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風雲

字數:3979   加入書籤

A+A-


    場上戰鬥正酣,轉眼間總比分已經一比一平,進入到第三局比賽。兩個人正像國師們的評論一樣,是典型的速度、基本技能與招式、套路技法的比拚,隻是他們都沒有達到各自代表類型的最高峰,因此他們的角逐其實比的是誰空間更大,誰的領悟最強。一會兒隊長看準對方空隙偷襲得手,一會兒李辰以我為主發難強攻得分。倆人全神貫注,緊盯對手、比分焦灼、大汗淋漓。李辰知道這個時候隻有堅持、隻有耐心、隻有減少無謂失誤才能不敗,因此他不再輕易進攻,看是一些機會,比如對方進攻未得手的空當,如果覺得這個空當沒有把握,或者認為是個圈套,都耐心的放棄、再等待。而一旦機會成熟,他也絕不放過,一定以豐富的進攻組合瓦解對方的防禦,並直至取得分數。隊長則相反,招招不手軟,看到空當即刻突襲,雖然大多數沒成功,但也偶爾得分並有效的抑製住李辰的進攻,因此雙方依然比分交替。

    慧育說:“道兄,我看李辰使用的主要招法與你的無極劍很像啊。”中嶽點頭,子攸問:“黃國師,無極劍我好像聽說過這個大名,你們師門祖傳麽?”“是啊,無極武功包含了心法、劍法、掌法等,最早可追溯到黃帝時代,由混沌老祖傳授無極祖師傳創立,王玄甫於白雲上真處受得,再由真人王玄甫傳成公興,由成公興正是命名立號,無極劍原來也叫青龍劍。核心是以十二地支及十二屬性編製成無極十二型,講究靜中有勢,動中有法。”

    與此同時,看台之下一處人群中,有幾個人正看著比武,為首長者四十左右,他身邊幾個少年二十歲上下,估計是某地出線的舉子,金穗銀穗都有。隻聽長者說:“武功一道,就施之快慢而言,要動迅而靜定,抑揚而頓挫,你們看台上那個年輕一點的選手,他所使用的劍術應該是道家無極十二型,它的特點是動如濤、靜如嶽,極其講究武韻。中嶽無極十二型與我們**形意十二式相比,雖然都有以模仿動物的特性為要領,但風格大相徑庭,我們講究以拙勝巧,以快擊慢,以剛摧柔。天下武功,依動靜武韻無非分成以靜製動、以快擊慢、動靜頓挫、和動靜恒變這四種。太極等屬於第一種,我們形意和少林等屬於第二種,無極等屬於第三種,自然與八卦等屬於第四種,之間無分仲伯。我看這個少年必是出自名門,下月各州參加國賽,你們遇到他,一定小心。”眾人不住點頭,不過也有不服氣、表現出不削一顧的神情,尤其中間英俊少年。長者似乎看出來,又補充一句說:“你們是不是看他年紀稍微比你們小,招式比較稚嫩,沒有你們成熟?那就錯了。別看他小,但他的吸收消化能力卻是特別強,你們仔細注意,他每失誤一次便記住一次教訓,增長一分經驗。而且失誤了毫不氣餒,勝利了並不得意,這種意誌才難能可貴,最可怕。這些細節你們一定要格外留心。”

    最終似乎是李辰更幸運,也驗證了許多人的預言,也可能是隊長因為已經出現便保存了實力,結果雙方四平後,最後一劍李辰率先尋到戰機,以微弱優勢取得比賽勝利。鑼聲想起,場下雷動,太學院出了第一個金劍武士。李辰擦汗致謝,跳下擂台,鄭冰,美儀等圍住歡呼。

    太學中賀拔緯第二個登場,他是孫雲師兄弟以外的學生,代表了另一個類型家族。他的父親是賀拔嶽,早年在京學習以及卒業在宿衛任職期間,與武衛將軍費穆關係甚密,後為朔州軍主,剛剛升任邊關一個偏將軍。賀拔緯認費穆為義父,與費穆幼子費荊一同念書。費荊沒有出線,被費穆訓斥一番,今天有義子的比賽,他來看看助陣。陪在費穆身邊坐的是衛將軍穆紹的堂兄直閣將軍兼武衛穆建,他是爾朱榮的妹夫,當年爾朱榮在京城以質子身份擔任直閣將軍下屬“直寢”一職時候,他們三人關係極其緊密,他們同屬於皇城禁衛軍。右將軍李遐、衛將軍穆紹因為兒子沒有出現,都沒來看金劍的比賽,他們屬於護軍係統,雖然同歸領軍將軍管轄,但還是與衛軍不算和睦。

    穆健說:“朗興,你的義子不錯呀,已經晉級決賽,今天要是發揮好,能拿了金劍,更出彩了,這個阿鬥泥父子文武全才,什麽時候來京城一定讓他請客。”阿鬥泥是賀拔嶽的字。

    費穆“晚興,你說的對,比費荊強多了,他倆從小在一起,一同讀書,一同上太學,差距怎麽這麽大。”穆健和費穆倆人關係好,名字有個字相同,表字也都有同一個興字。

    “也不全是,我看荊兒是偏重經學了,現在朝廷重文輕武,荊兒若文學有成,將來或許做個清官,不更是好事麽。”“話是如此,可惜辱沒我們家風了。再說,憑什麽他們文官寸功未立,隻在廟堂之上咬文嚼字就能封侯進爵,而我們武官職位常年不變,晉級無望。你我都是手下帶一幫小弟兄的人,大家跟著我們混,不圖個升官發財,憑什麽給我們賣命。”

    “有什麽辦法,前幾年不是也鬧了麽?結果怎麽樣,還不是來個什麽停年格、依資入選了事,這不是糊弄我們麽。”“所以,我們絕對不能坐以待斃,要像個辦法。”“想辦法?什麽辦法?我們官職有限,能有什麽辦法。”“我還沒想好,等我有辦法了,你一定相助。”

    “那是當然。快看緯兒有些吃緊。”倆人看去,賀拔緯與對手較量略吃小虧,比分四比五輸了第一局。不過賀拔緯還是沉著冷靜,麵色冷酷,沒有絲毫懊惱和頹廢之意。正如同學們形容的那樣,像個江湖高手,處亂不驚。休息之際,毛逵與同學們都在他身邊耳語著什麽,賀拔緯隻是冷靜的點點頭,繼續出場比試。

    這時,台下另一處公布比武名單信息榜的位置,也聚集著幾個人,有長有幼,有的背劍,有的挎劍,為首的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他身邊是一個氣宇軒昂的二十左右歲的少年,肋下佩劍綴著郡州雙銀穗兒。男子說道:“小門主,不知你發現沒有,今年京城出線的劍士,與往年大不相同,尤其太學的幾個選手都十分了得,剛才那個叫李辰的,使用的招式以無極劍法為主。你表麵看他,似乎僅僅是一招險勝,實則是他們年紀小,臨戰經驗欠缺,否則依他的劍術身法,早就大比分贏定了。這和你的情形差不多,要不然你在州賽也會奪金。這個賀拔嶽,他的劍術雖然沒有李辰精妙多變,但至少得了他們太學教練任俠毛逵的真傳,這個毛逵師門也不簡單,據說他是三原俠毛遐的弟弟,他們兄弟一共三人,同在北俠歐陽慧的北嶽恒山學太極武功。太極功法是以靜製動,這個賀拔緯還真是學的有模有樣。此外賀拔家族在武川一帶也以武功聞名,家傳武藝以迅猛剛強為主,這樣他兼有動靜兩種武藝在身。因此,別看他現在比分落後,但實際功夫要超過對手,估計一會兒就能反超,即便不贏,經過這場戰鬥,他的能力也會大幅提升。下月國賽開賽,你如果在晉級賽中遇到太學學生,要格外留心。”

    少年點點頭,問道:“師叔,太極、無極劍法這些中原武功和我們天山的九宮劍法比較,優劣如何?”“太極和無極都屬於道家傳承下來的武功,太極屬於終南派,無極屬於中嶽派也叫天師派。太極講究以靜製動,無極講究動靜結合。此外,中原現在佛教的武功也流行於世,首當其衝是少林派,武功廣博,內外套路都有,其中比較著名的如羅漢拳等是以剛猛見長。其次中原還流行淨土宗和法性宗的武功,北派淨土宗以曇鸞法師為首,他的功法為淨土法門,以二道、二力為基本功法,又借道家詞匯稱兩儀功法,有兩儀劍、兩儀掌等。法性宗的法定禪師更是了得,原為自然門,後來不知為什麽入了佛教為僧朗弟子,從南梁而來,隱居東嶽靈岩寺,人稱東滄海,武功已經為天下之最了,武功包括自然拳、燕飛步、縱橫虛空劍法等。”

    這個人提到的北派淨土宗曇鸞,其實就是北派淨土宗後來推崇的師祖。他是中滄海菩提流支的弟子,授其以觀無量壽經。他10多歲便在五台山出家,披閱內外經典,後到嵩山少林東邊不遠的超化寺,現在永寧寺。菩提流支譯出《往生論》,曇鸞著《往生論注》為之注解,采用龍樹《十住毘婆沙論》中的說法,明示佛法修行的難、易二道,也就是他力法門、自力法門的不同,闡揚淨土信仰的本旨在於他力法門,強調持名念佛來求生淨土。中土淨土思想原於道安、慧遠諸高僧,菩提流支提倡,由曇鸞闡發淨土思想、創立淨土彌陀信仰、奠定淨土宗理論基礎。因其佛法高深,終南論劍定號為五台大俠。魏孝靜帝見他後稱為“神鸞”、以後梁武帝稱為“肉身菩薩”,後話不提。

    法性宗也叫三論宗,當初鳩摩羅什到長安,大規模翻譯經書,所譯經論影響很大,其中三論:《成實論》《法華經》《阿彌陀經》分別成了三論宗、成實宗、天台宗、淨土宗所依據的經典。僧肇、僧朗傳承了法性宗。僧郎又稱道朗,尤精於華嚴、三論之學,住南梁朝攝山棲霞寺、鍾山草堂寺弘法。東晉也有個高僧叫僧郎,初隨佛圖澄習戒,後兼學般若,在泰山西北靈岩寺建精含,門下弟子百餘人,因其具有靈驗、神異之能力,時人譽為神僧。北派法定禪師,即東劍,他入佛門後師傅即是道郎,學得三論之學,回到北朝的靈岩寺,發揚法性宗。

    “師叔快看,那個學生勝了一局。”大家注目,果然賀拔緯頂住壓力,扳回一局。

    (本章完)