:“魏博士,你們館忙什麽呢?這麽熱鬧。”魏收說:“我們學生因為不同觀點,正分了三個派別,取名叫三國,約定要三國競賽。正好,現在大家已經分好了,元美儀和元靜儀兩位同學,你們也選擇一下,加入哪個國家。這是魏國,代表是王欽和王林,人員大多是京城子弟,這個比較適合你倆。蜀國,代表是賀拔緯、李真,人員多是武將之家。吳國代表是李辰和王先,人員多是各郡子弟。哎?李辰呢?”
鄭冰說:“這兒呢。李辰,有新同學了。你快和王先,爭取一下呀。”李辰低著頭說:“不用了,你沒聽博士說了麽,新同學是京城子弟,當然要加入蜀國了。”
“誰說我要加入蜀國了,李辰,你沒看見是我麽?我轉學過來了。”元美儀瞄到了李辰的影子,徑直過來。李辰知道躲不過,連忙起身說:“兩位表妹,是你們呀,這也太神速了。昨天說的事,今天就辦完了。我還以為怎麽不得十天半月的才能轉過來呢。”
“我這還覺得很慢呢,要不是辦理手續,選擇課程,住宿一些雜事,上午就能上課了。別說這些了,你這是吳國吧,我就加入你們吳國。”“太好了,靜儀妹妹,你也過來吧。”
李辰簡單給她倆介紹一下上課情況,這時那些博士也都回去了。
距離下課的時間隻有一刻鍾,必須選出下節課參加圍棋比賽的人選。圍棋方麵除了李辰以前學過,孫雲大家都隻是接觸。根本談不上戰力,其他同學之間還不了解。因為王先下節課不上圍棋去學繪畫,這事隻能李辰張羅了,於是他對大家說:“同學們,誰圍棋比較有基礎,快來報下名,我們一起選一下。”同學們便有自告奮勇的,經過甄選,最後推選出李辰,鄭冰、楊瓊,還有王欽的妹妹王紅,王紅是隨楊蓉和楊瓊姐弟倆,加入了吳國。他們四個同學,都有和九品以上棋手交戰的經曆,戰力基本接近九品。雖然人員定了,不過陣容顯得異樣點,幾乎一半是女生代表衝鋒陷陣。與此同時,蜀國的人選也定下來,除了王欽和王林外,還有盧昌浩,以及另一個京城子弟中書監袁翻孫子袁峪。魏國人選有賀拔緯、李真、李彰、以及武衛將軍費穆幼子費荊。下課前所有參賽名單公布了一遍,下課的時間各國要排除出戰次序。
課間到,各國開始討論出場順序。王紅介紹說,他和哥哥戰鬥,最多有個三成勝率,楊瓊和王欽對弈接近四成勝率。盧靜也對李彰和盧昌浩進行了介紹,鄭冰對另幾個人說了一下。整體來看,王欽和王林,應該是九品上的戰力,屬於第一行列。楊瓊、賀拔緯、李真、李彰,屬於第二行列,九品中。王紅、鄭冰、盧昌浩、李辰等人屬於第三行列,九品下。如果楊瓊能和任何一方的第三行列的對手交戰就可能獲得1分,如果碰到第一行列則會0分。就是說,而正常情況下,最好的情況得1分,最壞0分。同樣蜀國得3分,魏國得2分,這是平均戰力的總體分布情況。當然比賽總會意外,包括選派的田忌戰術,以及人選的臨場發揮等。
幾個棋手,分析來分析去,各種可能都不確定。最後,蕭月說:“這個事,還是孫雲說說吧,你看看,他們是怎麽想的。”孫雲說:“我覺得,你們分析的都對,估計他們兩國也都了解12個棋手的實力。誰都想布局的好一點,通過差異優勢多得分。我覺得要從魏國著手分析。他們有三個二等和一個三等,我們是一個二等和三個三等,蜀國是二個一等和二個三等,那麽魏國最大的可能是把兩個二等對我們,一個二等和一個三等對蜀國。這樣他們覺得在我們身上可以拿15分或2分。同時,因為他們至少有一個二等對付蜀國,我認為蜀國最大的幾率為派二個一等對待魏國,以便穩拿2分,而對我們用二個三等,希望能拿一分就行。因此我們應該派一個二等和一個三等對蜀國,二個三等對魏國。就是說,魏國打我們,我們打蜀國,蜀國打魏國,三國循環,這樣我們有可能拿15分。當然這是魏蜀兩國布局的最大可能,我們這麽應對也是最好的結果,剩下就是臨場發揮了。此外,出場排名上,我覺得稍微注意一下的是,狀態不好或戰力不好的排第一位,好點的排第二位,這個布陣更好些,更能保證我們拿到15分,最差也1分。”
大家再研究了研究,覺得這種排列應該機會更大些,於是寫定了出場名單,對魏楊瓊、王紅,對蜀鄭冰、李辰。不一會上課鈴聲響起,各隊都交了名單。魏博士當場宣布結果,對局形式為:王欽/費荊,王林/李彰,賀拔緯/鄭冰,李真/李辰,楊瓊/費荊,王紅/李彰。李晨大家一看,和孫雲的預計非常相像,大家不覺對孫雲現出驚異的表情。
連新來的元美儀都說:“子細,我聽說了,你是李辰哥哥的師兄呀。怪不得姥姥給我講你們師兄弟的傳奇故事呢,原來真有一個這麽聰明的師兄呢。下次我有問題,一定也找你問計。”李辰說:“表妹,這就對了,你有事沒事,就找大雲,他的點子多,脾氣還好,和你最搭配。”
孫雲一聽,明白李辰這時往外推美儀呢。元美儀不知道裏邊的原委繼續問道:“子細,你怎麽想到的,會是這樣的對局人選呢?”這個問題剛才孫雲已經分析了,其實就是個概率(可能性)問題,不是必然的,所以發生的結果也隻是接近的程度。於是說:“我也是猜測的,隻不過結果和我猜測的很接近。”
“不對,要是猜的,不會這麽準,一定是你算的。你快說說,有什麽方法?要不然你這個人太厲害了,每個人以後得防著你。”孫雲一下知道李辰的苦惱了,更恨李辰的不地道,看來必須想個辦法,讓她看低自己,避免以後麻煩,想到這兒說:“其實很簡單。你想王紅和王欽是兄妹,和王林楊瓊互相都熟悉,哪能直接對局呀,無論輸贏都可能落個放水的嫌疑。所以肯定分開,賀拔緯和李真明知道打不過王欽他們,一定對付我們,這樣推斷不就簡單了麽。”
“我就說麽,這麽推斷其實簡單,不是你多神奇。我剛才也想這麽說的,不過因為剛來沒插上言,下次我也來幫你們分析。”大家一下汗顏。
公布之後,馬上比賽。當然比賽不能在教室裏,他們都到後邊的博士室,有人專門記錄傳過來。然後博士掛盤給同學們講解。在魏晉南北時期,開局定式還基本保守,一般以三三、小目定式居多,星定式較少。以實戰代替定式的講解,學生更容易灌輸的快些。
講台上王欽/費荊,王林/李彰,賀拔緯/鄭冰,李真/李辰,楊瓊/費荊,王紅/李彰等六個掛盤都立好,並開始布子了。南北朝的時候,鐵和磁鐵的應用已經廣泛,圍棋掛盤就用這個方法進行。各個組的隊員都圍在了自己隊友的掛盤前,緊張的聽著魏博士的評述,同時聽著自己身邊稍微會棋的同學分析著得失和走勢,一會兒遺憾、一會兒興奮,一會兒辯論,一會兒抱怨。孫雲的棋力很低,無法和台上的選手相比,不過他也羨慕高手的行雲流水,欣賞他們的翻雲覆雨。這些人當中,他最喜歡三個人,一個是王欽,一個是賀拔緯,一個是王林。王欽是實地感高,賀拔緯是大局觀強,王林是廝殺力暴,三個人都勢不可擋,毫無懸念的率先獲勝,然後從容的出來,悠閑的對著剩餘的棋勢點評分析。其他人還要進行一番中場拚鬥,結尾收官才分出勝負,最後一對兒戰鬥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中間快下課。
比賽的結果出來,王欽、王林、賀拔緯、李真、楊瓊獲勝,王紅對李彰因為連環劫平局。這樣蜀國隊得25分,魏國隊得2分,吳國隊15分。按照魏博士製訂的規則,每次比賽團體積分600,平均每人15分。但分配按團體比分差異分攤,蜀國得分250分,隊員150人,人均167分。魏國得分200,隊員130人,人均15分,吳國得分150,隊員120人,人均125分。這是賽前大家分析的最好結果了,因此雖然失敗,大家情緒還不算太低落,起碼已經爭取到了最好的結果,比預期的還好,剩下的靠下兩場比賽完全能補回來。
同時按照規則六個比賽場次的個人都有積分,合計60分,但這需要繼續對抗。首先已經輸掉比賽的六個隊員(含李彰因名額和執黑自動判下),每個人3分。第二論輸掉的三個隊員將每人5分。第三名7分,第二名9分,第一名11分。分國抽簽,王欽對李真、賀拔緯對楊瓊、王林對王紅,複賽將更殘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